本书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儿童舞台化妆,以完美的舞台效果呈现为目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结合各种自制模版的实用化妆造型教程。内容分为基础篇、演出篇和礼仪篇三个部分。基础篇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舞台演出中常使用到的各类产品和工具,具体分析了化妆和发型的基础技法。演出篇又分为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和其他表演三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批经典角色形象的详细化妆步骤,后的礼仪篇是来自一线培训老师们提供的关于儿童演出的注意事项和礼仪方面的建议。 读者可以没有任何化妆基础经验,通过阅读基础篇内容先掌握基础化妆手法并选择合适的化妆工具后,再选择演出篇中适合自己角色的妆容,根据实操步骤图进行临摹学习,直到熟练掌握。
本书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导演教育示范剧的导演工作手册以及学生用书,收录了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系列剧本四部:《故乡》《祝福孔乙己》《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和《一件小事》以及附录。它以简明易懂的注解模式,辅以图片、图示、视频材料将专业的戏剧教学与排演过程传达出来,并包含了道具清单、服装配图等以指导教师导演教育示范剧。中小学艺术课是具体的综合艺术课程,要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参与艺术创作,一个也不能少。但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一个班又有几十个人,怎么办?为了在限时限刻的课堂上让人人参加艺术实践,“教育示范剧”这一全新的样式,让学生不但喜欢看,看了还喜欢演。这本教材就是帮助老师教学生演示范剧的工具书。
《宋元戏曲史》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戏曲研究的重要着作,是现代古典戏曲史乃至文学史研究的典范佳作,既早且善。此後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研究,无不受此书影响。本次出版以一九三三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为底本,繁体竖排,以飨读者。
本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闽台地区皮影的基础知识和历史脉络, 使读者能够了解这项濒临灭绝、亟待拯救的手工艺术的魅力, 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联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也有利于普及推广福建优秀传统文艺。
中日戏剧交流是日中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二十年间,中国与日本话剧艺术各自的起源、发展,以及最初的交流到战后关系重建的始末,同时还分析了中日战争前后的时代背景及优秀代表作品,挑选中日著名剧社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为范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可以说是对中日戏剧交流史的一个回顾。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是莎翁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其的喜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戏剧的故事发生在雅典附近的一座森林里,主要描写了四位青年男女相互爱恋,反对家长的干涉,在仙人的帮助下争取到婚姻自由的故事。这是一部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喜剧,虽然剧中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时代,但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标准却接近是以当时英国现实生活为依据的。该剧创作于16世纪9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运动也进入繁荣昌盛阶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莎士比亚在剧中满腔热情地描绘了资产阶级新女性争取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权力、反抗父权制的斗争,并通过现实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平等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国戏曲,肇自宋、金,延至清初,已数百年。套曲演唱,文辞训雅,渐失广大观众,观者日少,时称“雅部”。斯时也,民间小戏渐兴,生动活泼。然小生、小旦配戏,品位或有稍低,时称“花部”。花、雅相争,以花代雅,已成趋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万寿,三庆班等借徽商之力,晋京祝嘏献艺。初演旦角小戏,尚受欢迎,时日稍久,渐趋冷落。不仅难入堂会主流,且稍涉情色,便有被逐之虞。然徽班善于应付变局,适应文化环境,乃渐改以生行为主,演出《三国演义》等历史剧目,以适应京师官员堂会之需,编演《彭公》《施公》等清代公案故事,以迎合满族权贵口味。表彰忠孝节义,淡化脂粉风情,以遵循京师正统文化。复借京师条件,吸收陕西秦腔之长,改用胡琴伴奏;融合湖北汉调之美,形成京式新腔。徽班由是既立足京师,
本书主要围绕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影像作品(纪录片、剧情片、实验影像等)和剧场作品(戏曲、话剧、舞蹈剧场、行为艺术等)展开研究和论述,主要聚焦于这两种媒介的语言特性、传播效用和背后的政治哲学分析,尤其又关注此两种媒介之间的跨界融合部分的创作研究。书中探讨影像和剧场两种艺术语言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映射出的独特质地,用影像与现场,投射情境空间的生产力,生产交互性与现场的政治哲学,去再造社会空间,去思考知识生产和关系场本身。剧场和影像场,都不仅仅是摹仿和再现的地方,而是当下人们制造和分配人类感性经验的重要场所,是真理的角力场。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豫剧的起源发展及特征,第二章豫剧的行当与四功五法,第三章豫剧中的唱腔板式与曲牌(其中选录10首曲牌配有演奏视频二维码),第四章豫剧乐队,第五章豫剧唱段赏析(其中选录传统唱段15首、现代戏唱段8首均配有演奏音频二维码)。本书除了讲述豫剧的基本知识外,着重通过音乐演奏让读者直观地去学习、了解、认识豫剧的音乐唱腔特点。
本书是美国当代戏剧教育界泰斗厄尔?吉斯特表演教学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非常明确的实战性。作者提炼了众多斯坦尼体系继承者的成果,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发展出吉斯特表演法。该方法抛开抽象的理论表述,抓住演员怎样进入角色这一核心问题,一步步带领演员完成借剧本文字唤醒角色生命的整个过程:从分析剧本开始,学会有针对性地自我设问,找到在剧本中做笔记的方法,最终让演员找到有力的行动,从而在表演时更自在、更自信。 书中有大量剧本分析案例,剧作来源以契诃夫和莎士比亚为主,同时涵盖了不同时代和风格的众多经典名家,如贝克特、威廉斯、斯特林堡等;剧本和角色分析常常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本书是表演专业教与学的上佳读本,适合入门,更适合精进,对导演和编剧也有
舞蹈是身体的哲学。舞蹈是具有象征意义并自成体系的情感符号,它承载着宇宙的生命内涵,是直接体现生命的艺术,中国舞蹈,契合了中国哲学中的不言之美,以其『不言」舞出『至言」、『大美」,表现生命的『生』与『在」。本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哲学思辨和美学方法,对历代的舞蹈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理论总结,科学地构建起中国舞蹈美学的基奉框架,堪称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2023年国庆期间,第四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在天津师范大学圆满举行。本届展演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华曲艺学会、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主办。共收到作品336件(原创241件,占比71.73%),包括表演作品143件、文本作品188件、马季模仿秀作品5件,来自全国21个省份和新西兰、马来西亚两个国家,涵盖110所高校,包括32所双一流名校。经过严格评审,24个优秀文本作品脱颖而出,收录到这本《新蕊放歌》作品集当中。这些优秀作品,以马季艺术精神和马季艺术作品为垂范,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遗存中,将现存的浙江古代女曲家的作品及相关资料尽可能完整地发掘和整理出来,为弄清浙江古代女曲家的基本情况做好资料准备。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女曲家的具体情况,如分析其现存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考察她们的家系情况、师徒传承情况、同时代男性作家的交流情况等等。最后再进行浙江古代女曲家的整体综合研究,建构她们互相之间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形成一份相对完整准确的中国古代浙江女曲家谱系,并最终勾勒出一部简明清晰的浙江女性曲体文学史。
《宋元戏曲史》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研究戏曲发展史的论著。全书共十六章,以论述宋金元杂剧的渊源、戏剧文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为主,兼及曲调和演出,对宋以前、元以后的情况及元代的南戏也附作介绍。该书考察了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收入此作时改名为《宋元戏曲考》。 《宋元戏曲史》最初由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9月出版,本次出版选用商务印书馆1933年3月“国学小丛书”系列版本为底本,封面亦参考该版。在保留当时语言文字习惯的基础上,对文字、标点等进行了错讹订正和现代规范处理,同时以页下注的形式对生僻字词进行注音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本书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对外国戏剧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18世纪启蒙主义戏剧、19世纪上半期西欧戏剧、19世纪上半期俄罗斯戏剧等。
《戎夷之衣》是李静完成于2021年的话剧剧本,借《吕氏春秋》里的一个故事,叩问困境之下人性一念之间的选择:光与暗、善与恶、历史与当下、崇高与卑劣。
书名:日出 定价:38 ISBN:9787530217320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曹禺 编号:1201668488 出版日期:2017-12-15 印刷日期:2018-02-01 版次:1 字数:1310 页数:273 曹禺著的《日出(精)》讲述了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试图拯救她,但她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终于服毒 以上内容以实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