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49年以来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从19世纪末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写起,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系统阐述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是话剧)的产生及其沿革,从多方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戏剧(特别是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一系列值得记取并令人深思的经验教训。书中对田汉、曹禺、夏衍等我国有名剧作家列有专章或专节进行介绍评述。本书出版近二十年来,作为教材在许多高等学校使用。
《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全书分四编,靠前编,编剧学科论。著者作为编剧学新学科创建人,就此话题展开论述自有独到见解。第二编,编剧道法论。著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戏剧创作实践,所述编剧理论与技法具有可操作性。第三编,编剧教学论。著者长期从事编剧教学,创立“百·千?万”字编剧工作坊有一定影响,所述观点与方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指导性。第四编,编剧批评论。著者针对当下戏剧界的众多病态发声,许多文章在《人民日报》《文艺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此著是靠前靠前本围绕编剧学展开多方面论述的理论文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现代音乐剧凭借着欢快的旋律、奇妙的歌词、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观众。本书主要研究现代音乐剧艺术发展与实践的相关内容。首先,开篇介绍了音乐剧艺术的创作,让读者对音乐剧创作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随后,向读者展示了音乐剧艺术的舞台表演的相关内容,对表演特性、表演观念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对音乐剧的声乐表演内容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音乐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研究,对音乐剧表演的综合艺术和原创性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中西音乐剧比较研究,对中西音乐剧的特征和比较进行了分析。
戏剧是人类拥有趣味性的精神创造之一,也是人类极具普遍性的娱乐方式。本书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分章节叙述古希腊、非洲、欧洲和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各国家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段的戏剧发展,进而深入剖析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带领读者领略世界各地的戏剧景观,深入感受经典剧作的华彩与魅力,打开领悟戏剧艺术的大门。全书内容丰富,作品纷呈,浅显易懂,特别适合作为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通选课教科书,也可作为爱好戏剧艺术的普通读者的入门书籍。
本书以皮影的源起为出发点,根据甘肃皮影不同分布地域的艺术风格为区划特征,分陇东、陇南、陇西及甘肃省其他地区四个板块,对各地区划皮影造型、音乐形态、艺人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马丁·普科纳在《戏剧理论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戏剧与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旨在建立戏剧与哲学之间的新关系,挑战传统观点,并提出戏剧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论点。 第一章是柏拉图对话的诗学。 普科纳分析了柏拉图如何通过其对话录,如何使用戏剧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不仅是哲学探讨,也是戏剧作品,其中人物、场景和情节的构建都服务于哲学问题的展现。作者通过分析柏拉图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三种戏剧范畴,总结了柏拉图的戏剧诗学。 第二章是苏格拉底戏剧简史。 本章回顾了以苏格拉底为主题的戏剧作品,探讨了苏格拉底在戏剧中的形象如何随时间演变,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了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理解和诠释。 第三章是现代苏格拉底戏剧。作者从奥古斯都·斯特林堡、乔治·凯泽、奥斯卡·王尔德、萧
《丝路长歌》为“周大新剧作选”系列第二部作品,作者为知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周大新早期作品《香魂女》同名电影曾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对人性、人心的洞察细微,其笔触打动人心,感人至深。 20世纪,是巨变的年代,也是崛起的年代。本书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20世纪初一名年轻人——尚达志立志传承家族纺织企业,以实业救国为目标,历经努力奋斗,与几代人一起,历经风雨,实现企业发展的故事。作者以企业百年发展为经,以十数名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为纬,织出了一幅20世纪民族企业家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奋斗图景。
《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的特色是字对字的翻译,字对字的翻译对大家理解作品、学习作品、欣赏作品和演唱作品都有极大帮助。作者挑选的版本都是 准确的,排版方面争取做到零失误。对于没有学过法语的人,只是靠听外国人的读音,很难辨别一些细小的区别。所以,在每首歌曲里面都配了一个由男中低音歌唱家施恒先生亲自录制的法语发音,里面做了很多的讲解,包括在歌唱时应该怎么发音才能让观众听明白。特别是语言的演唱和说话上的一些区别,包括演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有哪些,大家要如何避免。本书是面向音乐院校专业学生、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艺术考生的声乐教材,所选曲目共有12首,选自11部法国歌剧,都是法国歌剧音乐会常用的歌剧咏叹调。
《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从概述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出发, 归纳其功能与分类, 在此基础之上, 依据朝代分期, 首先论述元代以前的戏曲理论与艺术, 接着详述元明清三代的戏曲理论与艺术, 明确其戏曲体制, 分析主要作家及作品分析, 旨在梳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与艺术脉络, 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视角。
《中国歌剧百年——经典选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 册,收录了1920-1959年间创作演出的22部歌剧中的40首唱段,如:《我痛恨强秦》《杨白劳》《数九寒天下大雪》《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洪湖水,浪打浪》《飞出苦难的牢笼》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是关于表演教学与表演创作的论著。从教学多角度和表演诸多元素入手,结合学术的思考,进行了理论论述,内容由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表演创作经验结合包括舞台表演技巧,表演排练,创作表现力,性格的表演,喜剧与幽默,经验的梳理等七个方面。对高校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具有教学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秦腔字韵》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王志直研究员创作的一本关于秦腔声韵学专著。秦腔、京剧、昆曲与诗词一样,都是很讲究声韵的,不知声韵就永远入不了秦腔的门,这本书是王志直研究员数十年从事戏曲研究与教学经验的结晶,是如何才能唱好秦腔的基础教材,读了这本书就能懂得把秦腔唱得更好更美更加字正腔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涉及秦腔中语音唱腔的发音方法、秦腔唱法的发展规律和动向的研究与解读等;下篇选编了作者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秦腔的历史源流、剧种的语音特点、唱法特点特色以及剧目的评论性文章等。
本书是一本剧本集,是将首都科普剧团多个优秀科普剧本进行了汇编,内容包括《飞越中轴线》《地球环游记》《JOJO奇遇记》《不是“我”的错之奇妙的呼吸系统》《霏霏的城市冒险》《最后一株独叶草》等,该剧本汇编了各个剧团经过评选推荐的经典剧本,涵盖了标准的剧本格式、优秀的写作方法、真实的业界环境,汇编作品的同时,对于科普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讲解,对剧本本身进行了解读。本书旨在为科普工作单位及剧团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剧本范本示例,以供学习和研究。
关于20世纪80年代曾对中国戏剧舞台产生深远影响的新时期“戏剧观论争”,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但学术上的历史性总结至今尚未产生专著。本文由于个人所限,仅从框架勾勒的角度入手,进行总体梳理与探讨,希冀对这一戏剧现象的深入挖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促动对这一戏剧现象的深入研究,尤其是现象背后其“所以然”的组成因素,带来更广泛意义上的历史性经验总结。并且,鉴于“戏剧观”论争在实际结果上更突出地呈现于话剧舞台,《半开的大幕:新时期“戏剧观”论争研究论纲》将着重于话剧领域的分析。 这场论争对中国戏剧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作用,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戏剧界,尤其是中国话剧界自1949年之后30年发展的一种集成,又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90年代及之后中国戏剧界发展方向的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