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不仅是视觉的体验,更是文化的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独特的寓意,反映着古人的自然观念、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国色300色:染出经典里的中国传统色》精选300种经典中国传统色彩,溯
色彩不仅是视觉的体验,更是文化的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独特的寓意,反映着古人的自然观念、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国色300色:染出经典里的中国传统色》精选300种经典中国传统色彩,溯
陈益编著的《昆曲百折》从昆曲剧目中遴选出一百个折子戏,介绍剧情,赏析唱词,并结合舞台演出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作简要分析,语言流畅,饶有趣味。除常见于舞台的折子戏外,作者还选取了如《祝发记渡江》、《一文钱罗梦》等现代观众不甚熟悉的剧目,全面地展示鼎盛时期昆曲舞台的演出风貌。
沪剧音乐来源于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继承、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唱腔体系,向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广为传唱,影响甚远。除了以往的一些沪剧唱段之外,近年来又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为此上海沪剧院特编篡《沪剧经典唱段100首》,以飨读者,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沪剧传统。
吴亚明、杨丽萍主编的《灵宝皮影戏》是对河南省稀有剧种之一的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发展流变、代表剧目以及传承人的介绍与研究,有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 本书的出版,可以保护和传承好灵宝道情皮影戏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及其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我国戏曲艺术与皮影艺术的演化史,更可以使我们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这是北京昆曲研习社复社三十年纪念文集。共收文章约120篇,分成四个部分,包括:昆曲麈谈、曲事述往、我与昆曲、追怀故人。这些文章详细地记录了曲社历年来的一些活动,古今曲社历史沿革、掌故,曲社、曲友的回忆等等,可以说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沪剧音乐来源于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继承、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唱腔体系,向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广为传唱,影响甚远。除了以往的一些沪剧唱段之外,近年来又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为此上海沪剧院特编篡《沪剧经典唱段100首》,以飨读者,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沪剧传统。
本书精选了豫剧广为流传的100首唱段,按照剧目进行了编排。其中既有经典的传统剧目《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新编历史剧目《黛玉葬花》《小郎门外连声请》,也有现代剧目《朝阳沟好地方》《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均为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唱段。为了便于专家研究和读者欣赏,各唱段均有相关的演创人员及背景介绍、剧情讲解等,并随书配有光盘,增强视听效果。 本书由专家进行编撰,曲目精当,曲谱规范,适合豫剧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使用。
托勒尔与凯泽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双雄。本书开始简单介绍表现主义戏剧的概念,然后分别对两个剧作家的生平及各自剧作进行简单的剧情介绍与分析评论没有剧本的,只有部分台词,并对部分当年演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这是16世纪中国城市的戏剧,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如此靡丽,却又生机勃勃。如今昆曲就像蛰伏了500年后得以还魂重生,当苏州才子刘建春在苏州大学的尊师轩聆听清唱,当青年报人姜浩峰来到北大的百年讲堂,他们发现的正是这样的景象。走遍中国,苏州、上海、南京、杭州、昆山……两位作者带我们走进一个唯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