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一书全面收录白先勇先生关于昆曲的随笔,以及与昆曲相关的精彩访问与对谈。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场,成为这一阶段著名的文化现象,有力推动了昆曲在中国社会以及欧美的传播。在这一期间,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独有的昆曲理念,不仅在众多访谈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过程、深入的文化,还提出了 昆曲新美学 的概念。本书作为白先勇先生推广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现了与昆曲的因缘与感想、收获与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的心路历程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是 广东戏剧文库 优秀剧作选 丛书之一,《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潮剧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很好剧目。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
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原名丁步云,艺名 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 丁派 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故有 山西梆子大王 的称誉。本书是一部反映丁果仙全部人生的传记文学作品。书稿用9章、四十多万字全方位记述了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的一生。对其事业、爱情、生活、德行等方面都有详尽介绍,翔实、客观。尽显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
该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语境下,从文本演变、整编背景、舞台全貌、传承传播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昆剧剧目《十五贯》,试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度深入发掘文献与口述史料,明确勾勒出这一整理改编于1956年的经典作品,促成中国昆剧由衰转盛的历程,并阐发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与构建传承体系。
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 寻纸 过程中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
徐嘉瑞著的《云南农村戏曲史》是一部对云南省农村戏曲发展历史的研究著作。《导论》章中,作者对戏曲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正文部分分别对云南省农村戏曲主要部分的旧灯剧和新灯剧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并附有两部《云南农村戏曲集》。该书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地方戏剧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特色和优点。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客家山歌剧卷(1949-2019 套装全2册)》是 广东戏剧文库 优秀剧作选 丛书之一,《广东戏剧文库 优秀剧作选》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客家山歌剧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很好剧目。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客家山歌剧卷(1949-2019 套装全2册)》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
冀福记、刘养民、陈昆峰主编的这套《秦腔经典四十剧》,经过专家的反复讨论和认真筛选,集本戏、折戏共40个。它们是一代一代秦腔艺术家反复打磨、反复锤炼的结晶,经受了无数观众的审验和历史的选择,久演不衰、百看不厌,堪称为秦腔的“看家戏”。除了这些基本特征,专家认为,这套剧本所显示的地域特征、时代特征、文化特征也是它区分于其它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秦腔剧辑的明显优势。西安是秦腔发展繁盛的中枢地区,清朝末年遍布于西安城内外的专业秦腔班社就有二十多家,流动演出的秦腔班社更无计其数。演出市场无比繁荣,其剧目的丰富性可见一斑。当这些剧目的出类拔萃者很自然地就成为秦腔传统经典剧目的一部分了,像《铡美案》《八义图》《金沙滩》《回荆州》《五典坡》《黄河阵》《下河东》等等,第二部分,是辛亥革命时期易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广东汉剧卷(1949-2019)(套装全2册)》共分两册,收集了建国以来广东地区以剧本评选、文字录入等方式保存下来的,独具代表性的经典汉剧作品,《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广东汉剧卷(1949-2019)(套装全2册)》的出版是广东省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和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艺术实践、艺术精粹及历史记忆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力度,有利于对于戏曲剧本创作的保护和激发积极性。
本书从内容上看,有的故事情节不够连惯,格式不够规范,有病句、脱节、剧名相同而内容不同等等。有的剧本记录中没有出现全剧人物名称,只有担纲角色谓称。这也是婺剧早期出现的一种独特记录方式.这在全国戏曲剧种中都是极少见的“单色本”记录剧本。婺剧前辈称为“拆纲”(注三)。“拆纲”语句在结构上经常会出现有许多让人难以理解之处,这与婺剧生长在多方言区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就全国而论,北方语言较统一,南方语言多样化。而浙江浙中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一个县(市)的语言都有南北东西的区别。例如,永康与东阳的交界地距离还不足一公里的范围内,语言声调就完全两样,这就是区域的特性,并因此引起了婺剧语音不同,语间引化为声腔。举两个舞台词语为例:“成王霸业”,江山腔为“成王拜月";兰溪腔为“擒横摆越”;又如“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雷剧卷(1949-2019)(套装全2册)》是由广东戏剧研究所近年组织整理、精选的系列丛书之一。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雷剧卷(1949-2019)(套装全2册)》共计十八个剧本,是建国以来广东地区雷剧的代表性作品。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雷剧卷(1949-2019)(套装全2册)》对广东省雷剧剧种文献资料及老艺术家的艺术精粹及历史记忆的抢救性保护,是岭南地区非遗的艺术瑰宝之一。
范瑞娟唱腔淳朴滋实,稳健大方,热情内涵,旋律华采,拖腔丰富,咬字坚实,发音宽厚,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质。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演唱时从不追求单纯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于深入开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情。《范瑞娟越剧唱腔精选》收录了范瑞娟的多段经典越剧片段,不仅有听觉,还配有详尽谱例和文字,让读者全方位欣赏大师经典唱腔。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哈萨克族》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哈萨克族》主要介绍哈萨克族服饰和纺织品的技艺
本书共分三册,是对于广东地区自1949年以来,精选的珍贵稀有剧种剧本的合集。是对广东省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和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艺术实践、艺术精粹及历史记忆和挖掘、抢救和保护力度,有利于增强和激发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保护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九山九水九重天,百腔百调百种情。时代的脚步这么快,是时候停下来品一品,那些戏台上下的精彩,那些梨园内外的痴缠,那些一朝一夕间的千秋万代,和那些美韵柔腔中的生死别离 《九州百戏 天;地;人》全书共30余万字,采用全彩印刷、布艺硬精装、火烫、艺术纸护封,让您在如艺术品般精致图书中,感受戏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