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是一本近代法政人物史、学术史的随笔集。全书以近代中国法律史上的法政人物为对象,通过爬梳回忆录、期刊、报纸、日记等史料,还原清末民国新旧交替时代法政学人的多面形象。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并不是严格学术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也并非纯虚构描写,而是以史料为基础,以通俗的故事化文笔,让这些法政学人在逸闻趣事中展现出特有的人格品质,进而让我们回到那个中西法律文明对撞的时代,体会作为法律人个体的学术理想与命运沉浮,思考同为转型时代的当今中国法律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酷刑已经绵延了几千年 有时大张旗鼓,有时偷偷摸摸。从古希腊对战俘用刑到中世纪的猎巫运动到 9 11 事件后的刑讯活动,酷刑总在我们身边。 《酷刑简史》讲述了酷刑的整个历史:包含了各个时期,从古希腊到 9 11 ,从古代社会到当代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关塔那摩湾监狱;囊括了各个地域,从西班牙到英格兰,从阿尔及利亚到北爱尔兰,从欧洲宗教裁判所到古代中国、日本的官方刑讯;容纳了各种酷刑方式,从 拉肢架 、拇指夹到电椅、药物,从肉体摧残到精神施虐 尽管酷刑从古至今一直深受谴责、背负骂名,但在摧残同类来获得信息这件事上,人类从未停止,且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如果不使用酷刑,就会发生惨烈的恐怖事件,警察该怎么办? 单纯的施暴 与 逼取信息以拯救他人 的分界在哪里?什么样的刑罚是 令人不快但可以接受的 ,
中国古代监狱之起源,史实考证是审前羁押性质之看守所,而非行刑之监狱,本书实为中国看守所之专著。中国古代对于审前羁押之“狱”的认识尤其深刻,《魏书·卫觊传》在评论审前羁押执法人选时指出:“狱吏者,百姓之
《中华法文化史镜鉴》是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法学家张晋藩先生多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人民法治》《经济导刊》等党政报刊上发表文章的首次精编结集。全书共收录融历史性、趣味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法律评论文章48篇,辑为鉴古明今的中华法文化、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中国古代的监察与廉政、中国古代的司法镜鉴四大部分,并附有作者的学术自述和精彩访谈各一篇,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华法文化的历史传统、法治经验和现实价值。 2022年5月恰逢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本书也是张晋藩先生值此之际对中华法文化学科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学术主张的一次简明扼要的梳理和阐释。
《西方法律思想史》第l版出版于2002年,迄今已重新印刷了9次。读者对于本书的厚爱,同时也给作者的压力。于是,从2007年开始,作者就开始修订、补充,准备再版《西方法律思想史》。 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西方法学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积累了新的研究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再版《西方法律思想史》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在本书第2版中,我们增加和修订了如下内容:,在中世纪部分,我们增加了12—13世纪的法律思想部分,这一个时期被认为是西方法律传统形成的时期;第二,在当代部分,我们重写了第4编,重点突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新的法学思潮,其中包括批判法学和经济分析法学。
本书为《最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规汇编》,是法律法规小红书系列图书之一。本书汇编了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本书由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坚持以推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为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应用理论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并重,主要刊载检察实务、理论等方面的调研文章。
《中华法文化史镜鉴》是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学家张晋藩先生多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人民法治》《经济导刊》等党政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精编结集。全书共收录融历史性、趣味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法律评论文章48篇,辑为鉴古明今的中华法文化、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中国古代的监察与廉政、中国古代的司法镜鉴部分,并附有作者的学术自述和精彩访谈各一篇,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华法文化的历史传统、法治经验和现实价值。 2022年5月恰逢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本书也是张晋藩先生值此之际对中华法文化学科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学术主张的一次简明扼要的梳理和阐释。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已成为全球权威的投资争端解决机构。然而,由于国际投资条约核心条款的模糊性和条约对国际投资仲裁的过度放权,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在仲裁实践中过于宽泛的
本集刊集中了法律与历史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法律史研究论文、评论和法史学新作的书评。集刊侧重于对 大法律史 的研究取向,刊载历史学意义上的法律史研究和法学意义上的法律史研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利用史料,注重对历史上的法律、规范、思想方面的论文,另一方面,注重对法律的历史的成果展示,对各部门法的发展史、学术史也有所涉及。从而全方面的展示新近中外法律史研究成果。
《三资企业法学通论》是以企业主体法学所进行的分类, 它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只有涉外因素的企业, 按照现在的通行说法为中外合营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资企业法学通论》是对上述三种企业相关法律
由段小龙、单舒平主编的《青少年权益保障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的政策和法律实践2011-2015)/地方法制文丛》是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的研究报告,是关于青少年权益保障的专题论著。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受委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提出资政建议,对地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期望引起相关领域的领导、学者、实务专家以及社会人士的关注。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全面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从新时期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系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