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叶阳等编译的《欧洲洪水风险管理——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是 SelinaBeguIn,Marcel StiVe和Jim Hall编辑的论文集《nood Risk Management inEurope》的中文译本,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管理实践、洪涝事件及其影响、洪水分析和建模、洪水预报、洪灾风险管理政策等。《欧洲洪水风险管理——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作为从事防汛抗旱相关规划、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经过历史上长期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探索与实践,黄河治理取得了的成就。但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许多自然规律至今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目前仍存在洪水威胁、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重大问题。面对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黄河治理的形势与任务,应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治河体系的建设。
为系统总结多年来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取得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黄委人政水资源局于2001年9月举办了黄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本书择优选录92篇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取水许可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水管理产法与执法等。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等阅读参考。
本书以工程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系统的角度,对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工程风险率分析原理和计算理论、工程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外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堤防工程风险分析模型、堤防工程的风险分析、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风险评价、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堤防工程除险加固决策方法及应用等。 本书既有堤防工程风险的计算理论与评价方法,也有应用研究。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参考。
《水利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将水利管理与战略管理理论、系统论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面对社会转型的水利战略环境、水利和谐管理、放大的水利组织系统等水利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预设,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水利组织系统、水利战略管理方法、水利战略管理过程、水利战略的业务体系和支撑体系、水利战略的绩效和动态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将水利事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以管理有效性为基础,直接面对中国水利事业发展中的诸多复杂因素和矛盾,为解决水利战略问题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构架。
针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华北地区,本书提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潜力调查评价的方法。作者将地下水资源潜力分为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利用潜力两部分。考虑了地下水的开采盈余量和经济技术条件提高后可扩大的可开采量,考虑了节约用水量、污水回用量、微咸水利用量、引用其他水源等间接提高的地下水的潜力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系数和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两个地下水潜力的表示方法。以唐山市中西部为例,在充分搜集和整理地下水勘查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唐山市中西部进行了丰、枯水期的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分析了唐山市中西部地区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特征及其变化。利用水均衡的方法,重新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建议。 本书可供在我国华北地区从事地下水资源评价、
《河道生态护坡理论与技术》基于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科学研究项目“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生态护坡寒区适应性及其优化技术研究(SGZL/KY-10)”的成果,主要阐述了河道生态护坡理论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外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方法的技术原理、设计原则、影响因素、施工技术等进行了较全面总结。 《河道生态护坡理论与技术》适合从事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技术人员以及水利类专业学生参阅。
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的知识库。六个月前,筹备工作组出版的《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报告——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与城市水务未来》,勾画出中国城市水务产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愿景,也设计出用产业资本导向推动城市水务产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理念、构想、报告,一旦得到决策部门的支持,就将转化为物质力量。可喜可贺的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组拟选择成都等西部重要城市,率先进行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试点。消息传出,各大投资机构反响热烈,有意参与。相关部委态度积极,予以支持。使我们对基金的设立也增添了信心和期待。 在基金筹备工作将进入实质性运作之际,筹备工作组又推出《英国水务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试图用他山之石攻玉。面对宏大的水
在我们看到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环境带来深重的灾难,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前是不忘,后事之师”,现在,一个可靠的现象就是人类在开始认识自然规律,并为此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一场由环境保护而引发的绿色变革,正在全球以迅猛的势头向前推进。这场变革将冲破旧的观念,促使人类师法自然,建立新的秩序,重塑人类的生活,创造人类新的文明。 本套丛书的编著者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吸纳外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在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些宏观思路。诚然,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文明——新世纪社会发展趋势保护生态,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必然趋势。
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首次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的,日本大成公司竞标成功,从此拉开了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法施工管理、小浪底水利枢纽国际招标工程管理,使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市场经济条件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作者从鲁布革工程的一名建设者,到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的重要组织者和小浪底工程建设的主要管理者,亲身经历并积极推进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变革,体验了国外管理体制对水电建筑市场强烈冲击的阵痛,并在国际合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深切体会。为了给今后同类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惧并整理了作者在鲁布革水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所撰写的部分
本书系“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黄河下游滩区及分滞区风险分析和减灾研究”专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黄河下游重点难区及河道的水沙演变进、分洪闸前后冲淤计算、分滞区洪水演变进、滩区及滞洪区社会发展预测及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前后处理及计算机仿真技术、滩区及分滞洪区避洪减这措施等。本书可供防洪减灾、水文泥沙、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有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见多年混凝土坝施工、设计,10多年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安排进度的经验,以三峡大坝采用塔带机、门塔机和缆索式起重机三类机械施工为实例,在由既精通混凝土坝施工、设计,又熟悉计算机程序编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发的混凝土坝施工实时动态仿真系统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分混凝土坝施工与计算机仿真、大坝施工仿真系统组成、仿真原理与仿真方法、工程进度表达、图形直观表示和实例共六章。较全面地介绍了混凝土坝施工特点和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可用于不同混凝土品种(常规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不同施工机械(门塔机、缆机、皮带机或它们的组合)的混凝土坝施工实时的、动态的仿真。 本书主要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土木工程、计算机等有关专业部门和高
河防工程主要包括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为健滞洪水或引水而在堤防修建的涵闸工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三类河防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在编写过程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的原则,在简明扼要叙述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于具体施工,管理、抢险方法的介绍,在内容的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全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一题一答,以利于读者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本书和适合于从事防洪,河道整治,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河防技术工人培训之用。
针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华北地区,本书提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潜力调查评价的方法。作者将地下水资源潜力分为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利用潜力两部分。考虑了地下水的开采盈余量和经济技术条件提高后可扩大的可开采量,考虑了节约用水量、污水回用量、微咸水利用量、引用其他水源等间接提高的地下水的潜力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系数和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两个地下水潜力的表示方法。以唐山市中西部为例,在充分搜集和整理地下水勘查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唐山市中西部进行了丰、枯水期的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分析了唐山市中西部地区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特征及其变化。利用水均衡的方法,重新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建议。 本书可供在我国华北地区从事地下水资源评价、
《河流生态修复》融入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借鉴和应用了国际上生态修复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既具理论系统性,又具技术实用性,可供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园林、地理和国土规划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