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泉州南音,近年备受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享誉海内外。因其典雅柔美,已然在高等学府赢得拥趸万千,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风姿绰约。但泉州南音的文化记忆在民间,文化的根在民间,王珊教授的新著《泉州南音》带着普及南音知识和传播南音曲韵的使命,以期通过通俗简洁的图文读物,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南音、体味南音,这对于南音恢复其民间的亲和力并在民间引发更广泛的文化认同,有着现实的价值和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泉州南音研究的广泛深入,先后出版过数量众多的泉州南音曲谱曲本集和相关的论文、著作,王珊教授的《泉州南音》是第一部以普及读物的方式来介绍泉州南音的著作。《泉州南音》立足从普及的角度全方位介绍南音的发展脉络、现状、特点。它并非着力于南音音乐本体的内涵,从腔韵、乐谱
《乐谭(第二集):“新绎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奏曲)获奖作品评析》汇集了第二届“华乐论坛”中十位获奖作曲家本人创作中的感悟、体会和引伸开的音乐创作方面的广泛思考,以及理论家对各部作品“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和评论--所涉各部作品的音乐本体、美学观念及文化内涵,为我们架起一座探索民族管弦乐多元化创作和中国风格的桥梁。此外,本次评选把“特别荣誉奖”授给了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的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和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以表彰他们在民族管弦乐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乐谭(第二集):“新绎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奏曲)获奖作品评析》则摘选了两篇已发表的作品评论以表示对两位故去作曲家的纪念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