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 画像石过眼录 ,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画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记录52位伟大画家,解析130余幅传世名画。通过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解释清楚作为鉴赏窍门,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名画,甚至能准确判断一幅古画的大致时代。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国画的脉络沿革理论书, 是一本中国国画的入门级阅图指南。
本书为香港文化名人、台静农世交许礼平先生女公子、 翰墨轩 第二代掌门人许乐心收集整理的一批罕见的台静农墨迹,这批墨迹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诸于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书中还编入启功怀念台静农的文章,台静农女弟子林文月的追忆录,香港著名文化人罗孚对台静农诗歌的解读,学者姬学友对台静农文学、书法等的评论文章,以及编者许乐心精心收集编撰的极其详尽的《台静农年谱》,为世人能够全面了解、研究、欣赏台静农墨迹,窥探其充满气节的文人风骨和戏剧性的人生提供了更好的材料。
《国画的故事》为吴克敬先生继故宫出版社出版的《青铜散》《碑刻的故事》《书法的故事》之后的又一力作,为故事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力图从“金、石、书、画”四个方面讲述中国文物及传统文化的故事。《国画的故事》一书内选取中国绘画目前不可不知的有名画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进行讲述,涵盖自晋唐、两宋到元明清以至近现代等时期,语言生动、趣味横生,是广大读者了解传统中国画的普及性读物。
本次出版的《古玩图鉴》系列丛书主要有以下特点:《古玩图鉴》共有8册,分别是: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家具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内容上大大超过原著《古玩指南》;原《古玩指南》仅仅是单本单色,没有图片,改编后的《古玩图鉴》共分为8册,全书插有近3000张的精美图片,大大提高欣赏和阅读的效果;鉴于在赵汝珍时代的科技和考古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悖论,编者对原文作了一些修正并增加现代考古的成果。赵汝珍是清末大理院少卿、古玩大家余戟门的女婿,琉璃厂萃珍斋的主人,有着广博的古玩知识。他所编著的《古玩指南》自1941年出版以后,一直受到古玩界的推崇,被认为是古玩界的入门宝典和文献。《古玩图鉴》系列丛书忠于《古玩指南》原意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了诸多现代元素极力展现当代古玩界的新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阅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老宣传画本身是书画作品,是一门无声的视觉艺术。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画风少见。它表现了大红年红的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俗、社会等各个方面,是研究现代中国的形象史料。随着的结束,老宣传画基本结束了历史使命。但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只要看到宣传画,就会勾起对往日的回忆。大部分中老年人都忘却了那段不愉快的历史,同时也珍惜那份在特殊年代的单纯真情,所以收藏者大多不惜代价,导致老宣传画的市场价格节节高升。
读懂线条中的历史,读懂笔墨里的深情。 《读懂中国画》精心挑选中国历 的数十幅绘画珍品,分章逐幅精讲,由此串联起一部跨越数千年的中国绘画艺术史。入选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美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作,或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或对后世影响深远。全书按时代分为东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七个专辑,从“美的觉醒”出发,历经盛世的色彩、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审美的黄金时代、文人画的崛起、世俗意趣的引入,直至吸收西方绘画技法的清代阶段,时间跨度大,艺术风格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