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 作者马菁菁在书中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可以说读完这本书,再看到中国古代国画,你就可以从构图风格、技法、颜色等几方面立刻判断出画作的年代。 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从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读者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等鉴赏窍门解释清楚,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 例如:皴擦是判定画作年代的分水岭,五代十国宋初之后的画作才有出现皴擦技法;有画家名字的是宋及宋以后的作品,没有画家名字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作品;如果一幅纸本画说是元代以前的,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 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 画像石过眼录 ,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画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本书为香港文化名人、台静农世交许礼平先生女公子、 翰墨轩 第二代掌门人许乐心收集整理的一批罕见的台静农墨迹,这批墨迹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诸于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书中还编入启功怀念台静农的文章,台静农女弟子林文月的追忆录,香港著名文化人罗孚对台静农诗歌的解读,学者姬学友对台静农文学、书法等的评论文章,以及编者许乐心精心收集编撰的极其详尽的《台静农年谱》,为世人能够全面了解、研究、欣赏台静农墨迹,窥探其充满气节的文人风骨和戏剧性的人生提供了更好的材料。
《咏梅名联鉴赏》共收录历代咏梅名联300余副,分为名胜联、题赠联、悼挽联、谐趣联四部分,并配有名联图片(主要是楼台亭阁、寺庵庙宇、书院会所等建筑物)100余张,可谓图文并茂。每一名联下均有作者、简析等栏目,详细介绍名联的来历以及相关的趣闻轶事。通过梳理并阐述这300余副有关咏梅的名联,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并把握作者赞颂 梅 之五大独特人文意蕴:一是如郑板桥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之颂其品,二是如蒋廷锡 梅老格高,横枝贵疏瘦;笔奇腕弱,饮兴转粗豪 之赏其姿,三是如赵宦光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之品其香,四是如孙心筠 游子归来折杨柳,故乡人到问梅花 之道其情,五是如金埴 兰畹骚翁为远祖,梅花仙客定前身 之吟其情。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两帖真迹纸本墨迹(《信宿帖》和《旬日帖》)与后世元、清两朝十三段题跋的合裱之卷,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被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信宿帖》为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份感谢信,感谢欧阳公所作名篇《相州昼锦堂记》。本书是迄今为全面、深入地对这件文物进行研究的力作,以文物为依托,结合历代书画鉴藏著录、正史、文人笔记等古籍文献资料,史料详实、图文并茂,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本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20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 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7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18、19世纪的近20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特点、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
本书为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系列丛书之一种,全书聚焦宋代文人书画中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家黄庭坚、苏轼、米芾,摘录了其论书、论画的言论并进行分类整理,并试图从中厘清三家之书画观念,具有较高的文献、艺术价值。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
《观画之道 查尔斯 亨利 卡芬教你如何欣赏名画》一书从对美的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对比,名画的构图、形式与色彩到画法与主题等方面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学会欣赏和读懂世界名画,进而提高对绘画的鉴赏水平。启示读者看到一幅画时会思考这幅画作是否只是简单地表达出画家意识到的自然界的宏大与美丽呢?还是画家想要通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去表达个人的情感呢?本书给予的提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探寻不同画家的创作动机与观点。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问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它既是一幅反映宫内生活的纪实性图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作为写实性的绘画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画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的生活用具,如投壶、屏风、围棋、榻几、茶具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数据。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绘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山栈行进。构图雄奇,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乌辅,山水画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在构图意识上进行了创新,对于后世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人物动态及其衣帽服饰都刻画得细致入微,马匹、骆驼也描绘得生动有趣。该画传本较多,此图虽可能为宋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父子画派的风格。《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昼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记录52位伟大画家,解析130余幅传世名画。通过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解释清楚作为鉴赏窍门,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名画,甚至能准确判断一幅古画的大致时代。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国画的脉络沿革理论书, 是一本中国国画的入门级阅图指南。
作为一位书画收藏者,重要的能力展示并不在于对书画真伪辨识水平的高低,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对收藏对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划分。书画的收藏,除了对价格的掌控能力以外,对真伪的辨识也是极其重要的。本书试图从近代书画收藏与投资出发,概括介绍近代绘画的特征及其主要绘画流派,同时对书画赝品的辨识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的介绍,阐述了独到的收藏理念,对书画收藏爱好者具有指导性作用。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 作者马菁菁在书中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可以说读完这本书,再看到中国古代国画,你就可以从构图风格、技法、颜色等几方面立刻判断出画作的年代。 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从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读者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等鉴赏窍门解释清楚,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 例如:皴擦是判定画作年代的分水岭,五代十国宋初之后的画作才有出现皴擦技法;有画家名字的是宋及宋以后的作品,没有画家名字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作品;如果一幅纸本画说是元代以前的,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 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