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根据我国 八五 普法工作规划,突出宣传民法典是其重要内容。《民法典法律适用与案例指引系列》紧随民法典规定,旨在聚焦民法典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等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侵权责任编是民法典的第七编,也是后一编。本书立足于侵权责任编的法律条文,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各种侵权行为涉及的复杂的法律关系展开详细论述,并结合案例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作出实务解析,是掌握应用民法典知识的参考。
《环境共同侵权研究》是唐忠辉在他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即将出版成书。改后比原文强了许多,大有进步,令人愉快和放心。 我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已逾35年,指导了20多年的硕士研究生,唐忠辉是我指导过的硕士研究生中表现突出、我又颇为赏识的。 唐忠辉是湖南人,有着典型湖南人的精神特征,这就是曾国藩简约归纳的 恰(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能吃苦、有耐心、又执着的特点成就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 湖湘文化 ,也影响和激励了一大批湖南人。唐忠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学习阶段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这种湖南人的精神。 唐忠辉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法学基础扎实。尤为难得的是,他好读书,善读书,勤于思考,乐于向思考的深度、广度展开。在读研究生期间,他
梁慧星教授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法学研究和民法建设实践,为《民法典》的出台作出了独有的贡献。本书作为《民法总则讲义》《民法物权讲义》的续篇,是梁慧星教授对侵权责任规则制定
一、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 (一)侵权责任的含义和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内容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属于民事基本法律,是保障公民、法人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名誉权、隐私权、物权、知识产权等民事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规范。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包含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还包括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什么是侵权责任?这里的侵权,指侵害民事权益,这里的责任,指民事责任。侵权责任,就是侵害民事权益后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关系公民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大陆法系许多国家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既有民法典规定,还有单行法规定,不少还有判例补充。美国侵权责任法律制度,除判例法、单行法外,仅《侵权法重述》就有近千个条文。我国涉及侵权责任法律
《侵权责任法》是李显冬教授多年以来从事侵权法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一项初步成果,其早期形式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的自编讲义,后因每年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侵权法课程,故不断地修改、增删,最终形成本书。本书由5编共30章组成,内容包括:导论、侵权行为、保护范围、归责原则、因果关系、过错、免责事由、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等。
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表面现象不应当作为证券虚假陈述因果关系认定的主要依据,而应当将证券虚假陈述的信息欺诈作为因果关系认定的基础。本书基于证券虚假陈述的实质是信息欺诈来修正从美国司法实践中引入的欺诈市场理
本书以全球视野,追踪我国及世界各类传媒纠纷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媒介侵权纠纷案件发生的缘由,以及这些案件带给人们的法学思考。 全书对容易引起误解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对相关的法理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对在实践中如何杜绝传媒侵权纠纷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本书以媒介侵权纠纷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从中人们得以在全球视野下管窥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法学研究及法制发展的进程。 体例上本书以史为鉴,纵横开阖,深入研究、探讨中国传媒在法制化建设过程中与法律碰撞、磨合的发展演进过程,从而深刻认识传媒与法律的相互促进,以及在此过程中给社会法制化文明进程带来的好处。 本书系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它将传媒实践与法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扎实,涉及媒介侵权纠纷的各个方面,视野开阔,
唐忠辉著的《环境共同侵权研究》是 对环境共同侵权问题 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融合环境法、侵权法、行政法和诉讼法等多学科,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精心构建了由现象论、规则论、本质论、责任论、救济论和预防论组成的体系完整、层层递进的研究框架。作者在对有关立法、司法和学说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揭示出环境共同侵权认定标准客观化的发展趋势,创造性提出“共同结果论”的观点,并将环境共同侵权划分为共同损害行为等四种类型。这些成果具有独创性、新颖性,丰富了环境共同侵权理论,为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研究成果还对现行相关立法条款的含义及其适用进行了阐释,从规制复合污染的视角提出预防环境共同侵权的法律对策等,成果对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参
当读者遇到一个案件,可以通过王竹主编的这本《侵权责任纠纷与人格权纠纷》检索到法院以往判决该类案件时主要依据的是哪些法条,这些法条按重要性分★级排列。当读者知道一个核心法条,可以通过本书查询到该法条可能适用的不同案由,在请求权竞合时,选择对己方较为有利的案由提起诉讼。这种检索对法律工作至关重要。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的《侵权责任法新解读(全新升级第4版)/法律法规新解读》为法律法规新解读丛书系列的其中一本。“法律法规新解读”丛书作为一套实用型法规汇编,历经三版,以其 、实用、易懂的优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真正成为“遇事找法者”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和利益的利器。本丛书选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将各领域的核心法规作为“主体法”,并且将与主体法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分类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届 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教材的写作体例密切结合了侵权责任法的课程特点,强调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主要有基本理论、理论争议、实务指南几个部分组成,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总论介绍了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的概述、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责任承担方式及责任的竞合与聚合,第二编介绍了各种具体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包括共同侵权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监护人责任、用人者责任、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及物件损害责任,第三、四编介绍了侵权责任形态以及损害赔偿的具体内容。本书资料详实,体例规范,论述深刻,既有对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的理论性介绍和探讨,又有司法判例和
汤敏著的《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理论层面。《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条文。该条被称为公平责任条款或被称为公平分担损失规则;(二)实践层面,截至2018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该条作为裁判依据的案例有三千多则,现实需求着此条,但司法实践应秉持慎用、限用的理念;(三)立法层面,《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不宜废弃此条.仍应交由法官依案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分担损失。 本书对这三个层面的重大问题均做了具体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