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实践,从实际判例中总结梳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全面引入相关的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系统阐释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例注解,以期加深读者对于此项诉讼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本书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点概念、特征、功能、重要内容及内在结构,接下来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起诉条件,全面盘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并辅以案例予以说明。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审理方式部分,重点介绍了分案与并案、示范诉讼、证明规则、裁判方式,重点分析了课予义务判决、撤销判决、重作判决、履行判决、确认判决等裁判方式的适用条件和逻辑关系。
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过程,第二章为人民调解:理念、价值与制度;第三章为行政后撤与调节前伸;第四章为修辞、隐科层与软暴力:人民调解策略分析 以北京市第三调解室为中心;第五章为异化或升级: 枫桥经验 与人民调解关系的冷思。
本书力求从刑事诉讼程序速简化之“概念提倡与价值”“域外考察与启示”,以及我国刑事诉讼程序速简化之“发展历程与动向”“实践现状与反思”“理论澄清与厘定”“规范完善与拓展”六个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其中,“概念提倡与价值”部分主要从概念入手,力求在理论上澄清刑事诉讼法学有无教义学的问题,并直接阐明了刑事诉讼程序速简化的时代意义。“域外考察与启示”部分主要通过对域外两大法系刑事诉讼程序速简化的研究,提炼出各国在刑事诉讼程序速简化方面的特点和趋势。“发展历程与动向”部分主要对我国刑事诉讼程序速简化进行历史性和规范化的考察,从而梳理出发展脉络与改革动向。“实践现状与反思”主要通过对现行有效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分析,反思并归纳制度或实践层面的不足。“理论澄清与厘定”“规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