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如果说在历史上,那些为了改变中国千年以降顺流而下的“时势”,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局面的仁人志士,曾前赴后继、鞠躬尽瘁,为中国的改革和革命点起星星之火,却终不能成的话,那么,将“真理”和“时势”相结合,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人则无疑是毛泽东。是他让中国千年衰败历史就此翻盘;是他心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一举将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局面融为整体,并用力托举起来。 本书史料丰富、观点鲜明、史论结合,从三个角度叙述了这位打通了中国的脉络、使大道运行其中的伟人:一、毛泽东与中国历史,特别是千年以降中国改革与革命思想的关系;二、毛泽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思想和治理经验的关系;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作者以大历史观,对1949年之前毛泽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社会治理”,将其列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2014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治理的内涵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也为创新社会治理理论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书重点围绕社会治理的内涵界定、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实践创新,从透视社会治理基本问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域、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等七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对社会治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士气不振;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开拓精神缺乏;等等,其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面对如此局面,朱镕基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菜篮子”、交通、住房问题,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奠定
本书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闱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盛世箴言:十八大后中国亟须破解的20个难题和构筑的20项“工程”》别出心裁地概括与分析了中国存在的20个问题,有的放矢地为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清晰靶标。另外,独树一帜地描绘了20个势在必行的“工程蓝图”,具体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刁近平)。对于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者来说,阅读《盛世箴言:十八大后中国亟须破解的20个难题和构筑的20项“工程”》,可以汲取治国理政智慧,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全书符合实践要求、适应读者需求,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上佳理论作品。
自1992年中哈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2013年,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历史性的国事访问,进一步深化了中哈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揭开了中哈关系的新篇章。 值此中哈建交22周年之际,本书以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地缘文化为视角,详细梳理了中哈关系的发展脉络。 以史为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会给中哈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书的宗旨为阐释复杂性研究中国路径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中国特色、主要思想代表,以及基本学术内涵。中国的复杂性探索是以世界系统的形成演变为大环境、在世界与中国互动互应中进行的,世界系统的形成、演变改变着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演变也改变着世界。在彼此的长期互动互应中,世界社会的系统性、复杂性不断提高,中国社会的系统性、复杂性也在相应地提高。这就需要以复杂性研究的西方路径为参照,在对比中考察中国复杂性研究如何发生发展,形成怎样的特色,涌现出怎样的代表人物,取得怎样的理论成果,面临哪些难题,希望以此深化对中国路径的理解。 全书分13章,叙述逻辑如次:第1、2章论述地球人类系统化和世界社会的形成和演化;第3章评析复杂性研究的西方路径,为剖析中国路径提供参照;第4章阐明世界秩序迄今的历史演变,交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所展出的作品,为王广义自1989年以来创作的最重要和型的装置艺术,这些装置作品从未如此集中的在外展出。展览根据艺术家在不同阶段所思考的问题,分为以下四个单元:单元是危机预感(1989);第二单元是体制研究(1990-2001);第三单元是唯物主义神学(2000-2008);第四单元是冷战美学(2007-2008)。为了更深入而全面的揭示王广义的另一面,OCT当代艺术中心在展览文献的编纂上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在此次展览的画册里,不仅涵括了王广义一生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还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的草图,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在各种类型展览中的现场记录,另外还有学者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研究文章。展览文献力图打破常规的画册编纂方式,并提供一个理解王广义及其作品的更具说服力的视角。
《基层工会工作流程与规范化操作指南(全新修订 第3版)/新时代工会工作实用丛书》主要由工会单项工作规范与工会整体工作规范组成。就单项工作规范而言,主要对工会的组织工作、民主管理工作、群众生产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宣传教育及文体工作、女工及财务工作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解,分别描述了各方面工作的多个单项工作的任务、制度与流程等,其中流程部分主要描述了多项工作的主要程序、关键环节与控制项点。在这部分中,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在前六章中,分别提供了部分参考文本与工作模板。在整体工作规范方面,为适应形势的要求和读者的需要,提供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工作规范及一些制度办法的模板。
这本文选,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二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的重要著作共四十五篇,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本书内容涉及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党在白区工作等各个方面,其中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又占突出的地位。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陈云同志在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凡是他所负责的工作,都按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及时地总结经验,提出切实、正确、有效的方针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贡献。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历史的专著,荟萃了作者二十多年研究科举史之心得,堪称是国内科举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它按照历史顺序,以科举制度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既有对科举制度史的叙说,又关注科举制度运作的实际情况,并顾及考试思想的历史发展,在叙说中注重人与制度的互动依存关系及其交互影响,因而既有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书后附有中国历代登科表、中国科举大事年表,有利于读者对于科举实际运作历史的把握,更有资料备查的优点。全书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是一部具有丰厚文化内涵、较高学术品位、简明易懂的概论性学术专题史读物。
《陈云文选(第一卷)》共收入陈云的主要著作190篇。第一卷收入陈云1926年7月至1949年6月的著作55篇。内容涉及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党在白区工作等各个方面。第二卷收入陈云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的著作52篇,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基本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
这是一次关于身体与文学关系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从中国思想的原初立场,“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体”观念,革命时代的身体意识形态,到身体写作,性政治,身的在世状态以及身体的后现代处境,著者们对身体、文化、政治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探索。进入本书,感受一次身体“大写作”。 以“身”来指认“人”是始原期汉语思想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进一步发展为“贵身”说,使“身”在中国思想中成为一个本体论概念,并构成3 世纪前始原期中国思想的原初立场。贵身论中的“身”在先秦思维中处于从实体论的“身体”向虚体论的“自身”动态转化之中,但以实体涵义为主。中国先秦思想中的身体哲学观念非常丰富,“以身为天下贵”、“推己及人 ”是贵身论哲学的一体两翼,贵身说、赤子说、修身说、舍身说等则构成了其完备的概念系统。重温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民国以前流氓群体及其活动的历史专著。 流氓,历来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什么是流氓?流氓的称呼出现于何时?在历史上流氓都有过哪些名目?流氓究竟从事一些什么活动?流氓的手段又有哪些?流氓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如何?流氓的社会影响?等等。本书都有生动的回答。全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既有学术价值,又极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