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以来,随着报纸、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内政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公众舆论的涵义难以界定,且在国际史研究领域受到忽视。本书详细分析了五个案例,包括:英国公众舆论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法国公众舆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美国公众舆论与越南战争、全球公众舆论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欧洲公众舆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试图说明公众舆论是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公众舆论具有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容易受到引导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学者和学子在其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这一日显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本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本书作者为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杨洁勉。全书分为 发展轨迹 战略谋划 理论建设 三部分。作者简要总结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对奥运外交、世博外交等重要外交领域进行了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从中国传统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内外环境变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提出引领性战略倡议等角度,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立足于中国外交所处的实际环境,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This book pools the common wisdoms of academic think-tanks of China and Belarus,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lates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Belarus, the prospects and progress of China-Belarus industrial park, the connectivity of China and Belarus in the Belt and Road, as well as theChina-Belarus pragmatic cooperation in economy, trade, production, investment, digital economy and so on, shows the significa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by realizing win-wi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of development resultsthrough co-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between China and Belarus.
从前,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徐光启写了《农政全书》,今天就惟有《华北的农村》可以一飨天下。 这本书除了以希为贵,内容上还“以富为贵”。总论之外,第二章讲农事,第三章讲园艺,都给人(尤其是“我们城里的年轻人”)以大开眼界的感觉。而第四、第五,以两章的篇幅讲谷物;第六章分五十个类别话蔬菜,让人有抑制不住的过一把农村瘾的冲动。最后一章“炊爨”,推出了华北农村的传统食品五十多种,真是诱人的美不胜收。
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近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修订,改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由外文出版社面向海内外再版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截至目前,该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24个语种、27个版本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文献。 为帮助国内外读者系统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出版发行。
除绪论外,全书共分六章。章主要介绍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的时代背景。第二章通过对气候变化安全含义科学认知的发展、将气候变化纳入靠前安全议程政治动议的提出以及靠前社会在气候安全问题上主流认知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论证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的靠前趋势已经形成。第三、四、五、六章是本书主要创新处,其中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在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这个新形势下中国气候外交策略总体上应当如何调整,第四、五、六章则重点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中国在气候外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具体问题:一是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应持什么样的基本立场?二是很多靠前行为体积极鼓吹安理会应当对气候变化采取干预行动,对此中国应如何回应?三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今后在靠前层面上应如何推动气候变化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晚年读书亦是垂老不倦。他博览群书、勤奋刻苦、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本书作者徐中远同志是毛泽东晚年的图书管理员,并在主席去世后担任毛主席中南海故居图书资料整理小组负责人,对主席的阅读习惯、晚年生活十分熟悉。他以自己亲见的毛主席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素材,经过多年的编辑整理和走访收集工作,从中提炼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引导读者了解毛泽东热爱读书、从书中获取知识的习惯,以及主席晚年读书的各种趣闻故事,包括从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视角观察到的主席的阅读心理。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读来令人受益匪浅的图书。
本书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结合国家审计基本职能,在系统梳理国家扶贫政策的提出背景、重点任务、减贫路径、政策支撑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功能定位与作用机理、审计目标思路、内容重点、组织方式、审计方法、成果利用、保障条件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探索促进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嵌入国家扶贫政策运行体系,完善、优化高效有序的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运行机制,包括目标瞄准机制、审计计划机制、组织实施机制、成果利用机制、审计保障机制,推动优化国家扶贫治理体系,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收录了作者李培林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一些重要文献。文集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部分的文章是关于社会转型理论的研究,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阐述了社会结构转型是不同于市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第二部分的文章是关于社会学学术史的研究,作者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学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经验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收录的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五部分是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研究;第六部分是关于乡村发展研究,特别反映了作者对城中村的研究成果。
祁怀高等著的《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与周 边外交》主要研究中国快速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挑 战与周边外交战略。本书认为,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在 应对周边安全挑战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 大周边外交战略”。具体包括:树立“大周边”外交 理念,构建应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四国的“ 新型大国关系”。统筹中国周边外交在东北亚、东南 亚、南亚、中亚、西亚、南太平洋“六大板块“联动 ;在国内国际大局互动中统筹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 整合“海上突破”、“积极西进”、“立足国内”和 “外围拓展”四种周边外交思路,整体谋划中国的“ 大周边外交战略”。
本书曾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张文木以宏大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研究相结合,对新时期下的全球政经格局及其流变进行全面梳理、探讨中国国家战略发展历史基础上,对全新世界格局下中国在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对之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作品中对全球大变局中的利益格局分析鞭辟入里;对中国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高屋建瓴;对中国崛起策略研究令人叹服。特别是作者对中国制海权对国家利益的潜在巨大作用的论述和政策建议,深具远见。本书初版在各界,尤其是政界和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可观,可以说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准的书。时隔八年,作者吸收了的研究成果,现推出全新修订版。
齐鹏飞编著的《大国疆域——当代中国陆地边界问题述论》以大量手资料为基础,对新中国与周边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关于双边陆地边界问题之外交谈判史做了详细地梳理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