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 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 注释、今译与引述 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管子》是托名春秋时代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一部思想巨著,也有人称之为 管子学派 之作。春秋时代,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辉煌的霸业。一般认为,《管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主体是战国时期齐国一部分稷下学者总结阐述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历史经验的著作。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定为八十六篇,后来十篇亡佚,仅存七十六篇,就是今天流传的《管子》。《管子》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管子》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依法治国,农家的地利谋划,兵家的战争计谋,一切可以为称霸服务的学术思想都能在其中找到痕迹。《管子》中的特色是其以 轻重 之术(利用市场物价波动的规则)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经济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 别裁 ,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 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 ,重在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
《庄子》一书在战国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而言,不免有高深莫测、艰深难明之感。1981年秋,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解《庄子》,游乎经史子集,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阐扬《庄子》大义,清晰明白,通俗生动,精义跌出。本书据南先生的讲解录音整理成书,定名《庄子?Q譁》,按南先生的话说, 譁啦譁啦,?Q?Q自语罢了 。
这是一套堪称名著的 名家名注 丛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本书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校注本,择善而从。对《庄子》全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是一部较好的《庄子》通俗读本。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前三十七章《道经》和后四十四章《德经》组成,共五千余言,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它率先提出了 道 这一的哲学概念,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对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化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千多年来,古今中外对《老子》一书的解说不下七百余种。《老子》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南怀瑾先生又是如何解读《老子》的?他眼中心里的老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本书给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答案。他认为,《老子》并非仅是权术谋略之书,而是包含有深刻的政治道德、政治哲学、军事哲学和历史哲学,其中所论人情事理皆是在阐发因果律;以《老子》为基础的道家文化是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首要因素,等等。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老子玄妙深邃、隐德行仁,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的老人
宋明理学亦称 道学 ,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本书围绕二十五位理学思想家,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作者视理学为一股前后相继又相互激发的思潮,对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对于理学发展的关键枢纽点,对于颇具特色的知识点等,着重拈出。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黄帝天机经》,全书三四百字,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书,论述养生、政道、兵略等思想,论述中多以老融合易、阴阳、法、兵等诸家思想,是一部独步古今、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本次整理,汇集民国之前的《阴符经》历代注本五十一种,予以标点、校勘,可谓集大成之作。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这一概念来自福柯。福柯对权力的了解很有创见,他不像过去的人只注意权力在大的、公开的场面的展示,同时也注意到权力在微小的、隐秘的、日常生活空间中的作用。《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修订版)》所收王汎森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心态方面的12篇专文和一篇附录,即旨在从这一概念出发,探讨和展示"政治"、"道德"、"权力"等各种力量,如何同水分子的毛细管作用一般,深入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能的角落,并发挥意想不到的影响。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修订版)》的另一个主轴,是"思想史"与"生活史"的联系,通过对各类文献或团体的考察,展示道德意识呈现的方式与转化,以及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
《庄子》一书为中国古籍中一部人人之书,但需学有根底,才能读通此书。钱穆先生的《庄子纂笺》除郭象注外,详采古今各家注,凡逾一百五十家,斟酌选择,调和决夺,得一妥适之正解。全部《庄子》一字一句,无不操心,且上下接续,皆可通释,宜为从古注书之上品。因此,本书非传统意义上的 集注 或 集释 ,而是通过对历代注释的考量取舍,体现了作者对《庄子》在 义理、考据、辞章 方面的理解。
本书通过详考老子生于陈、仕于周、辞官居宋、著书授徒、出关留书、终死于秦的生平事迹,重点澄清了孔子两次问礼老子、伏羲古道对老子思想的重大影响及《老子》成书时间等相关史实;通过复原《老子》上下经初始结构、各章初始章次、每章初始经文,重点理清了《老子》初始本的文化渊源、逻辑结构、义理层次,从而精确把握老子思想的核心宗旨与哲学要义。并以此为据,对《老子》初始本每章每句每字进行了深入解读。 作者张远山以精细的历史考证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引领读者对耳熟能详的老子形象和《老子》文本加以严格审视,一洗曾被严重扭曲的老子旧形象,立体还原了实现先秦哲学伟大突破的老子新形象;一洗曾被严重降维的《老子》旧经旧义,系统还原了实现先秦哲学伟大突破的《老子》新经新义。
《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简称《广胎息经》)是非常典型的医学指导和内丹类著作,明代开始即引起重视,为医家和内丹家所关注。近代以来,萧天石在中国台湾 国立中央 图书馆发现抄录《广胎息经》而独立成书的几个节抄本,且署为傅山抄纂(暂统称为 傅山本 ),由此引起新一轮关注。依托 傅山 的大名和萧天石《道藏精华》的刊布, 傅山本 《广胎息经》逐渐为医学界和道学界所熟悉。然《广胎息经》除 傅山本 外,至少还有两个版本可以获得,其一是上海图书馆所藏残本(简称上图本),另一个则是本书作为底本的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所藏完整抄本(简称上医本)。上图残本约存原书二分之一篇幅,原本可到馆阅读,但2023年上半年开始因损坏严重,不再出库,图书馆方面亦未进行整体影印和电子化。上医本则是目前可以发现的《广胎息经》专享完整抄本
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较为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含义。这两方面造成了朱子哲学的复杂性。有鉴于此,本书注重从时(历史演变)空(层次角度)的不同方面对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分析,以求达到对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的具体把握。 本书是陈来教授的成名作,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刊印。本书自首版以来影响巨大,成为宋明理学研究的经典书。著名哲学
作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怀瑾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 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 ,重在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他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100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他将讲述编成370篇既相互联系又能独立成章的短文,各配以有趣的小标题,在人文掌故、生活趣闻中融入词语解释、原文串讲,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作者池田知久是享誉世界的道家研究、出土文献研究专家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他极为熟练的文献分析技巧和极为缜密的思想分析手段,同时也凸显了他高超的把握全局的能力。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学术立场: 立足于这样一种学术态度,即不以老子及《老子》已有的既存知识(亦即固有观念)为依据作外在的说明,而是尽可能把一切既存的知识当作一张白纸,弃之不用,从内在的角度,紧密结合每个地方的文章表达方式及思想内容加以探讨。 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很多不同于通识的观点,甚至有的观点独辟蹊径。这本书是把道家研究和出土文献研究结合起来的又一部典范之作。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诸侯混战、争霸天下的时代,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而逍遥游世、隐居著书,写成被誉为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的《庄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逍遥游:庄子全传》是一部全面而详尽的庄子传记,它生动形象又不乏学术品位,具有文史哲兼备、雅俗共赏、古今贯通的特质。它严谨地依据《庄子》文本及相关史料,汲取融化时贤往哲的众多成果,精心组织素材,巧妙布局结构,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写就,整体呈现了庄子的生命历程、生活状态、人生特征、思想轨迹,揭示了庄子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及全球文明进程中的深远影响。透过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典雅的语言,一个栩栩如生的 庄老夫子 呼之欲出。它是一部出色、独具特点的上乘之作,被誉
《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至中国佛学》由比较哲学与分析哲学的新视角切入,阐释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佛学,着重概念的分析、论证的阐述,对各哲学基本预设的检证,以及力求简单明了的哲学方法,重建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领域中应有的地位。 全书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先秦儒、道、墨、法诸家以及《易经》一书,强调中国古代哲学的哲学性,针对各家的理论要点、辩论模式、问题症结所在,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探讨中国佛教思想的四大宗派: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以及禅宗,讨论各家的形上学立场、知识论、语言观、伦理学以及总总实践法门,而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作为贯串中国佛学的核心问题。
书稿由《菜根谭》《小窗幽记》《幽梦影》《围炉夜话》四种组成,其中的《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更是被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清言小品,用清新晓畅而有韵味的话语,从道德、修身、读书、忠孝等等方面,对名利、情怀、山川、植物、心境、风景、气韵、法度、人生、社会、生活等等进行了表述,既有立身处世的格言哲理,也有个人对事物的品评,既有对生活情趣的描述,也有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既有对生活的领悟,也有对美好的向往,在喧嚣的当下,摩挲此书,自会获得一份宁静,一份淡然。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 ,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 天书 著称。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新版分上下两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实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周易、道家、丹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独到精辟的个人观点。对于一些已经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全书试图从哲学的视角对墨家进行详细、有深度的讨论,以填补早期中国思想有关文献中的一个空白,书中不仅直接介绍墨家的原理和实践,还阐明了其对中国哲学话语的基础。作者主张将墨子伦理学理论解释为一种早期的后果论,这是建立在其对墨子思想和行为哲学的谨慎而有说服力的阐释的基础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学,具有当代的力量。全书共分八个部分,即秩序,客观性和功效;认识论和逻辑:区分;政治理论:通过共同规范秩序;天堂:最高道德模型;道德:所有人的利益;包容性关怀:为了其他如为己;动机:在一代人改变人们;战争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