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有益斋读书志》六卷《续志》一卷,著录古籍凡一百七十馀种,遍及四部,既存《四库》未收秘笈,又多金陵乡邦文献;博考朝鲜、越南汉籍、古今妇女著作。集部诸书解题,尤著意补《宋诗纪事》之未备、纠《明诗综》之误考。解题兼述朱氏与钱泰吉、蒋光煦、劳格、钱培名诸人往来情形,藉之可详藏书、刻书故实。本次整理,以光绪间金陵翁氏茹古阁刻本为底本。
《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啓勋撰。《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啓发撰。二叶书录承其世父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之旨,录所藏书版本、行款、纸张、印记、校跋者姓名、收藏者姓名,天头地脚,卷端纸尾,书衣书根,朱笔墨笔,句读符号;并博考版本,揭橥一书版本之源流、刻印之先后、印本之优劣,并缕析各家著录之是非得失;兼述身世经历,于世道之日非、藏书之散亡、先人之遗泽、世父之亡故、子女之殇逝,随笔附记。本次《拾经楼紬书录》以民国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华鄂堂读书小识》以湖南省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整理。
本书对古佚书辑本进行了全面清量、考证,是文史所究者的参考书。
本书融传统印刷史观与大印刷史观于一体,明确提出印刷史研究应当兼顾印刷品成型前的印刷科技史和成型后的印刷文化史两个层面,对印刷史学界在印刷发明问题上融会贯通、达成共识大有稗益。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研究与著述的全部是民间日用印刷品,在印刷吏研究上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和价值,有开创之功。 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以图文互证为体例,集民间收藏、艺术鉴赏、印史研究于一身,可谓辟中国印刷史研究于新蹊。其书图文并茂,论述清楚,特色明显,实堪褒扬。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沈津先生浸淫版本目录之学多年,本书为其自选历年为学之所积而成,分为“古旧善本之属”(如《也说 》等)、“新善本之属”(如《郭沫若签名本 》等)、“书林逸闻”(如《王培孙与南洋中学藏书》等)、“读书偶得”(如《评 》《我与 的不解之缘》等)、“图书馆巡礼”(如《我所知道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我的娘家》等)、“其他”(如《古籍收藏与出版——旅美学者沈津访谈录》等)六个部分。从雷峰塔藏经到红军文献,从中国图书馆状况到美国图书馆珍藏,作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通过对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古籍文献的神奇殿堂。本书语言古朴晓易,图文并茂,是图书馆工作者、文献学爱好者的很好的参考书。
我国古籍,在仍使用四部分类法而未加改造以前,凡属科学文化研究者,尤其是从事古籍工作者,均应积极钻研,为改进祖国文化遗产之目录分类作好准备。良以四部分类法,相沿已久,习惯既稔,非一时所可尽废。应从便利检查出发,多作相辅之工具书,如专题索引之类是已。夫古籍夙称浩如渊海,而类别杂糅,名实混淆,非研究具有蹊径者,殊不能获得四部目录之用,其中尤以书实同而名异者:有名亡而实存者;有得一书即可概见其余者;有得其所散见各书可凑合全文者;又有本一书而故多析其名以示异者。以上诸端,既非目录所详,亦无专书可考,学者往往按目求书而不可得。不知目中某书,即是我所欲求之书,或者是书纵无,亦可以据他书而求得之。然至今犹无一部解决此类困难之工具书出现,学者弥引为憾事。 杜生信孚服务于南京图书馆,于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