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9-69元
  • 3折-5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玄隐遗密 中医古籍出版社
    •   ( 20 条评论 )
    • 无 /2018-09-01/ 中医古籍出版社
    • 《玄隐遗密〉由《九真要》《九常记》《黄帝内经》(太乙版)《阴阳大论》四部分组成。皆是以自然现象、天地形物的变化来探究、阐释人体脏腑功能,用天地之理讲医学、讲人体的古典医学。皆是在道家、道教医学人士中,主要以口口相传、师徒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至今未有刊行。其中〈黄帝内经〉与现在通行本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篇幅、内容,环是理论观点都有颇多差异。再如〈九常记〉所论之脏腑,是中医脏器学的开始,是五脏六腑说形成之前对人体器官认识的雏形。学习研究本书,可以使读者知晓在现在通行的中医理论学说之外,不同的学说和认识。

    • ¥69 ¥138 折扣:5折
    • 通俗伤寒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20 条评论 )
    • [清]俞根初 /2022-07-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通俗伤寒论》是清代名医俞根初著,经何秀山选按整理后,又经其孙何廉臣校勘增订 ,最后由曹炳章重为参订,将原书增为四编、十二卷 、十二章。俞氏生活地方地处江南卑湿,外感湿邪为患,多夹杂证,该书以外感病立说,折衷仲景之学,参以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有性、张介宾等医家的医学理论,以六经辨证的理论用于各种外感病(包括寒、温两类感证)的论治,参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详细论述了外感病的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方药配伍及病后调理方法。内容包括伤寒要诀、病理诊断、证治各论(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调理诸法。全书内容系统,论述详明,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被后世称为绍派伤寒的奠基之作。本次整理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的1934年《何氏医学丛书》上海六也堂书局铅印

    • ¥64 ¥128 折扣:5折
    • 金匮要略研究 大塚敬节著 中医研究汉方医学临床中医药学习中医书籍 中医临床实用书籍中医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当当自营正版
    •   ( 185 条评论 )
    • (日)大塚敬节 /2018-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 大约从一九七二年秋季,大塚敬节先生开始执笔编写一部对于《金匮要略》解说的书籍,从一九七三年一月开始,以《金匮要略研究》为名,在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的月刊会志《活》上连载。这项工作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完成,跨越七年。 在《金匮要略研究》一书中,大塚敬节先生对于不出方药的条文大多轻轻放过,而对于方药着力尤深,包括药物的用量、加减和适应范围等。书中先生习惯于在“注释”栏目中讲药物,在“应用”栏目中讲方剂,并且注意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 ¥49.5 ¥99 折扣:5折
    • 本草经集注(辑复本) 凤凰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梁]陶弘景 /2023-06-01/ 凤凰出版社
    • 陶弘景以附经为说的方式整理魏晋以来流传的《本草经》传本,编成载药730种的《本草经集注》,该书采用朱墨分书合本子注的形式,使《本草经》原文与名医添附的内容判然有别。唐代显庆年间官修本草,即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蓝本,拓展成《新修本草》,宋代开宝、嘉祐官修,皆沿用唐代传统,所以《本草经集注》的主体部分通过《证类本草》得以保留下来。本次整理为辑佚复原,以宋本《证类本草》为主,利用敦煌、吐鲁蕃出土的《本草经集注》残本及《新修本草》残写本,优选地恢复失传700年的《本草经集注》。

    • ¥64 ¥128 折扣:5折
    • 邵兰荪医案续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3 条评论 )
    • 吴海明主编 /2024-06-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邵兰荪是清末民初的江南名医,是绍派伤寒的杰出临床大家(绍派伤寒是浙派中医十大流派之一,列入重量非遗项目)。他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并无专著存世,只有部分药方因病者服药后有效而被收藏留存。《邵兰荪医案续集》(史介生稿本)是首次发现的由史介生编辑的邵兰荪医案真迹。此书原稿为未完成的手稿本,经原文解析、去重去残,可保留医案达700则,涉及668个病例,超过已经出版医案的总和,且其分类与《邵兰荪医案》一脉相承,医案类别更加丰富(共42类,多于《邵兰荪医案》的31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采用高清扫描原图222张,完整呈现史介生稿本原貎,后附释文,图文对照,方便研究、学习。医案分四卷,病证分类遵循手稿分类法,按医案顺序,标注序号。附卷收载《律正表》、《邵兰荪学术思想探讨》、《中药剂量的传统记录方

    • ¥69 ¥138 折扣:5折
    • 张山雷评点王孟英医案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张山雷 /2023-03-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孟英是清朝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温病学家代表之一,创立了后世的温病学派。其医案影响巨大。张山雷也是清末名医,他认为王孟英的医案“临证轻奇,处方熨贴,亘古几无敌手”,推崇备至,他对王孟英医案的点评也很有价值。精选王士雄医案进行评点剖析,作为浙江兰溪中医学校内科教材,好评如潮。今将其析出为,重新分类,原文照录(需要解释者用“编者注”形式加以说明),并在案末附“原案”及出处。

    • ¥54 ¥108 折扣:5折
    • 医贯辑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无 /2024-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举古今医学而统贯之,辑其成而摘其要」,首论脏腑、经脉、药性等基本医药理论,次述伤寒、中风、瘟疫等内科疾病。再列妇科、小儿科及外科诸症。作为综合性临床医书,理法方药兼备,辨证细微,治法丰富实用。

    • ¥49.5 ¥99 折扣:5折
    •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张锡纯 /2024-07-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医学衷中参西录》,30卷。近代张锡纯著。初刊于1918至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7个分册)。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作者的医疗经验阐发医理,颇多独到见解,并制定若干有效方剂。本书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堪称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当时《山西医学杂志》称之为"医书中第一可法之书",《绍兴医报》称为"医家之书",据《奉天医学杂志》记载,朝鲜人称为"至贵至宝之救命书",而且当时各省立医校多以此为教材。几十年前,该书不失为站在时代前沿的伟著,时至今日,仍是一本授人以巧的杰作。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科学研究,仍是的参考书。

    • ¥61 ¥122 折扣:5折
    • 四库全书中医眼科证方药类注(上)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庞荣,魏琛琳主编 /2023-04-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内容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中医眼科文献证、方、药内容为主,整理所用底本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之《续修四库全书》两书所收中医眼科古籍文献影印本。其中,《银海精微》二卷,据清内府藏本抄录而成,业经太医院医官姜晟、编修仓圣脉等人校勘,旧本题作唐孙思邈撰,而实为宋元人所编;《秘传眼科龙木医书总论》十卷,据辽宁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年刻本影印,不题撰著之人,前有万历三年广东按察司佥事王问所撰《龙木集序》,后附《葆光道人秘传眼科》一卷;《秘传眼科全书》六卷,据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宽政三年(1791)刻本影印,题为“武夷精眼科后学晴峰袁学渊辑著”;《一草亭目科全书》一卷,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一年颍川鹿氏刻本影印,题为“清江博望邓苑自撰”;

    • ¥64.5 ¥129 折扣:5折
    • 四库全书中医眼科证方药类注(下)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魏琛琳,庞荣主编 /2024-04-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内容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中医眼科文献证、方、药内容为主,整理所用底本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之《续修四库全书》两书所收中医眼科古籍文献影印本。其中,《银海精微》二卷,据清内府藏本抄录而成,业经太医院医官姜晟、编修仓圣脉等人校勘,旧本题作唐孙思邈撰,而实为宋元人所编;《秘传眼科龙木医书总论》十卷,据辽宁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年刻本影印,不题撰著之人,前有万历三年广东按察司佥事王问所撰《龙木集序》,后附《葆光道人秘传眼科》一卷;《秘传眼科全书》六卷,据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宽政三年(1791)刻本影印,题为“武夷精眼科后学晴峰袁学渊辑著”;《一草亭目科全书》一卷,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一年颍川鹿氏刻本影印,题为“清江博望邓苑自撰”;

    • ¥64.5 ¥129 折扣:5折
    • 古中医悟——中医数术考(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6 条评论 )
    • 路辉 /2021-05-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医的根子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根子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的根子是古天文历法,古天文历法的根子是天人之学,天人之学的根子是《无极之镜》,《无极之镜》的根子是生命、宇宙和时空。《古中医悟》就是作者在写作《无极之镜》过程中的随笔,以及在某中医论坛与网友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其中并没有《无极之镜》中的古中医、古天文考证与逻辑推理,但是却传递了一种定量中医、干支中医、甲子中医、中医天文学的理念与思维。尤其是其中的“古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更是从古天文学角度提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客观来源。《古中医悟》虽然只是《无极之镜》的写作随笔,但是与《无极之镜》一起开创了一门中医新学科——古中医天文学。这在整个中医目前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因为中医从此由混沌、经验、定性医学走向清晰、

    • ¥68 ¥136 折扣:5折
    • 疮疡经验全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7 条评论 )
    • (宋)窦汉卿辑著 /2021-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疮疡经验全书》,原题宋代窦汉卿辑著,实为明代窦梦麟据家传本增辑而成,初刊于明隆庆三年(1569),共十二卷。卷一至卷七为窦梦麟家传藏本内容,按发病部位及类别论述外科病证的图例、证治,共816条。卷八至卷十二为辑编内容。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浩然楼刻本在十二卷之后又增录明代陈司成之《霉疮秘录》,合为十三卷,流传甚广。

    • ¥49 ¥98 折扣:5折
    • 古中医学派临床讲记 气一元论之滴水之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吕英 /2021-08-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吕英的师父李可是一位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临床医家。在基地工作期间,他与弟子一道总结出“气一元论、元气、中气、根气、萌芽”等七条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思想,形成了其学术思想的理论架构。此外,他还通过病例讲解让基地的弟子对厥阴病融寒温于一炉的医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弟子得到迅速成长。在他的临床指导下,一大批肿瘤晚期患者及三衰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本书是吕英传承李可古中医学派的讲课记录。

    • ¥49.5 ¥99 折扣:5折
    • 六经辨证医案医话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谢永新编著;王敬整理 /2023-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作者是《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的第一执笔人,传承范中林六经辨证学术体系。本书从六经辨证、反复辨析、越变越明的角度,阐释了六经辨证的界定、用法及案例分析,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范中林是蜀中现代名医,善用经方,尤以舌诊见长,深受火神郑钦安思想影响。在掌握六经辩证规律治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对于许多虚寒证,疑难病的疗效尤为显著。70年代末由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编写了《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选》,部分医案曾以《范中林老中医六经辩证医案选》在1979年第十期的 中医杂志 p25--30上发表,后来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发行,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辩证诊疗的69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有以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案,还有以理中汤辈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

    • ¥49 ¥98 折扣:5折
    • 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杨志敏,管桦桦主编 /2022-12-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膏方,又有膏滋药之名,膏是剂型、方为方略,系理法方药之概称。膏方,作为人们在冬令养生调理、治病延年的重要手段,是中医守护国民健康的独特剂型。膏方既可滋养五脏六腑又可调治疾病,使人体复归中和。杨志敏医师自拜师沪上名家、国医大师颜德馨先生以来,有感于膏方在剂型、疗效上的优势,便致力于整体膏方技艺在岭南地域的落地、生根与成长。逾15载春秋的探索与实践、改良与创新,杨志敏及其团队将岭南地域的自然风土、人群体质、适宜病证、民俗文化等要素熔铸于膏方中,形成了别树一帜的“岭南膏方”学术经验体系。兹以膏方源流、膏方方略、膏方脉案、医论医话等篇章,为读者呈现岭南膏方的内涵、治验与特色。 书稿的主体内容,由岭南膏方文化、人群体质,名中医杨志敏关于膏方的学术观点,历年膏方脉案,学术讲座整理,常用方药

    • ¥67.5 ¥135 折扣:5折
    •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伤寒溯源集 (上、下) 王国强 总策划,周仲瑛 湖南科技出版社 9787535770257
    •   ( 2 条评论 )
    • 王国强 总策划,周仲瑛 /2013-08-01/ 湖南科技出版社
    •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溯源集(套装共2册)》是一套中医古籍珍本影印和现代批注导读相结合的创新型古籍整理工程,该丛书保持了中医古籍的原貌,真实地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特征,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影印后在每《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溯源集(套装共2册)》的每卷后进行集中校勘、注释,每书前有导读来介绍作者生平、学术背景、《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溯源集(套装共2册)》临床价值和史料等,凝聚名家经验和学术思想,萃取精华,突出“法”、“术”,以达“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效。

    • ¥58.8 ¥190 折扣:3.1折
    • 张聿青医著大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刘更生 /2019-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张聿青医案》,为清末名医张乃修(字聿青)的临证治案集,经门人吴文涵(字玉纯)、邵清儒(字正蒙)等搜集整理编次,由吴氏于1918年铅印成书。全书20卷,将所治病证分为中风、风湿、湿温、伏暑等79门,另有丸方、膏方两门及论著(含评改门人医论)16篇。全案共计1139则,内容以外感、内伤及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五官、外科、妇科诸证。医案记录完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或简捷明了,或展开分析,或连续复诊,务在辨明病机,然后确定治法。张氏经典理论深厚,宗《内经》,法仲景,兼采各家之长,临证注重脉诊,用药灵活,疗效显著。大多医案辨析病情详尽透辟,部分医案附有门人按语,于临证多有裨益。本次以1918年江阴吴氏抢先发售铅印本为底本整理而成。

    • ¥49 ¥98 折扣:5折
    • 内经真原——还原内经原创理论体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38 条评论 )
    • 田合禄 /2019-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以还原《黄帝内经》原创中医理论体系为目的,以《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形与神俱”人体生命双结构为基础,创建了心主先天形体和肺天脾地主后天肠胃黄庭腹脑的新三本理论,在此三本理论基础上阐释了先后天命门合于目命门的道理。后天肺脾摄入的天地气味在肠胃黄庭生成的营卫——神养育着先天形体。形与神两大构造体系的合一形成一个完整个体人生命结构体系是人体生命健康的专享标准,人体生命的一切生生化化、生长壮老已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这是黄帝师徒集体创作一气呵成的完整原创中医理论体系,《黄帝内经》不是论文汇编,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一部《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形神学说发展史。

    • ¥69 ¥138 折扣:5折
    • 伤寒论今释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陆渊雷 /2022-06-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伤寒论今释》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显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诠释,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

    • ¥49 ¥98 折扣:5折
    • 涪陵古本仲景伤寒杂病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汉]张仲景 /2021-12-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涪陵古本是20世纪30年代后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1934年曾石印公世,但流传不广,见之者较少。重庆图书馆现藏一部(分上下两册),或为孤本。原件封面作“古本伤寒杂病论”,内页题作“古本仲景伤寒杂病论”。该书伤寒部分为《唐本伤寒论》(即《千金翼方》所载),杂病部分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又从《脉经》、《千金方》中选取有关内容增补而成。于仲景书增加证论百余条,补充方剂百余首,皆为临证必须。涪陵本对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和学习运用《千金方》的医疗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 黄竹斋1939年在《白云阁藏本·仲景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序》中有“与涪陵刘铬经得于垫江某洞石柜之古本相较”之说,该序同时载人其木刻本《医事丛刊》中,后在综合“宋、桂、湘、涪”4种版本为一书的《伤寒杂病论会通》中引用了若干涪本条文 (该书19

    • ¥54 ¥108 折扣:5折
    • 本草经集注(辑复本) 凤凰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梁]陶弘景 /2023-06-01/ 凤凰出版社
    • 陶弘景以附经为说的方式整理魏晋以来流传的《本草经》传本,编成载药730种的《本草经集注》,该书采用朱墨分书合本子注的形式,使《本草经》原文与名医添附的内容判然有别。唐代显庆年间官修本草,即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蓝本,拓展成《新修本草》,宋代开宝、嘉祐官修,皆沿用唐代传统,所以《本草经集注》的主体部分通过《证类本草》得以保留下来。本次整理为辑佚复原,以宋本《证类本草》为主,利用敦煌、吐鲁蕃出土的《本草经集注》残本及《新修本草》残写本,优选地恢复失传700年的《本草经集注》。

    • ¥61.4 ¥128 折扣:4.8折
    • 康平伤寒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9 条评论 )
    • [汉]张仲景 /2021-10-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康平伤寒论》传抄稿系由日本空海大师于第十七次遗唐使(804)赴中国长安求法取经时,顺便抄写而带回日本(806)藏于佛寺,以供僧人习医。一直在寺庙中流传,康平三年(1060)再经由寺医丹波雅忠传抄,故俗称康平本。和气朝臣嗣重成于贞和二年(1346)重抄此书并在传抄手稿卷末书跋;大塚敬节(1936)发掘此书而公诸公世,日本现代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在利根川尚方家藏遗书中发现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参校和气氏家藏抄录本,又对照《宋本伤寒论》和《注解伤寒论》,对其进行了校勘,并加以眉注,由日本汉方医学会刊行。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塚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并准备在国内重印而函告大塚敬节先生,嗣后大塚敬节先生将《康平伤寒论》原抄本赠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亲自

    • ¥54 ¥10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