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
本套丛书包括《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套装共4册)》收集自甲骨文字以来直到公元1911年三千年间的各种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依照年序排列。它的资料是从8228种古籍中辑录出来的,内容齐全,跨越时间长,覆盖地域广,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资料价值的科学专著。
朱桂昌编著的《后汉四分日历表》排列后汉章帝 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的日历,后附《蜀汉四分日历表》。 《后汉四分日历表》是继《颛顼日历表》、《太 初日历表》之后的第三部秦汉日历表著作。这629年 的日历表,除每日干支外,还附有二十四节气,又标 明大小月等项目。日历表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 了多达749项验证。对相关研究人员与读者有参考价 值。
《中国历代历象典(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共五百四十四卷,分一百二十部。其中《干象典》、《岁功典》、《历法典》、《庶征典》是按天象、时序、历法、自然变异的顺序来安排的,各典先设『总部』其下再分列总部所属各部,各部下的资料按分类原则编排,每部先作『汇考』按收录文献时代先后详细介绍该部有关情况,如《历法总部》的『汇考』,详细叙述了从伏羲氏作甲历到清初采用时宪历共七十六部历法的采用、修改及废置的过程;再据各部资料分列『总论』『艺文气『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上古到明末清初有关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