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很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想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可绕过《东京梦华录》(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这里描述的便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盛景,选自《东京梦华录》 作者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绘制的亦是北宋汴京的城市风貌。一书一画,对后世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盛景提供了一手资料。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本书采用笔记形式,记录了北宋,主要是徽宗政和、 宣和 年间东京汴梁的方方面面,从都城城门建制、主要河道桥梁到皇宫建筑,从皇城内外官署方位到城内主要街巷、店铺,从朝会郊祭等朝廷大典到婚嫁产育等民间习俗,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百戏到市井百态,几乎无所不包,描绘了东京汴梁这座十一世纪上半叶*繁华的城市,从中可以感受到宋代繁荣的都市经济与丰富的市井生活,是研究北宋都市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为北宋遗民,此书撰成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正是北宋灭亡二十年之际,所以书中也借记叙当年盛世繁华而一抒怅恨之情,因此在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继而亡于蒙古铁骑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引发亡国之人的情感共鸣,南宋中后期出现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都城纪胜》,以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冲突、蒋介石的对日战略,等等。这些专题研究有的具有独创性,填补了以往蒋介石研究的空白,有的则因新材料的发现,而对老问题又提出了新见解,订正了以住的偏颇或模糊不清之处。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 具有世界水平 的著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二七辑、一二八辑、一二九辑和一三〇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皮锡瑞(1850 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光绪八年中举,后绝意仕进,以讲学、著述终老。皮氏精治《尚书》,考证经文,彰显奥义,于 伏学 尤具畅微抉隐之功;兼攻 郑学 ,深究古礼,疏通两汉今古两家经注传笺,一以扶翼西京微言大义之学;晚年融贯群经,创发大义,出入汉、宋、今、古之间,以其治学主张和成就,使今文义例之学、典制之学和经世之学融为一体,成为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之一。《尚书大传》传为伏生所作,说解《尚书》,旁及他经,历代重视,辑佚注释者不绝,而至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集其大成。湖南师范大学吴仰湘教授致力皮锡瑞文献有年,点校《皮锡瑞全集》出版,获得学界一致肯定。今析出此书,重作校订,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便于阅读、征引的定本。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三五辑、一三六辑、一三七辑和一三八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本书是唐五代笔记小说《龙城录》《开元天宝遗事》《大唐传载》《尚书故实》和《中朝故事》的合编译注本,主要记载了唐代的帝王将相,乃至普罗大众的轶闻趣事和坊巷传说,内容广博,文笔生动,兼有史料价值,多方面地反映了唐代及其前后时期的社会风情。
《山海经》共计18卷,其中 山经 5卷, 海经 8卷, 大荒经 4卷, 海内经 1卷。该书记载了大量关于地理山川、古动植物、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先民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非常值得一读。此次推出的《山海经详注》,结合郭璞、吴任臣、郝懿行、袁珂等多家注释,对《山海经》一书中的疑难字词,尤其山川地理、古动植物、神仙怪异等加以详细注释,内容深入浅出。为了便于读者更加直观理解文字所述的内容,特将清人汪紱于《山海经存》中手绘的430余幅图片移植于相应位置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 机构 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 实践的 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贰拾柒,内含单行本第一一九辑、一二〇辑、一二一辑和一二二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英国国家档案馆藏鸦片战争史稿》( Draft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China War,1840-1842),英国陆军部于 20 世纪初编纂,递藏英国国防部档案馆,现藏英国国家档案馆。 全书详载英军在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军队调配情况、战役状况及英军伤亡数字。附录部分详述英方海陆军队在战争中的分布情况、各次行动中返还兵力及伤亡情况、英方参战军官名录、 武器装备 细目等。均未见于目前中英鸦片战争研究所依史料。虽然不免站在英国侵略者的立场,但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三一辑、一三二辑、一三三辑和一三四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清代经学极盛,注释《春秋谷梁传》,有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廖平《谷梁古义疏》。柯劭忞认为东晋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不免于肤浅,钟文烝《补注》无裨传义,所以自己重新作注。 柯劭忞以宋衷 三科九旨 之 九旨 为全书纲领,勘正文字,纠正前人说解,会通《谷梁传》传文义例,对《春秋谷梁传》作了通注。柯氏重视汉魏经师遗说,广辑刘向、郑玄等人经解,又能利用新出敦煌钞卷进行校勘注释,时寓对晚清时局的讥评,盖志于通经而致用,是一部晚出而益精的力作,牟润孙赞誉其可以与杜预《左传集解》、何休《公羊解诂》并驾齐驱。中华书局上世纪60年代向学界征求 十三经清人注疏 的整理选目时,杨向奎即建议收入《春秋谷梁传注》,较钟文烝《补注》为优。 《春秋谷梁传注》有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至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共十卷,翔实地描绘了东京上至贵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风貌,涵盖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肆、饮食起居、吃喝玩乐、岁时物货、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等,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是迄今一部全面记载北宋汴京的浮世绘和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得益彰,堪称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官箴书,即古代的 干部读本 宦海指南 ,主要用以向新任或候补的地方官员传授为官之道和治理经验。 宋代官僚制度发达,史籍中所见宋代官箴书也颇多,但保留下来的只有五种,即本次整理的李元弼《作邑自箴》、吕本中《官箴》、胡太初《昼帘绪论》、许月卿《百官箴》以及不著撰人的《州县提纲》。 官箴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从官员的个人道德修养,到具体的日常工作内容,再到官员个人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项,均有所涉及。书中总结了许多前人经验,举了不少生动的事例,并附有各种公文布告的模板,保留了大量有关地方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的*手材料。 《作邑自箴》十卷,包括《正己》、《治家》、《处事》、《规矩》等篇,并附有各种公文模板,对于宋代地方官员工作的指导性极强,亦充分展现了宋代地方社会风貌; 《官箴》一卷,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本书从努尔哈赤崛起到宣统退位,近三百年的王朝兴衰、功过是非跃然纸上。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空前绝后的开疆扩土,丑态百出的贪官污吏,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维新人士的改革图新,推翻帝制的共和革命 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 纪连海老师用现代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以破解历史疑案为重点,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歧异纷纭,深入探究,发掘背后的事实真相。两百余幅故宫珍藏历史图片,直击历史现场。新奇的观点,诙谐的文字,感怀旧事,鉴往知来,一本书吃透大清三百年历史,让您欲罢不能! l 因祸得福的努尔哈赤 l 皇太极继承汗位之谜 l 叱咤风云的皇父摄政王 l 冲冠一怒为红颜 考证 l 温萨活佛
《苏辙资料汇编》从近一千年的文献中,将与苏辙经史子集四部著作相关的资料悉数辑出。所利用文献既有诗文别集、总集,也有诗话、笔记、史传、地志及类书等。以期为后来的苏辙研究工作提供一部完整可靠的基础资料。全书共分五大部分:苏辙生平及家世资料汇编;《诗集传》和《春秋集解》等相关材料;《古史》为中心的资料汇编;《老子解》《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的相关材料;苏辙诗文集相关资料汇编。每个部分按时代辑录,其中具体文献依据作品产生时代先后,如作品时代无法准确定位,则以作者生卒年论定。每部*条以此书版本目录流传为开端,每篇文献都列明出处和所在卷帙。
本书是中世纪波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1247 1318)主编的一部久享盛名的世界史名著,是研究中世纪亚欧各国的历史,特别是蒙古史、元史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以及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社会制度、族源、民族学的重要资料。 本书原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编,每编包括若干卷。第一编为蒙古史,第二编为世界史,第三编为世系谱,第四编为地理志。第三、四编未流传下来。第二编原书尚未整理编就。现在翻译出版的是第一编。本编包括三卷。第一卷为部族志,并记述成吉思汗及其祖先的事迹。第二卷主要叙述成吉思汗继承者的史事。第三卷写波斯伊利汗国史,包括旭烈兀汗、阿八哈汗、贴古迭儿汗、阿鲁浑汗、乞合都汗、合赞汗等的传记。第一、三卷又分两册出版。
《酒谱》是一本宋代窦苹所撰写的趣书。全书围绕 酒 这个中心词,分内外两篇十四章,聊制酒、酿酒、酒名等酒文化,聊酒人酒事,中间饶有趣味,是茶余饭后很好的 谈资 。
《圣武亲征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记述蒙元太祖成吉思汗(谥圣武皇帝)、太宗窝阔台两朝史,成书于元世祖忽必烈时,元朝太祖、太宗《实录》多取材于此。本书有些记事可补《元史》《元朝秘史》之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圣武亲征录》因译笔较拙,原不甚为人所重,清修《四库全书》仅存其目于史部杂史类中。乾嘉学者钱大昕较早提出此书价值,此后受到学者普遍重视。清张穆、何秋涛、李文田、沈曾植、文廷式、丁谦等人都曾对本书进行校勘整理。民国间,王国维复广集前此诸家研究成果,以明《说郛》本为底本,详加校注,成《圣武亲征录校注》,后来居上,十九世纪俄国的帕拉基(卡法罗夫)即将其带回国内进行介绍。此外,法国有伯希和的《圣武亲征录译注》(1951年),日本则有那珂通世的注释本。 《圣武亲征录》是蒙元史研究的基本文献,
在抗战胜利复员的潮流中, 张宗和为何辞去乐益女中校长,举家迁往贵阳? 从张宗和的 逆迁徙 之举中, 体会一个敏感灵魂在时代大潮中的喘息与退避, 感受一位不合时宜的世家子弟的公子气与书生气。 巨变前夜,偏居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困顿、迷茫和观望,得见一斑。 巴金、杨卫玉、周有光、陈礼江、姜亮夫、王季玉、俞颂华、应尚能、顾颉刚、蒋炳贤、卞之琳、靳以、蹇先艾、张廷休、丁道衡、黎东方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逸闻轶事散落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