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是怎样由弱到强,从东北进入中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青龙的满族人是怎样进入青龙拓荒,给出平实而又生动的生活画卷的?《青龙满族》以丰富的事象资料和深厚的生活感受,从满族发展概略、青龙满族的来历、村名、习俗、文化、文物、传说、游艺、方言等方面对青龙满族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和揭示。因而,本书不仅具有鲜明的现实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同时,本书语言简洁,内容系统,文图并茂,史料翔实,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更为可贵的是,本书虽着眼于小区域文化的探讨,但对于满族理论研究乃至民族工作都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Unfortunately, most of us have little sense of our talents and strengths, much less the ability to build our lives around them. Instead, guided by our parents, by our teachers, by our managers, and by psychology's fascination with pathology, we become experts in our weaknesses and spend our lives trying to repair these flaws, while our strengths lie dormant and neglected. Marcus Buckingham, coauthor of the national bestseller 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 and Donald O. Clifton, Chair of the Gallup International Research & Education Center, have created a revolutionary program to help readers identify their talents, build them into strengths, and enjoy consistent, near-perfect performance. At the heart of the book is the Internet-based StrengthsFinder(R) Profile, the product of a 25-year, multimillion-dollar effort to identify the most prevalent human strengths. The program introduces 34 dominant themes with thousands of possible combinations, and reveals how they can best be translated into personal and car
我的这部文集是我的几册专著之外关于藏学的零篇论著的选集。近年来我关于中国藏学的专著有:1.2000年民族出版社的《藏族历史人物年代手册》(藏文,与谢淑婧合作)2.200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佛教小词典》(与杜继文合作)3.2002年青海人民出版社的《西藏的天文历算》4.2003年中国藏学出版社的《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这些专著出版不久,都容易买到。而l987年我与陈久金先生合作用汉藏两种文字写出的《藏历的原理与实践》一书是我的著作里很重要的一种,因年代已久,现在已经很难买到。这本书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藏文原著及其汉文译解以及实例的演算;第二类是汉藏两种文字的研究论文。现在把前一类作为文集的第二册(即《藏传时轮历时宪历译解》),后一类加上一些关于藏历的其他论述作为第三册(即《藏历研究》)。册(即《藏传佛教·因明·文献研
《彝族源流》的原彝文名叫“能素恒说”,直译意为追溯彝族的根源,作为古乌撒部地(今贵州省威宁、赫章两县一带)形成并广为流传的一部的彝族历史文献,有很多个抄本在流传,除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译审王子国先生家的抄本外,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的248号、264号、370号、913号、390号、660号、249号、126号等藏书都可视为这部书的不同抄本,或分散抄本。这些藏书、抄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从记录父子连名谱的特征上看,《彝族源流》所录的谱系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一带流传的《六祖纪略》、《六祖富贵根》,赫章县一带流传的《彝族创世志》(现藏于赫章县民委)、《彝家宗谱》(有现藏于毕节市档案局和威宁县龙场镇等地抄本)比较,在内容与涵盖的范围相同的前提下,还各有千秋。
锡伯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锡伯族总人口为188 800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兴安岭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历史悠久。康熙三十一年(1692),锡伯族正式编入清朝八旗组织,分驻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伯都讷(今扶余县)和乌拉(吉林市)三城。 时光荏苒,从1981年发表处女作《锡伯族西迁概述》迄今,已经过去了27年时间。27年当中,合作或独立撰写发表的有关锡伯族历史文章共计24篇,其中大部分是我们俩入共同撰写的文章。为了便于大家查阅,今辑录业已公开发表的24篇和尚未发表的1篇(即枥史铭记你》),共计25篇文章,编辑出版。此书附有《锡伯营职官年表》一书中的官员履历,以及《一个民族的长征》、 缬情锡伯族史研究》两篇媒体专访稿。本书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各民族的历史都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我们决定出版这一套《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这套丛书的编写和出版,是经过长时期的集体努力实现的。早在1956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具体主持、中央民族学院以及在京和各省区有关单位的积极参加下,一面继续进行调查工作,一面开始编写各少数民族
《云南简史(新增订本)》讲述远古和先秦时期的云南,云南的原始社会及其解体,远古和先秦时期云南和内地的联系,庄蹁王滇,秦汉时期的云南,秦开“五尺道”和在云南“置吏”,汉武帝设益州郡和东汉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