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是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对自我、他人与集体的认知与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效地面对挑战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它对学生的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态度和价值观、行为与学业成就等都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本书通过阐述其提出的背景、内涵、理论基础、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学校改进策略与监测评估策略。本书将理论引进并本土化,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对于社会情感学习在中国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学校中,校长角色可谓举足轻重,校长领导力是决定和影响一所学校运行、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角色。对处于时代不断变革的当今学校而言,其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培养校长领导力也迫在眉睫。 《教育领导力(第5版)》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专业指南,它基于美国数十年来校长领导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教育管理政策委员会(NPBEA)2015年通过的《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为基准,将《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与校长领导力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旨在为校长提供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高绩效表现的领导力。本书自出版以来已经再版多次,在世界校长领导力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精神发育与思想成长,校长对阅读的热爱与引领无疑是其天赋难违的角色使命。甚至可以说,校长阅读的状况既决定其理解与诠释教育内涵的水准,也决定着其规划与管理学校发展的眼界。 本书为广大校长制定了一份科学又精彩的基础阅读书目,具有四个特点:,注重性,突出名家经典图书。第二,注重可读性,优选理实相融图书。第三,注重广泛性,兼顾多科视野图书。第四,注重共读性,互通师生基础书目。由此,本书确定了校长基础阅读书目体系大致分为通识类、教育类及管理类。通识类,适应于一个现代人的需要;教育类,适应于一个现代教育人的需要;管理类,则适应于一个现代教育管理者的需要。总而言之,在呼唤教育家办学的新时代,这份书目能帮助校长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助力他们与师生一起创造学校更
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政策的比较研究是一个涉及面甚广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我们必须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有限目标,解决有限问题。因此,本书拟重点回应以下核心问题: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内涵与特征;国际组织和各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的背景、政策与机制;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一般发展模式和个性化发展模式;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的一般规律与经验教训;对我国建立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启示和借鉴。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包括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政策的国际篇、国别篇和比较借鉴篇三个部分,每部分围绕标准和政策制定的发生与发展、具体内容、特点和启示进行研究。希望本书能对中国基础教育政策的研究者、实践者和管理者,以及关心中国基础教育的广大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校长创新领导力:引领学校走向卓越》通过对学校组织管理的实证分析,以切实可行的方案研究,系统阐述了校长的创新领导力以及校长在学校治理中如何发挥关键引领作用,还针对校长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校园欺凌、青少年厌学等现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重视理论阐释,讲求实用依据,辅以程序操作,观照案例应用,对于提高校长领导力和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学校卓越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报告测评了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它基于主要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调查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将中国教育体系和其他表现优异的教育体系进行对比。为了扩大证据范围,本报告还介绍了中国实施的政策和实践,以考察支撑中国教育体系的环境和机制。 本报告从四个主要维度审视了中国教育体系:学习环境;课程与教学;结果;教育治理。这四个维度清晰地阐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投入和产出,全面展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质量。
首先是提纲关。提纲是一本书的骨架,决定着一本书的基本内容。提纲四易其稿,每一稿都有几万字。编写组多次向在北师大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征求意见,还专程到中山市与当期的校长们多次专题研讨,在对提纲多次修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阐述了美国教育系统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优化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教师队伍长远发展、构建专业学习型社区等方面可资借鉴的具体方法,是教育行政管理者的参考书。本书第10版增加了世界前沿科技信息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融入了更多真实的管理故事、精彩的案例分析、规范的绩效评估模板和样本,加上每章后面实用的建议和反思性行动,使得本书专业性、实用性、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特别适合对人力资源管理感兴趣的基层校长、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阅读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中国7个国家22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改进项目,并深入分析了每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实施策略、相关经验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校改进项目的共性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国际学校改进的基本发展趋势、积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相关项目的价值取向、实施策略对于我国学校改进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本质就是我们不断追寻真情、真理与真谛,学做真人的过程。《教育:师生共同追寻生命的真谛》是教育 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 全国优研班 第1、2、3期9位优秀校长教育思想汇编:有任奕奕的 师生执著求索的乐园 、吴国平的 追求自觉的境界 、付晓秋的 给学生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唐洪波的 让担当成为自觉、用责任驱动发展 、汤佳宏的 中国心灵、国际视野、人文情怀 、赵文祥的 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 让学生个个成才 、夏军的 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唐江林的 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 、陈康金的 让乡村孩子热爱学习 ,还有陈玉琨教授等知名专家点评。本书对理解甚至解决当下的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这本《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由檀传定等人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经十分愤慨地反问:为什么养猪养狗都要有个兽医学,培育人类下一代这样重要的:E作却可以不要教育学?!具体到德育领域’,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件制作这样的教学技术都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义,而培育人心灵的德育艺术却长期不在“教师专业化”的视野之内?!
本书共分七个部分,内容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既契合目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发展趋势,又契合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为深化学校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范本和案例。
芬博格和莱文,两位踌躇满志到贫困社区“支教”的美国名校毕业生,在课堂上遭遇了令人痛苦的挫败。他们拜两位名师为师——其中一位便是创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艾斯奎斯——教学技能突飞猛进,但他们希望把学生带得更远,于是创办了与美国公立学校迥异的KIPP(KnowledgeIsPowerProgram)学校。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KIPP发展成为有100多所学校的全美最有前途的新型公立学校群网,被誉为奥巴马的“实验室”,成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每个孩子都爱学》的作者杰伊·马修斯将KIPP学校创办人与学生们起起伏伏的经历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了这本《每个孩子都爱学》,会让人对教育充满希望。
《大学开学典礼演讲集:维柯论人文教育》囊括了维柯自1698年任那不勒斯大学修辞学教授以来的所有大学开学典礼的演讲,这些演讲对古今各类艺术和科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系统论述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和次序等方面,包含了维柯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显示了维柯思想发展的轨迹。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对象是中国经大学合并后形成的多校区大学,全书共分三个部分。 部分为中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与初期融合。对有关中国大学合并以及其后必须进行的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从系统科学、政策学、经济学的视角,对大学合并进行了多学科的分析;对合并高校的初期融合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高校融合的理论模型和融合的有效性判据;从学科和文化的角度研究了合并高校的融合以及合并后高校融合中的管理变革。第二部分为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本书研究了多校区大学的组织机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结构的成因,提出了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模型。在多校区大学管理方面,本书提出管理理念、学科布局、资源配置、非正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