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术专著。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自媒体已成为创新扩散的重要传播渠道。本书基于创新扩散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自媒体传播的创新认知属性、受众决策过程、受众需求及满意度、档案自媒体传播效果等内容展开具体研究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档案自媒体与纸媒、档案网站等媒介相比,在传播中具有相对优势,而受众决策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其创新认知程度及满意度情况较为复杂。因此,为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档案自媒体也应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从多方积极探索优化传播策略。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包括展览教育活动,以及与研究及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重点研究观众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实施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包括展览教育活动,以及与研究及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重点研究观众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实施策略和方法。
这是一本关于古典中国的书话、笔札与讲论, 是作者的思想学术随笔。本书共收录文章60篇, 内容涉及对中国思想史重要问题的探寻, 对现当代学者的追思, 对传统中国文化大义的探讨等, 也有作者对图书馆的记忆, 对阅读书籍的建议等等。作者文笔风雅, 思想深邃, 引经据典, 展现出文人学者关注民生民情, 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以及关注传统传承, 居安思危的人文反思。
本书包含中小学图书馆概论、中小学图书馆队伍建设、中小学图书馆馆舍及环境建设、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文化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阅读推广工作、信息素养教育、社会合作与服务等内容。本书涵盖了中小学图书馆相关的理论概念,同时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实践,详细论述了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及图书馆管理实务等。本书侧重于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力求让馆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相关知识,明确中小学图书馆相关服务的基本要求。
本书为杭州图书馆建设主题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理论篇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带队将杭州图书馆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对主题图书馆的时代背景、政策分析、思想来源、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杭州图书馆在主题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后总结出杭州模式,以及杭州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实践篇由杭州图书馆应晖馆长带队,组织全馆深入了解并参与主题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一线馆员进行实践总结,清晰地阐释了各主题图书馆的产生、概况、经验、不足及展望。本书指出主题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并揭示了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年度优秀学者发表的重点理论文章,包括当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所收文章既有理论大家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也有初出茅庐的学科新星的探索之作,全面反映一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状况与水平。
本辑为《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四辑。所选文章共24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地方档案整理经验反思性或总结性的文章,如《长芦盐务档案整理的思路与实践》《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文献整理述评》《从出版角度谈民间地方档案文书的整理》等等;一类是以地方档案为基础进行的相关历史研究,如《清代石仓农家账簿中数字的释读》《清末审判厅之设置与州县官的审判权》《乡保制与地方治理:以乾嘉道时期巴县为中心》等等。这些文章对地方档案的整理出版与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阅读成为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子书服务。《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一书总结了国内外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现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业务流与数据流,创新性地构建出针对公共图书馆普遍适用的电子书服务模式和电子书服务平台体系架构,从而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在电子书内容建设、服务平台搭建、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本书以大数据时代的科研活动为基础,从科学数据素养的内涵、能力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入手,通过对科研人员的调查访谈,结合我国科研环境与科研活动特征,采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科研人员数据素养能力指标及各指标权重,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学科通用型科学数据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为评价科学数据素养能力提供依据,为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应用与实证研究,验证本书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了解不同科研群体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现状及特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为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