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魂意魄志论》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上篇的 神魂意魄志论基础 ,以 三阳学说 为基线,分别阐述 三阳学说 胎元与元阳学说 少阳学说 太阳学说 夕阳学说 。第二部分的中篇为该书核心内容,着重阐述 神魂意魄志辨证 ,阐述 生命活力与载体学说 神魂意魄志辨证 理论基础、 神魂意魄志辨证 述要,并具体阐述 神病证 辨治、 魄病证 辨治、 意病证 辨治、 魂病证 辨治、 志病证 辨治。第三部分为下篇,阐述 神魂意魄志辨证 的其他疗法,分别就 神魂意魄志辨证 之针灸、 神魂意魄志辨证 之外治、 神魂意魄志辨证 之推拿按摩以及 神魂意魄志辨证 之药膳食疗分别予以介绍,共计十七章。第四部分为附录,包括 经典文献 方剂索引 与 中药索引 三方面内容。 《神魂意魄志论》内容新颖,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秉承本着继承发展的精神。但是,发展不可
本书是一部中医发展通史,作者特别重视医学内史的研究,着重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继承性发展,尤其注重对中医创新发明事例的记述。全书总体作通史体例,以断代论述,其章节以专科、疾病、人物、文献、轶文故事等内容进行编排。本书章节题目也反映了医学发展的时代特点,作者结合中国朝代与公元纪年的方法,旨在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与评介。这本中医史学泰斗眼里的中医通史虽然是以中医发展为主体的,但作者并没有刻意掩盖西医之影响,也没有回避中西医之间紧密相关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引入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为中医所用。
肌筋膜疼痛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而这种疼痛综合症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所引起的。"肌筋膜触发点诊断与治疗技术"一改医学界长期对疼痛"治标不治本"的局面,将目光投向消除引起疼痛的病理因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长期以来,肌筋膜
牙体缺损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牙齿的美观与功能。近年来,随着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如微创理念、全瓷材料、粘接技术、数字化设计和加工技术等,关于牙体缺损修复的修复体类型 选择、修复体的固位设计、修复体的抗力设计、修复体的边缘设计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与经典的口腔修复学不同的新名词、新概念、新设计、新操作等。而目前对于牙体缺损以上新的变化的认识和观点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严重分歧,使年轻医师在对牙体缺损修复的学习理解和临床实践上出现了很多困惑,有的年轻医师甚至对经典的修复学理论产生了怀疑。笔者自1994年博士毕业留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任教,一直从事口腔修复学特别是牙体缺损部分的教学工作,牙体缺损也是笔者和笔者团队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点。多年来,笔者和
在重症的发生、发展及对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原理占 据主导性地位。 重症医学是通过研究任何损伤或疾病导致机体向死亡发展过程的特点 和规律,并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学科。这一概念表 现出重症发生、发展五不同:不同的机体与宿主、不同的疾病与损伤(原 发病因与先导疾病)、不同的机体反应、不同的干预、不同的特点。并 且,还体现出重症新认知,即重症是在损伤或疾病(原发先导病因)因素 基础上,引发不同机体(年龄、性别、基础病)的失调反应(host-organ unregulated responsive,HOUR),导致最大稳态失衡,使得心肺氧输送、 组织氧耗、氧代谢失调及重症单元(critical unit)损伤,最终会引起以心 肺功能受损为核心的致命性的多器官功能不全。这就是基于HOUR与血流 动力学的重症新认知。重症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是 McMaster 大学于 1969 年首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经推出便倍受认可和肯定,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很适合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的学生做较深入的探讨问题式培训,在培养学生医学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 PBL 的起源与发展、新近研究成果及可直接用于实践的 PBL 教学案例等方面展开论述,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本书阐释简洁、案例丰富,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可作为国内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相关专业开展 PBL 教学的实践教材,也可供从事 PBL 教学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尿液分析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本书全面介绍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各种技术,如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质量保证,各种染色技术的应用,详尽的操作规程和方法,以及现代化的自动化仪器应用、特点和局限性等问题,同时附有大量彩色显微镜图片,图文并茂,内容实用、新颖。特别适合于临床检验技师作为工具书使用。
本书作为小型化核磁共振仪器与应用的指南,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让读者能成功地开展核磁共振实验。本书的内容集中在用于材料和过程分析方面的小型和移动型核磁共振仪器,几乎没有核磁共振知识的研究人员*可能需要这些技术。第1章是核磁共振和小型核磁共振的基本介绍。第2章讨论核磁共振实验仪器。第3章讲述核磁共振实验的基本类型。第4~8章为核磁共振实验在流体、聚合物、生物组织、多孔介质和文化遗产领域的代表性应用。每个应用都会根据先前章节中的原理给出测量和数据评价方法,内容包括:目标、理论背景、脉冲序列和参数、初级测量、高级测量以及数据处理。 本书适合化学、医学、生物、地学、材料、农林、食品和考古领域的相关人员阅读。
本书集合了众多乳腺癌领域及康复护理领域的资深专家,梳理临床诊治尤其是康复过程中患者提问频率最高的话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予以解答。本书对术后的治疗随访、功能康复、心理健康、淋巴水肿防治、日常饮食宜忌、外形维护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解答,让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所伴随的疾病也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亦能得到显著提高。本书同时也收集了众多康复之路上稳健前行的患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这些经验与感悟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病友的关怀,为正在康复之路上彷徨的患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丛书》共八章。章重点讲解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起源及发展,包括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来源、伦理审查的必要性和发展进程。第二章重点讲解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发展进程。第三章重点讲解中国伦理委员会的建设,第四章重点讲解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审查,包括伦理审查要点、伦理审查原则、目前伦理审查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讲解美国、欧盟和□□的伦理审查情况,第七章到第八章分别讲解SIDCER认证、AAHRPP认证及其认证要点,附录主要包含伦理审查的常用表格、相关网站、赫尔辛基宣言等内容。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新亚型,是一种依据起病方式而定义的临床亚型。其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胰岛 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多以重度酮症酸中毒起病,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则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由于FT1D患病人数较少,很多内科甚至糖尿病专科医师对其了解不深,临床误诊漏诊率高。加之近年来国际学者和国内以我牵头的周智广课题组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有了较大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内科和糖尿病专科医师对于该病的系统认识亟待加强,因此特编写此书,希望能深化临床医师对于FT1D的理解和认识。 FT1D多见于亚洲人群,尤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多见。日本全国范围多中心的调查显示:FT1D约占所有T1DM的9%;FT1D占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者的20%。近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融合,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深圳在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和实施 健康深圳 行动计划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由张勇安主编的《医疗社会史研究》第四辑的主题为“新中国医疗卫生史”,共分特稿、研究论文、学术演讲、口述实录、档案整理、学术书评。为了充分展现了 视野下新中国与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历程,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本辑收录了来自加拿大、美国与中国知名学者与青年新锐的 研究成果。此外,《医疗社会史研究(第4辑新中国医疗卫生史)》收录的口述实录与档案整理分别聚焦于上海小三线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两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为读者打开新的学术视野。学术书评则对近代上海的死亡问题与 视野下的公共卫生问题的 研究成果做了深入评析,旨在为 的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路径选择。
本书将抗肿瘤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分为七种类型来阐述,每种类型列选了具有毒理学研究特性的中药品种,针对每个品种,首先阐述抗肿瘤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而分析抗肿瘤中药的药理作用,最后阐述其毒性及作用机制。 本书弥补了目前抗肿瘤中药毒性研究不足的现状,也可为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提供参考。
本书按月份介绍1—12个月婴儿的护理技巧。正文共12章,每章均以从《道德经》引申出的育儿智慧为切入点,分别介绍各月龄婴儿的营养规律、睡眠规律、排便规律等,以及疾病预防、情绪安抚、早教等育儿技术和经验。书中阐述作者总结的从宝宝出生开始*要将护理与早教相结合,而不能认为两者独立存在的育儿理论。本书大多理论和技巧已得到众多学员的认可。不同章采用不同的主题色,整体设计便于读者快捷查找所需信息,并配有插图辅助讲解技术要领。本书可供新手妈妈、月嫂等群体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