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本书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本书为2018年版的修订版,文字、图片皆有较大幅度更新和增补,新菌种增加数十种,新的真菌检验技术如T2MR、下一代宏基因测序、免疫层析、血清学检测等,在书中均有详细介绍,这对提高国内各级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的真菌检测水平,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大有裨益。 全书共15章,以临床真菌检验工作流程为主线,前四章概括介绍医学真菌相关知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对常见真菌的培养、镜检、形态学鉴定、分子检测、血清学检验技术作了系统介绍,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对常用抗真菌菌药物及其耐药机制、药敏试验、常见真菌病诊治举例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此外,文末五个附录部分可方便读者查找国内外真菌相关图书资料和深入钻研真菌检测领域知识之用。 超量的图片是本书亮点,共1639幅图片,显示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菌落
微生物组学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学科,以肠道微生物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本书共 7 章,第 1 章对人体微生物组,包括肠道、口腔、胃、呼吸道、皮肤、生殖系统等部位微生物组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第 2 章介绍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以及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 3、4 章分别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第 5、6 章分别介绍了影响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第 7 章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在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涂色绘本书(中文翻译版)》是由Alcamo和Elson两位教授编写,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多院校教授联合翻译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教学参考书。《微生物学涂色绘《微生物学涂色绘本书(中文翻译版)》(中文翻译版)》共包括105个单元(章)。每一单元包括2页,文字部分在左页,插图部分在右页,一组图文对照单元解释一个独立的主题,易于读者理解性阅读。阅读时,读者可通过对插图涂色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形象思维的方式牢记,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图文设计亦可激发读者的联想思维,以便于对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插图的设计上突显了阅读的趣味性。
本书是美国医师*考试(USMLE)的品牌丛书,本书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精要、临床关联和USMLE题目为一体,既有利于知识学习,又有助于通过USMLE及医学相关的考试,被众多通过USMLE的考生推荐为参考书,并被世界多所著名医学院校选定为教学用书。该系列书具有以下特点:(1) 提供每门学科核心的知识,帮助你掌握学科知识的精华;(2)大量的图表,使知识可视化呈现,易于理解和记忆;(3)“临床关联”,帮助你把基础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4)每章后附有USMLE题目,并有详细解析,帮助你通过USMLE等各种考试。
本套教材以***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关于药剂专业、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充分汲取了近年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果的成果。无论在教材编写形式上,还是教材内容选择上,都拟打破原有学科型教材编写框架,致力打造“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标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创新中职规划教材,以适应当前中职药品类专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 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本书
本书是卫生部萌芽计划培训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篇,共28章,上篇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阐述了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方法、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药敏试验、特殊微生物的实验室诊断以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下篇介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讲述了人体各系统多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书中内容丰富,配有图表,便于理解记忆。本书适合于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培训之用,同时也可共临床医师参考学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三篇,共二十五章。篇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前四章主要介绍细菌形态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细菌鉴定技术、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监测,第五至十五章为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鉴定或检测方法,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篇综合性实验从标本送检要求、检验程序、结果解读等方面介绍临床各类标本的细菌学检测,有助于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为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第三篇研究创新性实验重点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基本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验用书,也可供临床检验工作者和从事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转变重理论而轻临床实践、重医学而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本书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使用。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未来高级临床医师这一特点,对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和编排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鉴国外教材的经验,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总论提前介绍。在前11章内,主要介绍了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则。 2.本教材为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或致病特点作分类介绍。编写内容有所侧重,并对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作了论述。 3.为反映学科间交叉和微生物现代化内容,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微生态学概论、肿瘤相关病毒和医院感染等章节。同时,对我国学者在微生物学领域内的成就或著作,给予充分的反映和肯定。 4.为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的自学
这是一本以医学微生物学为核心、兼论基础微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微生物实验技术的指南。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各种环境下微生物的检测,生物战剂及其检测等。附录列出了常用试剂配方。 全书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在题材的遴选上,以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为中心内容,既包括常规实验方法,又扩展至与微生物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细胞培养技术、临床免疫分析技术、动物实验技术、电泳技术等),同时注意撷取微生物学科中发展较快和现实急需的内容,如包括芯片技术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技术,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生物战剂的检测等。在阐述方式上,对基础理论部分不作过多的铺垫,而是着墨于实验技术的操作及其应用实例,尤其对应用集中的领域,如临床标
本教材由全国21所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合作编写完成。在整体框架上未按传统的系统方式编排,而是围绕目前基础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进展或热点问题分为若干单元进行编排。总体上突出了总论部分,力图结合新知识、新进展的介绍,讲深、讲透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在各论部分将几个重要细菌和病毒单独列章,其他则选代表性的分别组成单元(章);注意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注意了突出其代表性的特点,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因此,徐志凯、郭晓奎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不仅可供医学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科研和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分3篇24章,包括衣原体学、螺旋体学和立克次体学,共详细介绍了“三体”中常见的18种病原体及相应疾病,其中衣原体5种、螺旋体5种、立克次体8种。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7章,包括25个实验。根据教学要求,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密切以临床实际工作为导向,既系统全面地介绍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临床常见细菌、真菌、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等内容,又与时俱进,淘汰陈旧实验内容,增加许多新的实验内容,如增加了质量控制相关内容,并将质量控制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实验内容中;同时增加了研究创新性实验等内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还在附录中列举了常见培养基、试剂、缓冲液的配制等内容。
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指导丛书 以CNAS 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 认可准则》为指导,由全国医学检验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对开展ISO15189医学实验 室认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书共分2篇20章。*篇为管理要求,主要介绍组织和管理、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安全 管理等方面的操作程序。第二篇为技术要求,从标本采集、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抗菌药物 敏感试验等方面来阐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相关操作规程,包括检验前质量管理、实验室仪器设 备、常用培养基及试剂、血清学试验、微生物相关抗体抗原检测、各种染色方法、各种标本的涂 片镜检与培养、常见病原菌及高致病菌检验、手工检验人员比对与仪器性能验证等标准操作规 程。附录部分不仅收录了实验室管理、仪器和设备以及质量控制
鲁凤民主编的《轻松学习医学微生物学》是 轻松学习 系列丛书中的增版图书,参考卫计委第8版规划教材编写而成。本书编写形式保持了丛书的一贯风格,包括 轻松课堂 、 轻松应试 和 轻松记忆 三个主要方面内容。本书编写者均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其他医学院校的**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框架清晰、字数分布合理;能够帮助医学专业学生轻松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精髓和重点内容,并在考试中助其一臂之力。
本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分为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三篇。篇免疫学部分,以免疫学基础部分作为核心和重点,适当介绍临床免疫学及免疫学应用的知识。第二篇微生物学部分,介绍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第三篇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部分,阐述与制药工艺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三篇介绍,既保持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门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又将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知识形成了统一的体系。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适当引入案例,各章还设置“学习导引”“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练习题”等编写模块,可强化学习内容。且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教材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类迈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宏基因组学技术作为研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筛选新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蓬勃发展起来,它必将会对人体微生物抗药性研究、人体与不可培养病原菌的相互关系的探索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本书旨在对人体发现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概览,并介绍以往在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关系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共十四章,章介绍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工具;第四章从数学角度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第五至第九章介绍了身体各部位(呼吸道、口腔、生殖道和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综述了利用动物模型对微生物组和宿主免疫的研究。第十二章讲述了如何利用基因组的培养方法解决许多与人体相关的微生物在实验
本书围绕微生物学检验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素养、基本检验能力,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项目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微生物学检验概论”、“细菌检验”、“真菌检验”、“病毒检验”和“临床微生物检验”五部分,共二十章。主要特点是:①各篇按照知识、基本技术、检验鉴定任务的思路逐一进行编写;②牢牢把握教材的定位即使用对象(专科学生)、教材目标(就业能力)、编写依据(行业衔接)的定位,体现职教属性;③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学检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强调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实践工作任务相结合,基础与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相结合,力求重点突出,兼顾全面,除旧布新,易读易懂,体现本教材就业为导向、岗位为需求、对接行业为核心的宗旨;④为方便师生对接临床,及时获取本领域*研究信息、发展及成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