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微创理念的发展,对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最大的体外循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超过50%的体外循环工作人员在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接受过1年的临床培训。本手册从临床实践工作的角度出发,力求简明扼要。本书分为成人篇和小儿篇。成人篇涵盖成人体外循环科开展的所有手术类别,以及体外循环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规范。小儿篇针对阜外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开展的各项外科技术,全面介绍如何做好各种先心病的围体外循环期临床配合工作,包括物品准备、术前管理计划、术中管理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新冠疫情以来,大众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体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关于体检还是存在盲区。 本书从主检医生的角度,通过对日常体检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撰写成文,编册成书。本书内容源于实际体检工作,并将举例真实案例,向普通大众科普有效科学的体检和健康管理知识。同时本书也是适用从事体检工作的专业人员,可参考本书内容进行体检前咨询,体检套餐设置及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工作。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体检前的那些事,主要内容为主要疾病的筛查,通过对不同器官,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进行分类撰写。第二部分为体检报告解读,通过对体检常见检查项目结果的解读,向普通大众科普体检结果的初步判读。第三部分体检后的健康管理,体检只是健康的起点,后续的健康管理才是健康的有效保障。
本书介绍了病媒生物监测技术(蚊虫监测、鼠密度监测、蝇密度监测、蜚蠊密度监测、蜱螨密度监测、蚤密度监测、病媒生物病原学检测、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病媒生物控制技术(蚊虫控制技术、鼠类控制技术、蝇类控制技术、蜚蠊控制技术),灾后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灾害期间病媒生物监测与评价、灾后疾病的风险评估、灾区病媒生物控制等),病媒生物控制和保障(病媒生物应急控制预案、蚊媒传染病媒介控制、鼠传疾病媒介控制、蜱传疾病媒介控制、大型活动保障病媒生物防制、个人防护与中毒救治、社区宣传),以及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技能竞赛。
本书为一部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名医简介 对沈丕安名中医做了简要介绍; 学术思想 系统阐述了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的学术思想; 经验特色 以疾病为分类,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沈丕安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特色; 跟师临床 对应 经验特色 中的疾病顺序,每个疾病列一到数个病案,详细记录患者的诊疗经过、疾病预后及转归等临床信息,每个病案后附有 临证心得 用药点滴 释疑解惑 ,可供研习者进一步揣摩学习。 本书可供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医学量表的编制与评价:理论、方法与实例操作》共十二章。*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量表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以及医学量表的整体研究设计思路和框架,以帮助读者对量表研究形成初步的整体性印象。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文献研究和扎根理论研究构建出量表的理论框架和测量结构及指标,为下一步的量表编制提供理论基础和资料素材。第五章至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量表条目的编制、条目评价与筛选方法、量表性能评价、模型修正、量表的应用及多水平分析,以帮助读者全面地掌握量表编制、修订、评价和应用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研究方法。第十二章主要分享了研究者在量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附录列出了补充性材料,以帮助读者对量表研究有更深入的体会和认识。
身体对抗疾病和自我修复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伟大的能力。免疫力与每个人整体身心灵健康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免疫力的研究已经有显著的突破,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比任何发明的药物都更为有效。究竟免疫力是如何受到压力、 睡眠年龄和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而有所差异。 文中讲述了一个个免疫学的故事,一个个科学思想的脉络图: 唐朝的 种痘之术 ,奠定了免疫学早的探索和应用 近代免疫学的标志 牛痘疫苗的出现 人类对伤口的研究 免疫系统如何区分 自我 和 非自我 、 好 与 坏 如何启动免疫反应 为什么过度反应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未来的目标:驾驭免疫系统,激发自身免疫力,用于制造疫苗、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期达到完美治愈的效果
本书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包括对病案首页内涵与标准、病案首页数据汇集与质量管理、病案首页数据分析与应用以及病案数据分析应用展望。其中病案首页数据分析与应用部分是本书的特色部分,区别于一般基于服务能力/效率、质量安全以及患者入/离院方式的分析思路,本书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从患者人员流动、医疗资源监测与规划以及医疗共同体几个方面利用病案首页数据提出新的分析思路,以推进对病案首页数据的进一步价值挖掘,更好的服务于卫生管理和政策决策。
本书是由我国危机干预 领域 专家 北京大学 第六医院马弘教授牵头,并 联合 危机干预领域的多 位专家编写的灾后心理危机 干预演练式培训手册,是在 20多年来对重大灾难进 行危机干预的摸爬滚打过程 中,以实操为基础,又与该 领域 前沿知识和经验联 结,自成体系地发展起来的 一本中国本土化教课书级别 的手册。 灾难危机干预重在备灾 ,只有提前培训、提前演练 ,才能使专业人员心中有数 。即便每次灾难的情况不同 ,但原则和基本应对方法是 一样的。为此,我们收集了 我国20年来灾难现场心理危 机干预的经验,开发了这套 流程和相关的工具包。流程 图主要回答 应该做什么 及 其步骤,工具包回答 应该 怎样做 。两者配合使用, 将组织管理步骤和关键技术 要点串接起来,可以帮助需 要的人在 短的时间内熟悉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 容及工作
本书详尽记述了2022年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以及上海市医院感染防控与监测网(简称 三网 )的监测研究成果,简称 2022年度三网年鉴 ,内容包括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并介绍 三网联动 综合评分标准等。本监测报告对上海市2022年 三网 的监测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对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状况做了总结报告,数据来自参与该网监测的成员单位,包括58家三级医疗机构和12家二级医疗机构。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收录了369家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包括62家三级医疗机构、59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248家社区医疗机构。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院感染防控与监测网)对3种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血培养送检率及手卫生依从性等指标进行了监测。本
本书是一部本土化、专业化、实践性强的医务社会工作指导用书,在本土实践经验上更好地呈现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工以医院为基地,在政府的医疗照顾政策中开展相关工作,顺应大环境的转变,政策的推动对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带来影响和变化。因而本书立足于新时代的要求,在 新医改 健康中国2030 等政策背景下进行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经验整理,从实务与技术专业性出发,同附十分丰富的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案例及经验分享支撑,让理论与专业技术结合呈现,所得经验相信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化发展,为医务社会工作学生及医务社工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吴寰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管理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急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主持建设上海市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和疫情直推系统等新型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担任上海市医学会卫生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潘浩,上海市疾控中心传防所副所长,正高职称,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导师,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项目导师。科技部卫生重大专项评审专家,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海外人才,《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委。以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SCI学术论文70篇
《本草纲目》一书共载医案500余个,记载了李时珍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手临床实践资料。本书对《本草纲目》中的医案进行了详细的收集整理,针对这些医案,在文字上进行了翻译,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在医理上进行了阐释,让读者在阅读医案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读者能把握其理,应用于临床,做到古为今用。本书有较强的专业性、趣味性、故事性,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研读,也适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围绕膳食营养和烹饪营养相关问题,侧重于营养师在烹饪营养方面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是用于备考注册营养师或注册营养技师的考生的参考书。全书共八章,章:概论,主要详述全书内容、基本概念发展、学习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食物营养,侧重食物的化学和营养成分;第三章:食物的特征,介绍食物的色泽、气味、味道和质构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第四章:烹饪营养,主要从营养素的角度详述存储和烹饪中的食物变化;第五章:食物前处理和烹饪技术,主要介绍食物前处理和加工、预制和调配工艺、菜肴组配工艺、膳食色香味调配和烹调方法;第六章:营养配餐和食谱编制,主要介绍食谱编制理论和方法、个人和团体食谱设计编制、特殊人群膳食以及膳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第七章:食品污染和安全,主要介绍食物污染、中毒和过敏及预防;
本书提供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和工具,让患者生活更轻松更愉快。管理是这本书给予读者关键的工具。对于慢性病,如果选择成为一名主动的自我管理者,并积极参与自己的日常管理,就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本书围绕自我管理讨论慢性病,传授和教会患者掌握从行为到心理、从运动到饮食、从个人到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利用等诸多自我管理技能,使患者成为慢性病和生活其他方面的一名管理者,提升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慢性病自我管理,如何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管理者,了解和管理常见的慢性病 ,了解和管理常见的症状和情绪,运用思想去处理症状,身体活动,与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交流,治疗方案和药物的管理等。
健康医疗人工智能(Health AI)是全球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研究的新热点。《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2023》是继2020年*次正式发布之后的第4个年度报告,由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的专家根据健康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已发表的科学出版物、获批专利、已注册的临床试验和获批上市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为基础获取相关数据撰写。内容涵盖科学研究概览、科学技术交叉、人类-机器协同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4个方面。《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2023》与*版相比,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科学出版物进一步分为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进行对比分析,拓展了注册临床试验的数据集,增加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方面的分析,更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了健康医疗人工智能领域2013—2022年全球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该
本书系统阐述医院卓越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医疗机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安全稳定、改进职工的工作作风、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能,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营造医院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主要探讨如何 让患者更安全、让诊疗更有效、让病人更舒适、让医患更忠诚 ,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用参考书籍。
本书分为中国医务社工发展史、医务社工服务范围与伦理、医务社工服务方法、医务社工实务、医务社工胜任力、医务社工管理与评估、医务社工资源链接、医务社工未来展望八个章节。其中,通过医务社工服务范围与伦理、医务社工服务方法与医务社工实务,探索在临床场景下,如何将医务社工的理论运用到实务。重点结合真实的案例,展示实务当中的实施经验。本书也利用部分篇幅,探索了医务社工在公共卫生、应急时间当中的角色、功能和路径以及作为一名合格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胜任力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部分内容特别适合刚刚进入一线医务社工从业者或者初学者阅读。本书的后半部分运用管理学的视角,探讨医务社工的人才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资源管理,重点展现医务社工管理支持一线实务工作的过程。这部分内容适合医务社工的管理者
本书根据我国饮用水污染特点和污染物毒性特征,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附录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所涉及的指标及近年来常见的环境风险污染物,遴选出约50种重要污染物。依据国际通用的评价框架和风险评估方法,结合污染物可能导致的健康效应,研究各污染物在不同暴露时长下的健康风险,为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期处置和管控以及公众用水指导提供技术支持。
本报告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监测调查的*新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人口基础数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系统评估、复杂加权和荟萃分析等研究方法报告以近年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调查和监测数据为主,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涵盖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体格发育状况,主要慢性病的死亡、发病、患病和危险因素情况及变化趋势等,关键指标均经过国内外权威机构专家的多方论证,报告核心内容已于2020年12月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发布,本书是国家对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的又一次权威发布。
《健康影响评价典型经验汇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学研究,健康影响评估机制的建立,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应对中的健康影响评价。 全书将健康影响评价基本理论和实践案例相结合,包含4个方法学相关介绍和20个案例介绍,总结了各试点地区在评估机制建设、评价方法学探索和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应对开展健康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内容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各地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和健康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本书含有基础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三大部分,内容涉及营养素的基本概念、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营养成分与保健功效的检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营养调查与营养评价,不同生理状况人群的营养、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试验膳食与治疗膳食、内科疾病的营养治疗、外科疾病的营养治疗、儿科疾病的营养治疗、中医食疗与营养保健食品、营养病历的书写与医院营养科的管理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充实。编者在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知识的新进展编写而成。
通过向全国医疗机构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征文,经过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学者的遴选,本书全面展示了全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临床实务中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完成性好、完整度高。案例内容覆盖了个案、小组、社区等常见的社会工作方法;案例内容涉及医务社工的主要专精化领域:妇女儿童专科、老年健康、慢病重症、康复、安宁疗护、公共卫生、医护支持等;每一个案例均包括需求评估、理论分析、服务计划、过程实施、成效评估和专业反思等案例呈现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案例后还附有行业专家进行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