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问答 1. 新版为何叫「标准版」?它的「新」体现在哪里? 本版定名为「标准版」,为强调其是食物基本数据,并以示与其他科普用途、实验室用途版本的区别。 新版全面吸收发展与进步成果,努力反映新的观点和概念。在食物分类、成分命名、数据表达等方面与专业发展同步,并尽量与国际组织INFOODS的规范和标准相一致。 2. 新版的编写形式是怎样的?具体包含和新增多少条目?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使用说明、食物成分表及附录。*册所列食物以植物性原料为主,共包含了1110余条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数据,修订了胡萝卜素、维生素A、碘、血糖生成指数数据,增加了250余条脂肪酸数据,增加了870余食物中胆碱等植物化学物数据,增加了800余食物中维生素和碘的数据等。 3. 和之前的版本相比具体作了哪些修订? 修订了食物的维生素A的表达方式。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包括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辅酶Q10,植物多糖,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代谢综合征,膳食、营养与老年性痴呆等6章,并在原植物化学物一章中新增加了多类植物化学物(如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色苷、植物雌激素、植物甾醇等)的相关内容。第二版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营养学理论与相关疾病的预防紧密地结合,尤其是对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癌症等,着重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物营养成分数据是预防医学领域科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科普宣传等必不可少的参考和工具,亦是农业、食品工业等部门进行食物生产和加工、对外贸易和改进国民食物结构的重要依据。 在一定意义上,食物成分数据工作不仅是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营养学这一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具体体现。这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其共同发展,并对人类营养和健康起到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食品的加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类对食物成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对食物成分的研究也由已知的营养成分扩展到功效成分,如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等。这些改变必将对营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适应新形势,我们中心的营养学专家们又一次对我国的食物成分表进行了修订,这不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的丰富和扩
《燕麦营养与技术》回顾了燕麦制品的生产实践过程、用于指导燕麦加工的食品科学以及旨在促进人们对燕麦健康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营养政策认知的营养科学,指出农业生产和加工活动对燕麦食品系统的重要性。有个别章节总结燕麦育种和加工过程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策略,燕麦含有的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其对慢性病、肥胖、肠道健康、代谢综合征和皮肤的健康益处。*后,《燕麦营养与技术》对燕麦相关的食品标签状况进行全面总结。
本套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规划教材,教材修订编写坚持 三基五性三特定 的基本原则,力求体现信息化教学成果和融合教材的编写理念。本教材主要介绍了营养膳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材中设置了学习目标、特色栏目、思维导图、思考题等,同时设置了随文的融合教材数字资源二维码,注重 五个对接 ,突出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体现当代职业教育的*精神。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是对《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册)的重要补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资料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该书是在对过去4年中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核对、比较、编辑而成的,共包括757条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数据,239条食物的氨基酸数据,323条食物的脂肪酸数据,另外还收录入了部分食物的胆碱、生物素、泛酸、维生素K、维生素D的数据。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在食物分类、编码和营养素数据表达方面基本与《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一致,在编排上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并给出部分食物的图片,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本书的特点: 1.补充了新的食物 包装食品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已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本书除部分原料性食物包,所包含的食物主要以包装食品为主,这是本书补充食物的主要
我们身边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能说说糖尿病的一二三 其实这里的误区有很多,道听途说会带来许多新的伤害。糖尿病是个慢性病,真正了解它需要*多的科学知识。《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家庭医生报》等主流专业媒体特约作者,从业10余年,每年发表科普文章近千篇的国内**健康宣教专家禤影妍中医师,将多年科普糖尿病的经验与知识汇集成册 《糖尿病饮食宜忌一本通》,为您带来专业、精要、简明、实用的糖尿病饮食宜忌说明书。
钱和、姚卫蓉、张添编著的《食品卫生学--原理 与实践》详细阐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控制的原理 ,并结合各类食品加工过程,详细探讨了基本原理在 不同产品、不同加工过程、工艺流程、加工设备等实 际过程的应用,将卫生原理与实际进行了有机结合, 使学生深入理解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 序等的实际要求,并能引导学生综合性应用本学科的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 品安全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毒理学等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 。 本书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相关专业教材,对食品加工卫生操作研究人员和食品 企业管理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11:2002营养改善与相关政策研究》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同时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11:2002营养改善与相关政策研究》是该调查报告之十一,研究内容为2002营养改善与相关政策。
本书编译了欧盟官方2006年1月对实行的新法规所发布的指导文件,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2004/41/EC指令,(EC)No 852/2004、853/2004、854 /2004规章等欧盟现行的规章、指令和决议。还收录了于2005年12月发布的 (EC)No2073/2005、2074/2005、2075/2005、2076/2005规章,这些规章对(EC)No 853/2004、854/2004等多部新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这些新法规主要规定了欧盟对各成员国以及第三国进口到欧盟的水产品、肉类产品、肠衣、奶制品以及部分植物食品的官方管理控制要求与加工企业的基本卫生要求。 本书面向我国检验检疫人员、水产管理部门、畜牧业管理部门,以及进出口水产品、肉类、肠衣、奶制品等食品企业的广大读者,也可供我国从事食品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主要内容:介绍小麦粉和大米强化的全球状况、国内外法规状况、强化的基本原理、强化配方和工艺、生产设备、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控制、我国人群应用的效果观察结果等。特色:本图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特色。1、介绍营养强化小麦粉和大米以我国传统食品加工制作方式的特性研究结果;2、实用性强。
为保护消费者健康,适应我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更好地执《SPS协定》等有关协定和国际标准准则的需要,由卫生部组织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464个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进行了系统地清理修订。目前标准报批稿已经由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本汇编收集了截至2005年8月底所有的现行食品卫生标准,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包装材料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便于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工商部门、质检部门、食品生产经营等单位的使用。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卫生标准在不断地增补修订中,*使用规定请查阅卫生部有关文件。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是卫生部行使卫生监
本教材紧贴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标准,突出职业培训特色,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力求反映饮食领域科技发展的*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较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检测、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用书,还可作为酒店在职营养配餐师、厨师和服务员提高技能和营养知识的参考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备了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均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wWw.cmpedu.com免费下载。如有问题请致信 cmpgaozhi@sina .com,或致电010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要素,人的生存 、生长和保持健康都离不开营养的参与。段绍斌、康 意军、唐大寒主编的《临床疾病营养学(21世纪临床 疾病营养学*高级参考书)(精)》由我国从事临床 医学、营养学、疾病健康管理工作的资深专家合作编 写完成。作者根据个人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经验,查阅 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国情,采取问与答的形式 ,从基础营养、生理营养和疾病营养三个方面详细介 绍了营养学领域与临床疾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特别 介绍了临床疾病营养治疗的新观点。本书具有基础与 临床相结合、多学科与多系统相结合的特点,科学性 、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可供临床医师、护士、药师 、营养工作者、健康管理师、疾病管理师、科研人员 、研究生、患者等人员阅读,亦可供医学院校、科研 院所教学科研参考。
本教材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食品类专业教材。本教材以营养和食品卫生工作职业岗位为导向,以知识和技术应用为重点,在阐述营养和食品卫生学基础的前提下,重点介绍营养与食品加工、营养与合理膳食、营养与保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和饮食行业食品卫生规范以及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同时,编入膳食调查、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食谱编制与评价、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等营养、食品卫生工作方法的实训指导,并附食谱计算和评价软件的光盘。 本书不仅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广大食品、饮食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2版)》是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研撰、编辑的年度报告,以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研究重点。全书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实践为背景,以解决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当年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问题开展研究。全书分总报告、食品篇、药品篇、医疗器械篇和大事记等篇章。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课题组围绕“十一五”期间食品药品领域的重点问题,包括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重大事件”以及“监管政策发展趋势”,以“总结过去,助力当下”为目标,对食品药品领域过去几年的发
为了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和管理需要,本书引入现代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对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以及食品本身所隐含的危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对其污染来源、传播途径、毒害机理、风险性评估以及源头管理、标准管理、体系管理、防控措施等进行了论述。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搜集和吸纳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理念,采用了大量的实例,结合食品科学的特点,综合运用了现代化学、微生物学、医学毒理学、农业科学、贮藏包装技术、环境科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使本书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部研究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和工具书。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畜牧、兽医、水产、生物工程、生物
营养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全面、系统地掌握*的营养知识,是对营养师业务技术的基本要求。本书从基础营养、人群营养、疾病营养、营养管理和食品卫生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营养学领域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涵盖了营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书在第工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颁布的法规及文件,更新了《食品安全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等内容,是营养师工作和考试的***参考书。
《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原则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更新风险评估指南的必要性、专著的编写、专著的目的、范围和主要内容、目的、范围、主要内容、JECFA和JMPR的历史背景、JECFA、JMPR、EHC70和EHC104专著发布后的相关工作、兽药残留的评价、膳食暴露评估、急性毒性的评估、香料的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