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外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我国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本书从我国法定报告的39 种传染病中选择出21 种重点传染病,加上近年来对人们健康构成威胁的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对其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突出其识别与防制技能。
本书通过讲述发生于人类历史上不同时空中的50个瘟疫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疫病流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在疫病应对中的智慧积累。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暴发,中国古人谓之为 天行 ,意指其非人之祸,乃天意所为,人当遵天道而生。然纵观历史,面对疫病,人类并非全然逆来顺受,而是敬天慎行,自强不息。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和其他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宠物也逐渐增多,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机会也有所增加。鉴于我国于2009年新颁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针对26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次体病和寄生虫病等,从简史、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详细的叙述,比较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上述26种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传染病是21世纪全球头号威胁,因长期存在且难以察觉,成为全人类的致命敌人。大流行病的暴发,一夜之间改变全球的贸易、工业、旅行和日常生活,我们所关切的不仅是感染率和死亡率的数字,还有疾病对世界经济、政治、人类福祉的次生灾害。 但如今我们对现代大流行病的类型、传播途径、治疗手段和预防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给予的关注和投资太少。每当人类战胜一次重大疫情,常将疾病的伤痛和损失抛诸脑后。只有少数科学家在积极准备应对下一次流行病。 作者以美国流行病专家、传染病研究与政策负责人的视野,讲述他在艾滋病、结核病、疟疾、SARS和MERS直至新冠暴发期间40余年的工作经验与个人回忆,让大流行病的全貌走出公卫教科书,走进21世纪的真实社会环境。他不仅解答什么是流行病、如何为致病微生物分类、疾病的传播方式与
当今世界,传染病暴发、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自然灾害、冲突等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时间赶赴现场的是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涉及医疗卫生、消防、公安、工程、民政等人员,他们会面临各种安全与健康风险。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协调有关权威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分类介绍了应急救援者在各类情况下面临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指导建立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提供良好的操作指南和管理程序,有效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接触、伤害、疾病和死亡,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压力和恐惧,促进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福祉。
本书前14篇从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演变与确定、发展态势、流行规律与监测预警、事件性质、分类与判定、诊断治疗与疫苗接种。到预案管理、法律管理、政府管理、伦理管理、技术管理和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重大活动,家庭与个人防控,以及风险评估、风险预测和风险沟通等领域,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2009年流感大流行全球应对过程。第15篇以提升全球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总结凝练2009年流感大流行全球应对的成就、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为今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可借鉴的思路、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
《深圳媒介生物及其防制》是在对深圳市媒介生物多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防制经验和研究者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反映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联合对深圳市媒介生物的科学考察结果。书中详细地记录了深圳的蝇、蚊、蠓、蚋、虻、蜚蠊、蚤、虱、臭虫、蜱、革螨和鼠类的类别、形态、生态习性和医学重要性等,并介绍了媒介生物控制的*药物的性质以及施药器械的维护等技术,是对我国媒介生物区系和防制研究方面的有益补充,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也为深圳市今后控制媒介生物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相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圳市媒介生物和相关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职业病危害卫生工程控制技术及识图》的主要内容为针对工作场所存在的生产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保护广大职业人群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系统介绍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卫生工程控制技术及总平面图、采暖通风施工图的读识等内容。本书所提供的卫生工程控制技术和方法,力图与国际新技术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尽量引用新标准与规范,在简明阐述基本控制原则的同时,更注重控制技术与方法的实用性。
《 疾病分类编码指南(编码技巧与案例解析)》依据 卫生健康委《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等规范文件,结合医院评审工作的 要求,组织省级医院及各市编码骨干,历时一年时间总结日常工作遇见的常见情况及难点,引经据典,图文并茂地试着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将日常编码工作遇到的问题跃然纸上。 本书发挥 疾病分类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供各级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有利于医疗信息的监督、临床路径、分级诊疗等工作的开展,提高浙江省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促进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当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新型高致死率流感病毒出现时,通常会导致巨大的社会混乱。发生于西班牙的1918年大流感无疑是迄今为止*毁灭性的流感大流行,而罗伯特 G.韦伯斯特博士毕生的工作就是找到其根源。韦伯斯特博士自20世纪60年代早期即开始他的研究,对数千只鸟类进行了艰苦的追踪和测试,*终从这些病毒宿主身上找到了与人类流感大流行之间的联系。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者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追寻致命病毒的缜密的侦查过程,同时还介绍了不少令人着迷的科考工作,如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挖掘1918年流感大流行导致死亡的患者尸体,并采集含有病毒遗传物质的组织样本。 那么,全球流感大流行是否会再次发生? 答案或许正如韦伯斯特博士在书中所说的那样, 不仅仅是可能,而且只是时间问题。
在很多介绍纵向数据分析的书中,数理统计理论 往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几乎所有的此类书由统 计学家编写,但他们通常无法用一种简单、让人容易 理解的方法来解释其中的内容,而研究人员往往*关 注如何应用及怎样解释分析结果。乔斯 W.R.特维斯 克是一位流行病学家。相对于统计学家,流行病学家 *多关注如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且如 何解释得到的结果。《实用流行病学纵向数据分析方 法(第2版)》着重介绍了纵向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的 实际应用,旨在提供实用性的指导来帮助研究者处理 纵向研究的数据资料,对纵向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可 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本书同样适合于 非统计专业 研究者阅读。
分为10章,包含慢性病防控概论、慢性病监测、社区诊断、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疾病管理、评估、慢病组学、慢病信息化等内容。目前有关于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监测、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防控等单个方面的专著,但是在*层面还没有针对慢性病防控的系统的综合的专著,本书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阐述慢病性预防与控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触发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痛点。无论是 2003 年发生的非典,还是 2020 年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从近期人类经历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看,公众对传染病规律认识的缺失,往往致使其在疫情期间产生恐慌心理,也让谣言获得生长的土壤。 因此,在疫情预防阶段、预警应对阶段、扩散应对阶段、疫情缓和平息阶段以及总结反思阶段,为公众还原传染病的科学真相,梳理重大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提升公众健康应急科普技能,补全这门有关生命教育的公共卫生课是亟需且必要的。本书从 这十二种传染病,您了解吗 传染病是如何入侵人类的 人类应如何反击传染病 三个部分具体展开。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曾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为人类已经征服了病菌。然而他们错了。潜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里的神秘病菌突然现身人类的大都市,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甚至死去。从导致上千万人丧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临“天使之城”洛杉矶的鼠疫;从导致美国老兵神秘死亡的军团病,到使新生儿出现畸形的寨卡疫情,每次疫情的暴发都令人猝不及防,打击着人类的自信。病菌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去寻找病原体的真实面目。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作者为我们揭示“微生物猎手”们是如何找到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挫折,遇到过怎样的阻碍,不同的“猎手”之间产生过怎样的分歧,最终又是如
传染病的流行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害。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目前对许多传染病流行的探制,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原有的传染病不容易被消灭,并发症也会出现。《传染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编者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实践,编写的这本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通俗易懂、可读性高。本书由李天兴、胡旭东主编。
俞顺章,姜庆五主编的这本《流行病学与计算机应用》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流行病学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进展。书中包括3大篇:篇总论中除概述计算机在流行病学上的应用外,还包括疾病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形处理、数学模型等内容;第二篇实践中介绍了流行病学调查中经常遇到的样本大小、生存分析、多变量分析、决策分析等;第三篇程序中介绍了流行病学和疾病控制中常用软件等。本书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工作者应用较多的软件EpiInfo和Epi Data;还着重列举了流行病学常用分析程序CPEpi,SAS,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等程序。书后光盘附有常用的流行病学软件程序,以便使用。 《流行病学与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内容新颖,方法全面,应用方便,实践和理论并重,近况与远景共存。大
本书分为四篇,分别是医学统计学的定义,重要的基本概念等;基本统计方法,包括基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方法及其应用;高级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方法,协方差分析方法等;第三篇医学科学研究设计,包括观察性研究设计,实验研究设计等;第四篇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应用,如SPSS,SAS和STATA。 这种编排格局可进一步适应各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和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按不同学历背景,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统计学基础水平,不断类型研究生可根据专业要求及个人背景,有针对性地分篇必修或选修有关内容。 本书除作为教材外,还可供医药院校博士研究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等作为参考书或工具书使用。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科技重大专项 十二五 十三五 计划技术副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传染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浙江医学》主编等。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
朱广瑾编著的《中国人生理常数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数据集(2011)(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现场调查结果,数据于2011年10月至12月采集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三区一县的30多个调查点,涉及1.5万人,其中包括汉族和回族,内容丰富翔实。专著主要以数据表的形式公布调查结果,提供了重要调查检测指标的统计量,包括率、均数(标准差)、分布百分位数等。相信能满足广大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并对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群的人体基础数据及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读者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再加工、组合和再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免疫规划》为 中国公共卫生系列英文版图书 的一册,反映了中国免疫规划工作所采取的策略与措施,以及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就等,主要论述近年来在麻疹强化、甲流疫苗、脊灰输入的免疫规划策略及实践。中国近40年的免疫规划工作经验及取得的成效值得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借鉴。
慢性病不仅仅影响到患者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全社会日益增加的巨额支出和沉重负担。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慢性病问题日益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慢性病高峰时代的来临已经日见端倪。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国民经济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为适应这个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王延中主编的《中国慢性病调查与防治》主要围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慢性病防治相衔接问题展开一些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