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包括概述、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老年人的评估、儿童的评估、孕产妇的评估。
本书的主题、方法、循证内容对于研究生教学、研究团体和公共卫生政策实践者及制定决策者很有帮助。本书介绍了公共及环境卫生项目及政策、流行病学、统计学、行为科学、评估及卫生经济学知识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实践指导并辅以例子说明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和效用,防治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并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本书带有精致的图表,运用新颖的讲解方式,很适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和研究生的专业训练,也适用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相关公卫组织的培训。
公共卫生威胁时有发生。这些威胁无论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还是意外事故所致,都可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预防、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并从这些威胁的影响中快速恢复正常,至关重要的是做好防范,保护和确保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2009年HlNl流感大流行凸显了社区防范潜在威胁的重要性。由于CDC在应对传染病暴发、职业危害或环境事件方面拥有独特的能力,故在确保州和地方公共卫生系统防范这些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事件方面也可起重要作用。根据公共卫生应急防范(PHEP)合作协议,CDC为州、地方和领地公共卫生部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PHEP合作协议基金每年向50个州、4个地区、8个领地和自由联合邦(Freely Associated States)提供7亿美元,以构建和加强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卢祖洵、姜润生主编的《社会医学(附光盘)》在广泛吸纳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医学基本构架的完整和全面,力求创新。对传统教材取舍不定的内容尽量融汇其中。与目前已出版的《社会医学》教材比较,虽然本教材的章节设置没有大的变化,但对“医学模式”、“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健康管理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等章节修改的内容较多。尤其是系列教材统一规定的编写要求,如教学建议、学习目标、各章内容小结、习题、配套多媒体课件等,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必然赋予本教材更多的特点。
《化险为夷:湘雅医疗安全SAFE-CARE体系探索与实践》传承百年湘雅医学精神;国内医院首创医疗管理体系;融入*管理理念,将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作为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后一道防线,当前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基于此,作为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A840036)阶段成果,本书对我国城市医疗救助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讨,设计了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共济;保持公正、体现公平;提高效率,发挥效益;预防优先,防治结合。发展路径: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完善医疗救助的组织机构建设及运行机制,规范救助行为,确保医疗救助效果;建立可持续的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机制;发挥社区功能,强调以社区医疗服务为主导的医疗救助方式等。
张文康编写的《中国抗艾之路(亲历者说1)》由亲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特别是亲历过艾滋病防治重大历史事件的人,回顾其亲身经历,以”亲历者说”的形式,记述所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难忘往事与故事,进而编辑集纳成书,呈给社会大众一部反映中国抗“艾”之路的口述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以及极高的可读性。
编者从人的生长发育和卫生健康两部分讲述了出生、成长到老年各阶段的健康问题以及日常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主题问答的形式详细逐一解答。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易懂,写作角度#深度适于医师继续教育和学生备考,还可作为是全科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的参考书。
鲁新、方鹏骞主编的《全球健康治理(供全球健康学及相关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力求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全球健康治理跨国界、跨部门、跨学科的特点,从全球健康治理的关联因素、参与机构、治理工具等方面展开。开篇**章为绪论,对全球健康治理的背景、相关概念及核心要素进行简要介绍,统领随后各章;第二章通过阐释安全、发展及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全球健康治理的关系,帮助读者*好地理解全球健康治理的外延;第三章至第四章详细介绍国家行为体对全球健康治理的影响;第五章至第八章内容为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健康治理的影响;第九章至第十章介绍了全球健康治理的工具;第十一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主要内容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现状;第十二章对全球健康治理的挑战和趋势进行总结,并进行了相关展望。 本教材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历史的长河中,饥荒、洪水、地震和战争等都曾夺去了成千上万条生命,但危害*的还是瘟疫。140年前,防止疫病传人传出的一项重要措施——卫生检疫在上海得以实施,上海成为中国卫生检疫的发祥地。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经过几代卫生检疫人的奋斗和传承,卫生检疫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卫生检疫措施成为保障口岸安全卫生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上海卫生检疫发展史》,就是立足上海口岸,从卫生检疫在历史上对疫病控制发挥的作用和卫生检疫自身发展着手,依史写史,将卫生检疫从1873年到1999年进行了全景描述,凝聚了卫生检疫在防控口岸疾病传人传出和传播流行中所积淀的经验。 《上海卫生检疫发展史》的出版,在检验检疫界是部完整的地方口岸检疫发展史书。书中引用历史档案丰富翔实,从今日通行的价值观视角出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人群中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到公众健康的重大事件。本书针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突发原因、有害因素特性传播途径、受害症状、应急措施、现场处理及预防原则等内容。书中既有一定的理论阐述,又联系实际介绍了具体应急措施。书中还有相应的国内外案例,可供借鉴。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增添了自然灾害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新加了饮用水污染的应急处理,并对第六章及第七章的内容进行了充实。 本书内容丰富,专业面广,知识性强,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可供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专业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有关管理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作为入门指引。
公共场所的微生物污染是普遍而严重的,调查和试验表明,污染在环境表面和公共用品上的微生物不仅可以存活,而且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这就为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因此,抓好环境微生物的控制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为给公共场所的消毒提供具体方法和措施,使其消毒后能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从而减少公共场所环境和物品传播传染病的机会,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由薛广波教授组织编写了这本《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吴群红、郝艳华、宁宁主编的《卫生应急演练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借助于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应急管理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美国国土安全演练与评价计划》为依据,以国际先进的应急演练理论为指引,在系统总结研究和提炼了WHO、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机构应急演练手册、演练工具包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希望呈现给读者一部实用的卫生应急演练工具书。本书以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的应急演练实践活动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入浅出的学术理论结合操作性案例诠释为基调,重视应急演练的流程化和可操作化,同时强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理论和方法的
本书从什么是发育迟缓、怎么知道得了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如何进行居家康复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儿童发育迟缓居家康复指导的相关内容。可帮助读者迅速学习和掌握九种发育迟缓相关疾病的居家康复。
通信、航空、雷达、舰艇、电子对抗等工作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行业,因其作业环境中常存在电磁辐射,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本书从相关作业人员、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等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全面系统的阐述电磁辐射的致病原理,包括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五官等,着重讨论其损伤机制,生物学效应、量效关系及防护措施,可供临床医师、从事电磁波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各级工业卫生防护监测人员、职业病防治及其他卫生工作者参考。
本教材内容共分九章。主要包括:问诊、护理诊断与临床思维、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护理病历书写。内容的取舍及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始终贯彻与护士执业、护师资格考试大纲接轨,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件。
本书本着实用性原则,重点介绍社区健康管理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期待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健康管理实用指南性丛书,本书通俗易懂,具有实务性、技巧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既可以作为管理工作者的实用指南,也是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和护理人员的工具手册、培训辅助教材。
军人的职业,意味着奉献,意味着牺牲。尤其是面临核化生等军事环境、各类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环境因素,极易造成军队特殊的职业病损害,危及官兵身心健康,制约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1994年10 _月中国政府签署了“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occuparional health for all)的长城宣言,200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于2012年进行了修订,2013年*修订了《职、lk病分类和目录》。我军也先后颁发了《军队卫生监督规定》、《军队放射防护监督实施办法》.逐步建立、健全了符合国家和军队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法规、标准和管理体系,为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广大劳动者和军队从业人员的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发挥了
《现代环境卫生学》第l版自问世以来,已有10余年,它不仅受到高等学校师生们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环境卫生工作者们的好评。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环境卫生学》既是一本全面、系统的大型专业参考书,又因其内容翔实,成了读者们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经常查阅的专业“工具”书。读者需要它,客观实际需要它,这对作者们说来真是莫大的欣慰。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在环境卫生学相关学科的促进下,环境卫生学的有关概念、理论、技术和方法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的环境卫生学与10余年前的状况已不能同日而语。同学们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青年教师迫切期盼一本能概括环境卫生学理论与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与工作方法的大型参考书问世;实践工作者则希望出版一本能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