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部分欧洲国家、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各组肺动脉高压研究员辛苦研究的共同成果,这些作者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有较深的认识。《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循证治疗(翻译版)》各章是独立的,尽管《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循证治疗(翻译版)》各章按疑似肺动脉高压,结果的评估、诊断、肺动脉高压的评定和相关疾病的情况顺序编写,但是所有的章节都是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处理,最后一章是对未来的展望。
本书阐述了难治性肺结核的现代概念、临床分类、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概述了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球、毁损肺、肝功能异常肺结核、包裹性积液等难治性肺结核的常规治疗方法和介入疗法,重点介绍了经皮肺穿刺局部给药治疗上述疾病的现代疗法、作用机制、临床效果、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副作用等。凝聚了作者及其团队15年的临床经验和教训。
在呼吸病学的各个领域中,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最多,成果也最为突出,形成了“哮喘病学”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哮喘病学的发展带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生理及肺功能学的进步,而且与睡眠呼吸障碍,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共同构成的“呼吸”特色的气道疾病的更为开阔的领域。 作者当了40多年的医生,诊治过许多哮喘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深感到真正做到规范化治疗哮喘并不容易,这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医生要懂得哮喘的来龙去脉、哮喘的典型表现和不典型表现、如何确定哮喘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治得,这就是本书的四部分内容。 本的构思力求把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年轻医生知道如何治疗哮喘患者,施之为何。但本书不是全书,作者没有治疗儿童哮喘的经验,不敢涉足过深,某此实用价值较小的课题也减
第2版的《哮喘病学》共约170多万字,分七十二章。与第1版相比,再版的《哮喘病学》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有更新和增加,突出的变化是再版《哮喘病学》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包括与本病相关的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及治疗思路、哮喘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哮喘病的联合治疗、哮喘患者手术与麻醉问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循证医学中哮喘防治中的应用以及哮喘社会经济学等。此外作者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抗哮喘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并展望了21世纪抗哮喘药物的开发研究远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再版会对我国哮喘防治工作有帮助。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可导致或加重这些疾病,甚至可发生夜间猝死。本书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详细论述,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适合医师和患者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为了总结慢阻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积极吸取现代科技和中西医研究成果,笔者从临床诊疗实际出发,组织多年从事本病临床研究的中西医专家,历时5年方杀青成书。《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力求反映当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水平,紧紧围绕本病的难点、疑点,着力于临床疗效的提高,既有西医诊治方法的介绍,又有中医辨证治疗的阐述及中西医结合要点的推介,对本病的并发症、复杂的临床问题的治疗做了重点介绍。此书中医特色鲜明,西医内容精练,“治疗难点与体会”部分,结合作者的临床感悟,对中西医结合的切人点、作用、时机、方案与思路等提出了看法,尽量使中医、西医两种思维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达到有机的协调,切实展示中西医结合在本病治疗中的优势,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提供源自一
本书是《药理学新论系列丛书》之《呼吸药理学新论》。本书共有十八章,从章至第七章主要是对常用药物加深药理理论并结合临床应用撰写。对START、FACET、OPTIMA、RELIEF几个国际上有影响的跨国多中心研究,从设计、具体实施、有效性、安全性、疗效评定等方面加以详细介绍,使我们了解到跨国多中心大样本进行药物临床研究的全面情况。吸入装置是呼吸药理学给药方法的重大进展,对常用吸入装置的类型、原理、性能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利于临床选择,并正确使用。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介绍新近哮喘研究中某些热点,诸如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白介素-1、类胰蛋白酶、非嗜酸性粒细胞等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同时联系到新药发展研究。此外,对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哮喘与COPD的应用,利多卡因用于哮喘治疗的现状,祛痰药的新观念-气道杯状细胞粘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