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要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组织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该指南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出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共五章,计十余万字。在各章节中对疾病从概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及原则几方面加以介绍,对我国的血液病诊断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内容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对我国广大从事血液/肿瘤的医师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该指南对非医学界人士亦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介绍临床治疗经验为主,汇集了黄衍强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30多年的心得与体会,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对血液系统及常见血液病的相关内容做了简明扼要的归纳,融有黄衍强的独到认识。中篇详细介绍了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五种血液病的中医理论与辨证治疗,对常用中药、常用方剂、常见临床表现及化验异常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做了精辟论述,还对各病的食疗做了介绍,并选选录典型病例,供读者临证参考。下篇收录了黄衍强从事中医血液病治疗与科研的心得体会。本书通俗易懂,适合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和广大血液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各类血栓性栓塞疾病在进行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时的临床经验,由独立成文的三十一章组成,其主要内容涉及凝血与出血的机制,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常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血栓形成及其事件的病因、病理、检测和治疗等;并且以详细阐述血栓性栓塞疾病的抗凝血、抗血小板和溶栓治疗的综合运用与效果为重点;其次还详细介绍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尿激酶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临床应用的实际经验。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全书分三篇,篇为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3章介绍了血液透析室(中心)和腹膜透析室(中心)的建立标准、资格认定、结构布局、人员资质标准以及感染控制的具体操作规程,重点强调了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必须分区分机治疗,并且透析器/血滤器不得复用;第二篇为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4章阐述了透析用水、透析器和滤器复用、透析设备维护以及透析液配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的质量、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透析机消毒以及透析液配制中临床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明确;第三篇为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分11章详细、具体地规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内科学(血液内科分册)》作为教材,反映了当今外先进学术思想和学术水平,力争体现出“全面性”“实践性”“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的特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内科学(血液内科分册)》将紧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以病案为“引子”,引导正确的临床思维,着重分析血液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坚持“基本”和“规范”,强调临床实用性和可读性,使得住院医师在面对患者时,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如何提高,力争在繁忙的一线工作之余能通过自学和实践相结合,掌握血液内科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具备独立正确诊治血液科常见病的能力,并为未来的血液科专科医师临床科研方法的建立提供素材和范例。
全书针对血液内科疾病的特点,就相关疾病从概述、流行病学、病因、生理病理、分型、检查、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了整体的阐述,重点汇总介绍外公布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我国相关机构近年来颁布施行的诊断标准,同时也包括欧美日等医疗发达国家推广施行的诊断标准,兼顾诊断标准的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本书侧重于血液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诊断标准,共分为6章,立足临床实践,内容全面翔实,重点突出,力求深入浅出,方便阅读,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关于血液内科疾病诊断的医学著作。目的是让广大临床医师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使临床诊断更规范、合理和科学,并最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该书适用于血液内科、普通内科专业人员以及基层医务工作者使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腹膜透析、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液灌流等多种血液净化的操作技术及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肾病内科、急诊科等相关专业医护人员的实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