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发病急、症状重、疗程长为特点,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类型。其中,以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为代表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进入成人肿瘤高发病率的前十大疾病之中。本书对血液系统急危重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出凝血疾病、贫血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血液病急危重症的处理策略。全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同时注重新颖性,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分为五篇十四章。这五篇分别为“绪论”、“造血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和“血栓与止血检验”。除编绪论外,其他各篇都从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密切相联,使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服务于临床。每项实验都描述了“原理”、“参考值”、“临床评价”。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将在与教材配套的《临床血液学实验指导》(第二版)中详述。本书继承和发扬第二版教材的特色,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的基础上,突出“新”和“精”、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重点和篇幅均有改进,这些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血液学领域新发现、新发展的方向。
《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结合重症医学的实际,阐述了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突出临床实用性,可供危重症学科、血液净化学科和急诊学科医师学习参阅。
《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结合重症医学的实际,阐述了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突出临床实用性,可供危重症学科、血液净化学科和急诊学科医师学习参阅。
本书系由80多位我国血液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专家参加编写的高级血液学参考书,全书分总论,红细胞及其疾病,白细胞及其疾病,血栓与止血,其他血液病及血液学有关问题 (包括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各种血液学问题)五篇八十七章。全书对造血器官的组织学、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血液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均有详细的叙述,在红细胞、白细胞及其疾病,血栓与止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收集了外新进展。书后有“实验室常用检查参考值”等五个附录。本书的特点是参加编写的专家学有专长,在内容上既有的成就也有国外的进展。 本书适于从事血液学工作的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阅读, 也可作为其他临床各科医师、输血工作者、医科院校学生、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
临床工作的开展,规范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是通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三级查房实现的。其中,主任医师的临床查房和教授的教学查房是帮助年轻医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理清诊疗思路的主要途径,很多临床实践经验的受益,常常从这里得到,令人终身不忘。一家医院临床水平的高低,软件上主要看三级查房的质量,而三级查房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进行临床查房和教学查房的主任医师、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水平。不是每家医院、每个科室都有高水平的主任医师和专家教授的。为了努力提高我国广大年轻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本丛书编委会组织了以华中科技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为主的专家编写了这套“主任医师-教授查房丛书”,以指导后学,体现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们的慧眼。华中科技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是我国享有
《抗凝治疗医护指南(翻译版)》系统、清晰地介绍了目前的抗凝治疗药物、特殊情况下的抗凝治疗和抗凝治疗的临床监测、实验室诊断和监测等部分内容的研究进展,分为各自独立的十九章。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尿激酶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临床精粹等知识;第二部分内容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人工心脏瓣膜、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儿科患者等特殊情形下抗凝治疗的临床经验;第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抗凝治疗的实验室诊断和检测、高凝状态检测等实用经验。该书将为临床医师进行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也适用于指导临床药师抗凝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阜外高血压手册》内容涉及:高血压查因诊治流程及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的风险评估、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及结果解读、四肢血压测量及其报告解读、中心动脉压测定及其报告解读、血管内皮功能检测、高血压相关实验室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等。
《周霭祥血液病临证集萃》介绍了周老近六十年来从事血液病工作的临证经验、诊疗思路,总结了他治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为很好地传承和发扬老专家宝贵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基础。全书共八章。第壹章医海求真,悬壶济世主要介绍周老生平及从医经历;第二章,主要介绍周老对中医血液病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证施治思想;第三章,主要结合周老自拟方,详述其创新思想的形成脉络;第四、第五、第六章,详述周老用中医思路诊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紫癜病、紫癜风的临证经验;第七章,介绍周老诊治血液病常用的对药;第八章,介绍血液病典型医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全书分三篇,篇为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3章介绍了血液透析室(中心)和腹膜透析室(中心)的建立标准、资格认定、结构布局、人员资质标准以及感染控制的具体操作规程,重点强调了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必须分区分机治疗,并且透析器/血滤器不得复用;第二篇为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4章阐述了透析用水、透析器和滤器复用、透析设备维护以及透析液配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的质量、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透析机消毒以及透析液配制中临床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明确;第三篇为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分11章详细、具体地规
本书系统全面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衰老、活性物质分泌等生物学功能,重点介绍了血管内皮细胞生理、生化、生物学特征及相关的受体、离子通道、microRNA等功能调控机制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动脉高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病、骨关节疾病、感染等的关系,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损伤保护药物、促修复药物、血管新生调节药物等。本书注重基本理论、药理学与临床的结合,既总结了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等科研方法及生物学研究技术,适合于心脑血管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广大临床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临床医师研究、学习、培训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作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外血液病研究新进展,详细介绍了100余种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疑难血液病的诊治,重点突出治疗策略的制定,一线、二线治疗的划分及临床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本书内容全面、实用,适合临床内科医师及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血液内科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妇产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科的疾病均可出现血液病学问题,血液内科疾病也可首先表现为其他系统性疾病症状。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将院内外会诊及专科病房查房中常遇到的相关问题归纳为提纲,组织各大医院血液内科同行编写了本书,供各科总住院、血液内科医师及其他专科医师和医学生参考。本书共分两部分,篇为科间血液病会诊,第二篇为血液病会诊。编写本书的初衷力求资料新颖,贴近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按照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要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组织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该指南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出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共五章,计十余万字。在各章节中对疾病从概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及原则几方面加以介绍,对我国的血液病诊断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内容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对我国广大从事血液/肿瘤的医师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该指南对非医学界人士亦有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