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围绕着透析者生活指导展开,从慢性肾脏病常识讲起,重点介绍了透析者的饮食管理,包括不同疾病的个体化饮食指导、具体食谱及如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等。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不仅配有适合国人口味的各种食物图片,还特设了医护人员温馨小贴士、患者自我管理经验等内容,并有血压、化验指标等管理表格供读者参考实践。本书可帮助透析者学习自我生活管理的科学方法,有助于透析者顺利进入透析生活。相信无论是刚刚进行透析的新肾友,还是一名透析“老兵”,在阅读本书后都会有所收获。
《抗凝治疗医护指南(翻译版)》系统、清晰地介绍了目前的抗凝治疗药物、特殊情况下的抗凝治疗和抗凝治疗的临床监测、实验室诊断和监测等三大部分内容的*研究进展,分为各自独立的十九章。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尿激酶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临床精粹等知识;第二部分内容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人工心脏瓣膜、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儿科患者等特殊情形下抗凝治疗的临床经验;第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抗凝治疗的实验室诊断和检测、高凝状态检测等实用经验。该书将为临床医师进行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也适用于指导临床药师抗凝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本书内容包括我国献血实践的思考、国际血液立法背景、献血法实施后的效果、《献血法》修订内容研究等,通过对献血法制化进程的梳理,探讨分析不同献血模式背后的利弊,介绍我国献血工作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介绍各地献血法的实施办法或细则,对部分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丁淑贞、郝春燕主编的《血液科临床护理》内容涵盖了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重点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详细描述各类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内容,以及血液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本书知识全面系统、实用性较强、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有利于新人科护士快速掌握疾病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也可作为血液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参考用书。
《血液科与肿瘤科临床心得》是《湘雅名医心得丛书》之一,旨在总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与肿瘤科医师多年临床工作积累的经验,促进临床医师的经验交流,从而减少医疗差错和不必要损失的发生。好的临床经验,能启发临床医师反思自己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血液科与肿瘤科临床心得》紧密结合血液科与肿瘤科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有助于提高血液科与肿瘤科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疾病诊治能力,可供血液科与肿瘤科医师、研究生参考使用。
《血小板疾病(第2版)》由侯明、戴克胜、彭军主编,本书曾于2009年出版版,当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生理和病理资料,以便读者解决或发现问题。编者们在完成本书的版编写后,由于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关于血小板研究的新的文献又陆续发表,有些甚至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因此在版的基础上,补充这些新的文献和资料不仅必要而且急需。该书修订时,为保持编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原来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保持未变,同时又适当邀请了某些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比如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对血小板疾病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延伸,使得本书变得更加厚重和丰富。恰如当初编著该书的心愿,如能给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相关知识,我们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依据2013年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结合基层和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编写了绪论、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基础和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篇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基础主要包括:血液系统的发生和解剖结构、血液系统的功能及其调节、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血液系统疾病常用辅助检查、血液系统疾病常用治疗方法;第二篇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溶血与止血障碍。
郑月宏、王克勤主编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及维护(精)》由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知名专家编写,重点介绍了不同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的人路选择、适应证的把握、技术操作要点、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透析通路的维护,同时介绍了肾功能不全的机制、血液透析的原理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解剖学基础、要求和术前评估,以及抗凝、溶栓药物的应用等。此外,还介绍了其他相关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护,包括临时血滤通路的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本书关注细节,侧重实践,力图完整诠释血液透析通路,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本书可供血管外科、肾内科、介入治疗科、普通内科等多个学科的中、初级I临床医师和研究牛阅读参考。
吴德沛、黄晓军主编的《血液科临床实践 习 导引与图解》以血液学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种为主要介绍对象,从临床医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解决临床上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接诊患者后通过就诊原因、相关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获得初步临床印象,然后如何开具确诊检查以支持临床判断,需要注意鉴别诊断的疾病,如何开具确诊后支持治疗与本病治疗的医嘱,治疗流程及治疗后随访内容等,从而引导正确临床诊疗思维。 该书适用于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实践时使用,着重强调临床的实用性和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相信此书对提高读者的临床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高等医药院校器官系统医学教材是为适应“人体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新模式体系而编写的一套医学整合教材。 胡翊群、赵涵芳主编的这本《血液系统》将与血液系统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结合该器官系统常见疾病作临床导论介绍。全书分为三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导论、自我测评,书末还附有名词索引,以供对照参考。多学科整合式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对临床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血液系统》不仅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作为临床住院医生的读本。
本书以介绍临床治疗经验为主,汇集了黄衍强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30多年的心得与体会,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对血液系统及常见血液病的相关内容做了简明扼要的归纳,融有黄衍强的独到认识。中篇详细介绍了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五种血液病的中医理论与辨证治疗,对常用中药、常用方剂、常见临床表现及化验异常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做了精辟论述,还对各病的食疗做了介绍,并选选录典型病例,供读者临证参考。下篇收录了黄衍强从事中医血液病治疗与科研的心得体会。本书通俗易懂,适合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和广大血液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一种新的疗法或者保健方法,正确与否,好的评判方法就是实践。 《一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自赎(神奇的水盐平衡法)》作者张宇莉是一位多发性硬化(现为不治之症,长期发作多彻底瘫痪)患者,在疾病发作日趋频繁,病情日益严重,甚至瘫痪的时候,接触了巴特曼博士的“水盐平衡法”。所谓“水盐平衡法”,就是用充足的水和未加工的粗盐,使身体的内环境达到或恢复到渗透压及酸碱的平衡状态,从而纠正人体不正常的生化反应和代谢紊乱现象。不用吃药,而是发挥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对“水盐平衡法”进行了发展,使其更适合中国人的实际,更加便于操作和坚持,并提出了配合应用的饮食、起居及运动调养方案。在短时间内使病情得到了大逆转,现已获得临床彻底缓解。《一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自赎(神奇的水盐平衡法)》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