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血液透析护士层级培训的专业教程,内容包括肾生理功能与功能障碍的基础理论,血液净化各项技术的应用、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透析质量管理、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护理科研等。本书突出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并以《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作指南》《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指南》为参考,制订培训目标与学习大纲,同时增加了拓展内容,以满足各层级透析护士学习的需求。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共15章,以国家《血液净化标准操 作规程》为蓝本,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详细阐述了肾病基础知识,血液透析原理,血液净化技术的治疗原则、方法、护理及应急处理。同时,也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常用药物与检验、血管通路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患者体液平衡的管理、患者营养管理、患者运动及康复指导、血液净化室的环境及资料管理等。
《哈里森内科学(第19版):血液系统疾病分册》选自世界领域公认的标准内科学教科书 《哈里森内科学(第19版)》血液系统疾病部分,适合各大医学院校医学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阶段使用,也可供高年资医生随时查阅与提高。进一步获取更
本书是 龙江医派现代中医临床思路与方法丛书 之一,选取龙江地区常见的22个血液系统疾病,整理了龙江中医血液病诊疗的理念和临床经验,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建立中医思维方式,掌握血液系统疾病辨证治疗要点,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为此,本书在疾病的介绍中,着重讲述了血液病的辨证和治疗,选择恰当的治法和方剂,临证加减,变证转方。本书还对血液病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突出中医药在血液病预防及养生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闫树旭、周合冰、李晓辉编*的《实用血液病鉴别诊断指导》共22部分,包括血液病诊断方法、症状鉴别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血细胞学鉴别诊断、骨髓细胞学鉴别诊断、溶血检查鉴别诊断、出凝血鉴别诊断、抗凝系统鉴别诊断、流式细胞学鉴别诊断、染色体鉴别诊断、基因鉴别诊断、血液病影像学鉴别诊断、血液病超声波鉴别诊断、血液病各论鉴别诊断、血液病综合征鉴别诊断、与血液病相关疾病鉴别、血液病中医辨证(鉴别)、血液病实验室检查正常值、血液病实验室检查的选择、血液病病情评估等。
《血小板疾病(第2版)》由侯明、戴克胜、彭军主编,本书曾于2009年出版版,当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生理和病理资料,以便读者解决或发现问题。编者们在完成本书的版编写后,由于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关于血小板研究的新的文献又陆续发表,有些甚至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因此在版的基础上,补充这些新的文献和资料不仅必要而且急需。该书修订时,为保持编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原来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保持未变,同时又适当邀请了某些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比如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对血小板疾病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延伸,使得本书变得更加厚重和丰富。恰如当初编著该书的心愿,如能给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相关知识,我们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西氏内科学》是一部经典性世界医学名著。几十年来,多次修订再版,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被世界各国医学界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在翻译出版了《西氏内科学》第19版、20版之后,又获得了该书*版全世界范围内独家中文翻译出版权。 为了保证译本质量,准确地反映原著的内容和特我以,该公司聘请了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内科学家王贤才教授担任第21版《西氏内科学》总主译。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教育,为基层、社区和农村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了整体内容的优化,在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全书除“绪论”外,分“造血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和“血栓与止血检验”4篇。每篇都从基本理论、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注重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在检验方法中,仅描述了“概述”、“参考区间”和“应用评价”,具体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等在本书配套教材《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中详细介绍。因本书形态学分量较重,增加了图片。本书还配有多媒体教学光盘,方便广大师生使用。
除了费用、医疗环境等客观因素之外,医生的培训不足是为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医生对溶栓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理解不深,对溶栓治疗的信心不足,没有把溶栓治疗做为缺血性卒中必须使用的治疗方法,没有把没有使用溶栓治疗做为严重治疗缺陷。另一方面,即使理解溶栓治疗的重要性,但对溶栓治疗的具体过程不熟悉。包括病例选择、药物剂量、溶栓过程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对医生的培训不足,而培训就需要一本好的培训教材。正基于此,王拥军、赵性泉编写了这本《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提供的内容更多的是实用性的操作环节,突出使用。书中很多内容是天坛脑血管病中心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希望这些手的经验总结对其他同事在开展溶栓治疗中有所参考和借鉴
《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针对如何治疗严重的浅静脉曲张、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小腿静脉性溃疡,详细介绍了诊断、手术、治疗方法。特别重点阐述了如何以现代微创手术技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静脉曲张性疾病,使本书实用性、科学性、新颖性得以充分体现。 《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共分14章。系统介绍了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病理和生理,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该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麻醉、临床路径、生活调护与护理等内容,论述详尽,图文并茂。 为了便于此项适宜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本书配有一张“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术——微波血管腔内闭合术”教学光盘,供专业医务人员学习观摩。 《
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实用性的教材与之相适应。近几年来,血液学进展迅猛,找到适合血液病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学的教材已很困难。本教材由国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血液科专家编写,编写者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有血液界的中青年骨干。本教材力求先进性与实用性并举,涵盖了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相关内容,在力求全面涵盖血液学的新进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临床的实用性,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参考本教材进行临床实践。 本教材为血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低年资血液专科医师及进修医师的参考用书。
血脂主要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冠脉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起重要作用。人类探索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研究已经历了100余年,充分认识到,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进行了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其结果反复证实: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不仅能显著减少冠脉事件发生的危险,而且是目前针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一项有效措施。这些临床研究的丰硕成果又转而推动了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基础研究,从而使临床血脂学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现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卫生部近期公布的国人健康调查资料表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发生率在快速地增加,中国约有1.6亿人存在血脂异常
本书的特点是:1.实用性:①着重描述关键性实用技术,用70%的篇幅(10章/14章)详细叙述;②介绍国际相关实践指南和中国2009~2010年相关血液净化规范。2.新颖性:①理论新,参考国内外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综合描述;②介绍*进展性技术,比如生物肾、透析膜未来等。3.广泛性:①本书读者群广泛,多学科,不仅针对肾脏科医生、透析医生,还针对急诊医学、感染科、免疫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医生,介绍以上科室相关疾病的治疗,比如多脏器衰竭-CRRT、儿童透析、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脂分离技术、人工肝、妊娠与透析等;②介绍相关透析护理技术,细述护理操作规范;③介绍透析中心管理、质控知识。这对已建和将新建的透析中心的准入和规范化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总结了近10年铁代谢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进展。全书共26章。第1~11章是基础部分,讨论了铁的生物学作用、毒性、吸收、转运、释放,以及参与铁代谢的主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第12~26章是临床部分,讨论了常见铁代谢紊乱疾病如神经变性疾病、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运动性贫血、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低氧、骨质矿化异常、妊娠期贫血等与铁代谢的关系,阐述了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系统在药物运输和定向给药中的应用及铁调素相关药物的药理学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相关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参考。
《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第2版)》由国内知名的权威专家编写,以临床病例为基础,通过展现作者从接诊病人到患者出院全过程的诊疗思维,启发和引导读者建立起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
本书全面介绍溶血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遗传方式、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篇介绍红细胞代谢和溶血性疾病总论,这是理解溶血机制、溶血性疾病分类和诊断策略的基础。第二篇介绍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包括一些少见或国内未见报道的溶血类型,侧重论述各种溶血病因导致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第三篇介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利于溶血疾病的排查和及时正确治疗。第四篇介绍溶血性疾病常用实验诊断的操作方法、数据质控和正常参考值,便于临床医师查询和实验室人员操作。另附典型病例分析,提示诊断要点,特别强调对双重杂合子系统分析重要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工作中拓展思路。 本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反映本专业*进展,理论价值高,实用性
编者从大量病例中精选了15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 染色体异常G显带图片,基本涵盖了血液系统恶性肿 瘤各种典型的异常核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各种常 见异常的诊断和预后意义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如何做 好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的技术及经验。毛翠和应逸 编著的《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图谱》图片带型清晰 ,说明细致全面,不仅适用于从事细胞遗传学检测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血液内科临床医师,而且为临床医学 院校师生学习和了解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知识提 供了参考。
李红兵、辛玲芳主编的这本《血液透析操作技术 及护理》分15章从多个角度解析了透析管理、透析设 备、透析技术及护理、透析技术操作、血 管通路技术及护理、抗凝方法及护理、特殊血液净化 技术、特殊人群的血液透析技术、常见并发 症及处理,以及医务人员自我防护、血液透析患者的 健康教育、中医学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等; 系统介绍了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模式的 选择与指征、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训、腹膜 透析中心的设置与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测量 、腹膜透析标准操作流程等相关内容。本 书内容翔实,针对性强,适合血液透析相关医护人员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