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是一种慢性、高致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患者血清中存在大量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理损害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女性多见,占90%,常为20~40岁的育龄期的妇女。本年度发展报告以详实的数据阐述了我国SL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点与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SLE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SLE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展望了风湿病学科发展方向与未来。
本书就过敏性疾病(又称为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预防和危险因素、及过敏原等相关问题分章节逐一介绍,特别侧重各知识点的*研究进展,对过敏科(又称变态反应科)、耳鼻喉科、儿科等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临床上的参考和科研上的启迪,也可以作为医科学生或过敏患者了解过敏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结节病和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要点以及治疗方法,分别介绍了常见受累组织器官(如肺、淋巴结、眼睛、肾、皮肤)患结节病和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局部治疗方法。结节病和结核病同属于肉芽肿性肺疾病,发病率高,都会引起多系统、多部位的器官发病,组织病理都是肉芽肿样改变,所以有时会造成误诊误治。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误治会造成严重后果。本书分析了这两种疾病的易误诊原因和鉴别要点,并通过8个典型病例,更直观地让读者了解这两种疾病。
本书是第三版,共10章,作者团队参考前沿文献和知名专家的指导意见,在2015年第2版的基础上做了精心修订,各种临床路径中药物和治疗方案更新较多;考虑到HIV感染者/AIDS患者全程管理,以及药物预防处置的逐步推广实施,部分章节作了增删和调整。 新增章节包括:HIV感染者/AIDS患者肝(肾)功能损伤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艾滋病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HIV相关性原因未明神经认知损伤、艾滋病相关性腹泻、ART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肾损伤)、HIV暴露前(后)预防等。 精减部分病种,如 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路径表单 的数量,由原来的7个缩减为5个,更有利于临床中应用; 血友病A合并HIV感染 这一节删除;原第二版附录中的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内容,因已出版专书(《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常用药物与相互作用》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科学。只是近到30年来,随着近代科学,特别是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变态反应才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近代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变态反应学》是著者为适应21世纪医学的特点所作的又一次尝试。本书的编写方针与以前已出版的临床变态反应书有所不同,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新进展,介绍新事物。但是,考虑到临床变态反应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少临床工作者还缺乏变态反应方面的知识,为了这部分读者阅读方便,容易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全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概念需要转变。不能及时转变概念,或由于理解上的错误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生的偏差甚至错误,不但在基层单位, 在一些大的医疗单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书也谋略在这些方面作出纠正。
红斑狼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亦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尚未清楚。其发病率占人口的10-80/10万。据美、日等国的统计为6.5/10万?50/10万,女性的发病率更高。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根据我国长期专科门诊的数字估计,广州市的患病率约10/10万以上;据近年上海的调查是70/10万,又据全国各地医院的文献报告表明,本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本病在临床上分为两大类:盘状型红斑狼疮主要为皮肤损害,可引起面容的毁坏;而全身型则因各器官的病变可危及生命。本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了治疗。 本书包括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章。病因部分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本病的见解与进展。病理部分是总结了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多年来收集的尸解及活检等资料,所作的论述。临床
《现代主治医生提高丛书》既侧重于论述风湿性疾病的诊疗,也阐述了免疫学的机制;既侧重于临床工作的实用,也反映了此领域科研理论的进展。此书追随风湿病发展的足迹,尽可能做到与时俱进。 本书是“现代主治医生提高丛书”之第3版的《风湿科主治医生1053问》,内容包括目前风湿病学领域提及的风湿性疾病,它既似百科全书,又对每一种疾病的诊疗作了详细的解读,显示了一定的深度。此书无论对临床一线的主治医生、住院医生甚或高年资的风湿病专业工作者都能有所裨益,对其他与风湿性疾病有关联的学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是一本侧重于临床诊断的风湿病学专著。针对临床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的特征,探讨这些疾病的诊断要点,分析现有临床诊断方法的意义。重点内容为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这些疾病,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掌握它们的临床特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风湿病常用的诊断指标和方法;下篇为风湿病的诊断与诊断评析,每种疾病包括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依据、诊断评析及鉴别诊断等内容。可供风湿科医生和其他各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本书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继《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诊疗常规》《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路径》后,推出的又一部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诊疗类图书。 全书共十六章。*章介绍艾滋病诊疗概况,第二章至第十章介绍常见相关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变及性病、口腔和消化系统疾病、眼病、血液系统病变、淋巴系统病变,以及抗艾滋病药物所致皮肤和代谢改变(药物性皮疹、脂肪重新分布、皮肤色素沉着)、其他相关疾病等的诊疗状况。各章分别介绍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列举大量实例图片,并附患者病史资料,*后对病例进行讨论和总结分析。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还对艾滋病职业防护和个人防护图解、艾滋病病毒相关术语、常见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图谱、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