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各种革兰阳性球菌及其所引起的临床感染,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和其他各种革兰阳性球菌及其感染。对每一种细菌,首先介绍其细菌的分类状况。其次,是讨论其生物学特性。第三,介绍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及耐药谱型。第四,介绍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并附有感染病例,使细菌检验人员了解各种革兰阳性球菌的致病作用,认识细菌检验工作在诊治感染中的重要意义。第五,介绍各种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在每篇的还较系统地介绍了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 本书主要供各级医院临床细菌专业的检验医师、临床医师和药师在诊治感染时参考,对疾病控制中心的细菌检验人员、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师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民所著的《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主要介绍了症状监测和传染病疫情预警的理论:重点阐述了H5N1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系统综述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基于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建立的发热及其症候群的监测系统对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价值:分析了发热及其症候群的不同组合对于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肺结核、麻疹的早期识别效能,筛选出了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和较高阳性预测值的发热组合,为早期识别出呼吸道传染病并给予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判断工具。本书还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预警模型在传染病预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社区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疾病的识别与转诊机制的建立,《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软件的功能、使用和维护。《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是一本学术
刘民所著的《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主要介绍了症状监测和传染病疫情预警的理论:重点阐述了H5N1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系统综述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基于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建立的发热及其症候群的监测系统对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价值:分析了发热及其症候群的不同组合对于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肺结核、麻疹的早期识别效能,筛选出了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和较高阳性预测值的发热组合,为早期识别出呼吸道传染病并给予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判断工具。本书还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预警模型在传染病预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社区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疾病的识别与转诊机制的建立,《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软件的功能、使用和维护。《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是一本学术
《结核病感染控制与护理》作者綦迎成、孟桂云以结核病的控制和护理为切入点,对结核病流行趋势与传播因素、结核病感染控制措施、医院重点部门的结核病感染控制、结核病消毒隔离技术规程、结核病控制中护士的角色、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儿童结核病的护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特别是对感染控制的流程、规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核病感染控制与护理》既适于结核病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血液制品工作中相关医护人员参考阅读,又可作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教材、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是由13所医学院校、科学研究和医疗机构的基础与临床医学专家共同编写的大型参考书。全书分三部分,上篇为总论,阐述病毒的基础理论;中篇按病毒分类分别介绍各种人类病毒,主要内容为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基础内容,并密切结合临床;下篇则侧重临床,介绍临床各科病毒或与病毒相关的疾病。三篇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编委及大部分编写者均为我国从事病毒研究卓有成就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引用的参考文献以近5年发表者为主,书后附有中英文索引,便于查询。 本书适用于从事病毒基础研究和临床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以及研究生参考,也可作为医学院校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图书馆藏书。
刘民所著的《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主要介绍了症状监测和传染病疫情预警的理论:重点阐述了H5N1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系统综述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基于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建立的发热及其症候群的监测系统对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价值:分析了发热及其症候群的不同组合对于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肺结核、麻疹的早期识别效能,筛选出了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和较高阳性预测值的发热组合,为早期识别出呼吸道传染病并给予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判断工具。本书还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预警模型在传染病预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社区发热和腹泻疑似传染病及重症疾病的识别与转诊机制的建立,《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软件的功能、使用和维护。 《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传染病疫情预警》是一本学
本书是我国本《实用传染病病理学》专著,全书60余万字,图片200幅,共10章。书中涵盖了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及寄生虫等所致重要传染病病理学;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防生物战军事病理概况;现代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电镜图谱介绍了重要医学微生物超微结构。全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注重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实验相结合;全面反映了传染病病理学研究的新成就、新观点;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适用于科研、教学及临床;是一本基础应用科学价值较高的医学专业参考书。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病理学、传染病学、军事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及兽医学等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也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及临床医师等进行学习的参考书。
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陶可胜等医师根据多年临床和科研实践,充分考虑目前临床医生、患者的现状和需求,并参考外大量文献所编撰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专著。全书内容包括幽门螺杆菌的一般特性、流行病学、相关、诊断、治疗、预防等,同时还介绍了他们的临床经验体会。 该书于2005年出版版,2010年出版第二版。 本书为第三版,共分为二十二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的进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和非上消化道疾病等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中西医治疗、小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等,附有外专家达成的共识意见、主要参考文献。本书既是一本医学专论,又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反映了当前外诊治幽门螺杆菌
《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的主编是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分四篇共42章。篇~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讲述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感染微生态学特征及预防处理方法。第三篇包括第31~35章,详细介绍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篇包括第36~42章介绍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无菌.悉生动物的培育与应用。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病因,而且与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皮肤病、眼疾病、口腔疾病、肿瘤等也密切相关,且正在不断深入研究之中。 本书主要由从事幽门螺杆菌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主,并组织有关专业的学者共同执笔。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分别介绍幽门螺杆菌细菌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下篇为各论,全面介绍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当前有关幽门螺杆菌方面研究的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螺杆菌与肝病等。全书文字流畅、内容全面、新颖实用,可作为消化内科医师及有关医师较为实用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