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图解手术配合丛书》之一,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与手术配合,基本按照手术用物准备、手术体位、消毒铺巾、手术配合及特殊关注点的顺序予以介绍。重点突出手术配合部分,对手术步骤配以解剖、器械及具体操作的图解,循序渐进,图文并茂。本书作者均来自于临床一线,所介绍的手术方式及术中配合技巧也来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指导。全书强调整理护理观念,关注手术配合技能,为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包括血管外科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操作,如胚胎学、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凝血机制、血管调节、血管外科影像学、围手术期处理等。各论主要包括动脉闭塞症、动脉瘤、静脉闭塞症、静脉瘤,以及动静脉先天性病变、损伤,静脉倒流和回流障碍,还有血管替代物、假肢等。本书重点介绍近期有关血管外科重要疾病研究的成果,以及处理的新进展。
21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对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治潜趋共识。从血管性疾病的系统性、整体性考虑,提出了泛血管疾病(panvascular diseases)的概念。这对泛血管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从系统生物学整体观,以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变及受累靶器官的影响为主线来认识、理解、探讨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及其相互关联与转归,从而在疾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个体、人群及它们所处内外因素等,找出不同层面系统中如何进行"重构与稳态"这一动态平衡过程的关键,同时制订个体化诊治方案,达到血管健康或稳定的亚健康,整体提高民众的身心健康水平。本书共分总、各论两篇,*篇从血管的"本构与重构"、"生态与稳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普通与特殊"和"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述泛血管生物学、流行病病因学、
临床医师的进步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在有限的培训周期内,应尽可能多地接触患者、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医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基础广泛的专科知识体系,掌握在繁杂的临床信息中抽丝剥茧、发现诊断线索、合理解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能力,逐步建立起符合临床实践规律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对于一些典型病例、疑难病例、争议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帮助专培医师集思广益、开阔眼界,借鉴其他基地、其他医师的意见,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病例集收集了自卷出版以来专科培训大查房中讨论的疑难病例,非常有教育意义,对专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培训有较大的帮助,也是心血管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血管外科是跨学科的新颖医学科学,早在六十年代就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医疗事故和官司的时常出现,人们迫切期待有关针对血管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专业书籍,指导和完善临床治疗工作,避免一些不良事件发生。本书将针对临床中常见的血管疾病在手术和介入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论述,重点讨论如何预防及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理。
本书是**部关于开放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书籍。每个章节都分为两部分,分别详述开放手术技术和血管内技术。所有章节都由这一领域神经外科、神经病学和介入神经放射学等不同知识背景的权威撰写而成。本书涉及神经血管疾病的广阔范围,从基础血管解剖到*复杂的疾病及**、**创新性的治疗方法
血液净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学科。危重急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既与传统血液净化治疗有共同之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理念和特点。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危重急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专著。全书分五大篇,包括血液净化的原理与设备、治疗模式、抗凝方案,肾脏疾病、非肾脏疾病、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以及特殊人群危重急症的血液净化治疗。从临床到基础,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问题到治疗用药,从 肾内 到 肾外 ,从 常见 到 特殊 ,为肾脏病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等多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从事血液净化治疗工作及肾脏病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各系统疾病相关学科领域的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除了强调基础知识、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和治疗策略外,还介绍了近年来笔者提出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支架置入的新术式,可供临床借鉴,例如抑制支架随心跳而移动的新方法,既安全,又有效,以及“接力”式支架置入方法和SKB技术置入支架等。本书精选了25例不同开口病变的病例,逻辑性地阐述了开口病变的治疗策略和操作技巧,并对每一例的实际操作进行了详尽的点评和解读。
本书针对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将主动脉夹层、胸部、胸腹部、腹主动脉、末梢动脉及腹腔脏器动脉瘤、血管炎、末梢血管疾患等血管疾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术式及辅助手段的选择,术后管理的要点,简洁概括,引用了大量珍贵图片、图表,具有临床实用性。对心脏血管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急诊科及ICU医生、手术室护士及相关研究人员和学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和淋巴的生成,这些不仅为肿瘤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还提供大量的生长因子和存活因子,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转移。自从20世纪美国的Folkrnan教授提出 切断血管饿死肿瘤 的假说以来,各国学者纷纷开展有关的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抑制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生长是目前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广为应用的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我国罗永章教授在Folkman教授研究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基础上,改用酵母菌为载体,重新进行了结构修饰,并成功地解决了蛋白质复性这一难题,建立了每批次生产千克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先进工艺。从2001年进入临床研究以后,特別是进入多中心双盲对照与NP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川期试验以后,进展迅速,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提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要有效的领导,这种领导支持来自于医疗机构的许多方面,包括治理层领导们、临床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处于领导职位的人的支持;质量与安全更扎根于每位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当医生与护士评估患者的需要并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的内容毫无疑问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如何做到切实改进质量,以帮助患者并降低风险。同样,管理者、辅助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通过北京市《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的学习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与医疗安全的目的。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进展,脑小血管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已日渐广受关注。目前,国内鲜有阐述脑小血管病方面的书籍,故本书就这一领域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将深刻剖析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防治等内容,全书分为四篇,共十七章。四篇包括:总论、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常见脑小血管病和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其主要内容包括:脑小血管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病治疗和管理;动物模型腔隙和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对脑小血管病领域进行了全面前沿的阐述,为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由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々家汀基尧、朱诚和罗其中教授组织旧内70多佗有关专家,在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同的具体旧情,引进和吸收了国外颅脑创伤临床牧治新慨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编写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神经外科医师在治疗颅脑创伤患者过程中具有全面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次修订冉版除吸收和增加近几年各专题*内容外,还对第2版原有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从向使全丰富的内容更加适应学科的新发展和旧内的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 读者对象:各级医院神经外科医lJ巾及医药院校冲经外科专业研究生。
近20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长足进展,神经外科的 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神经外科古老的一个分支,颅脑创伤外科在不断涌现的新的 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推动下,从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到诊断、治疗理念都发生了许 多革命性的变化,成为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为了使从事颅脑创伤诊疗工作的神经 外科同仁;隹确把握不断更新的知识,尤其是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程序,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来自全国80余位神经外科专家学者认真总结当前国内外颅脑创伤 领域的*进展,结合作者本人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编撰了此书。 本书共约90余万字,200余幅插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 趋势、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技术,重点突出科学性、规范化的诊治原则,同时 兼顾当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热点,所涉及的内容,既保留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共分为六篇58章,分别是总论和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微创心脏外科,全面介绍了心血管外科常用诊断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原则、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各种疾病的概况、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以及心血管外科常用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治等,此外,还介绍了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新进展如机器人心脏手术,附录收入了与心血管外科疾病有关的多种检查正常参考值,可供各级医院心血管外科医师、进修生及研究生和医学生参考使用。
本书由我国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教授、我国知名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建教授和谷涌泉教授主编完成。 全书共五篇56章,系统地介绍了血管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动脉外科、静脉外科、腔内血管外科及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与其他疾病等内容。本书内容权威、全面系统,图文并茂,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各级外科医师,尤其是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医师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