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图解手术配合丛书》之一,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与手术配合,基本按照手术用物准备、手术体位、消毒铺巾、手术配合及特殊关注点的顺序予以介绍。重点突出手术配合部分,对手术步骤配以解剖、器械及具体操作的图解,循序渐进,图文并茂。本书作者均来自于临床一线,所介绍的手术方式及术中配合技巧也来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指导。全书强调整理护理观念,关注手术配合技能,为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本书引进自 ELSEVIER 出版集团,是一部全面介绍血管外科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 28 章,书中所述均基于真实病例及术者经验,并配有多张手术前后高清照片及手绘插图,生动描述了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各项临床策略,同时阐明了重要概念及技巧,使得手术步骤阐释浅显易懂。著者在腹主动脉瘤、内脏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并发症等方面有独特的观点与技术,在很多手术方面的一些小技巧也非常实用,是著者在大量实践与创新基础上的理论总结。本书内容实用,阐释简明,图片丰富,对国内从事血管外科工作的医生很有帮助,既可作为住院医生和刚入门的外科医生的指导书,又可作为中高级外科医生了解新技术的参考书。
《心律失常基础:12导联心电图》是一本适合心电图初学者自学和巩固基础知识使用的学习和练习教程,自初版问世,多年来广受欢迎,数十万读者在开始学习心电图时成功地使用了本书。书中所讲述的概念以一种灵活、渐进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可以进行基本电生理学问题、波和波的测量、节律分析以及五大类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自测或课堂学习。本书附录部分包括心脏解剖和生理学、12导联心电图、12导联的基本讲解以及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学。大多数章节中都包含有心电图节律条练习,为学生提供广泛、现实的实践练习,这是培养心律失常解释技能的重要因素。
21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对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治潜趋共识。从血管性疾病的系统性、整体性考虑,提出了泛血管疾病(panvascular diseases)的概念。这对泛血管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从系统生物学整体观,以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变及受累靶器官的影响为主线来认识、理解、探讨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及其相互关联与转归,从而在疾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个体、人群及它们所处内外因素等,找出不同层面系统中如何进行"重构与稳态"这一动态平衡过程的关键,同时制订个体化诊治方案,达到血管健康或稳定的亚健康,整体提高民众的身心健康水平。本书共分总、各论两篇,*篇从血管的"本构与重构"、"生态与稳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普通与特殊"和"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述泛血管生物学、流行病病因学、
★国际化的作者梯队:由Universitair Ziekenhuis Brussel、北京协和大学、台湾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附属医院、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及国际血液净化领域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编写,铸就本书的高规格、高品位以及高内涵的特点。 ★业界鼎力推荐: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管向东教授做序。 ★前沿的理论视角:立足于重症医学领域,以血液净化学为着眼点,历时两年,动态追踪国际*前沿的理论进展,进行全方位的内容梳理,保证血液净化学的治疗理念迈上新高度。
临床医师的进步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在有限的培训周期内,应尽可能多地接触患者、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医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基础广泛的专科知识体系,掌握在繁杂的临床信息中抽丝剥茧、发现诊断线索、合理解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能力,逐步建立起符合临床实践规律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对于一些典型病例、疑难病例、争议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帮助专培医师集思广益、开阔眼界,借鉴其他基地、其他医师的意见,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病例集收集了自卷出版以来专科培训大查房中讨论的疑难病例,非常有教育意义,对专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培训有较大的帮助,也是心血管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没有沿袭传统教科书以病种分类的编排形式,而是以现代血管外科各个领域的进展和技术特点为核心,阐述血管外科基础理论、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等热点和亮点问题,同时总结传统治疗技术的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概念和理论,鼓励开拓新技术,特别是血管腔内技术。 本书分为基础知识和围手术期处理、动脉瘤疾病、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和淋巴系统疾病、血管创伤及血液透析通路等6个部分,共88章,重点介绍动脉疾病的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作者试图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分析临床效果,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现代血管外科治疗学的优秀参考书。
血管外科是跨学科的新颖医学科学,早在六十年代就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医疗事故和官司的时常出现,人们迫切期待有关针对血管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专业书籍,指导和完善临床治疗工作,避免一些不良事件发生。本书将针对临床中常见的血管疾病在手术和介入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论述,重点讨论如何预防及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理。
本书的内容与特点为:1. 全书四十九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主动脉及周围血管影像诊断,下篇为主动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但以下篇为主。安排上篇的原因为,影像学诊断是介入治疗的依据与重要基础,作为治疗者必须掌握。2. 上篇的重点在于对于各种疾病而言,不同放射检查的优势与选择,各种影像学的表现与特征。3. 下篇按不同的疾病展开内容,以介入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材以及患者准备、介入治疗过程、并发症、疗效评价与随访等结构安排,强调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提炼。4. 重要与复杂疾病安排"特殊病例介入治疗"的内容,以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总结。故从整书而言,涵盖疾病全,强调临床,结构规整、对称,非常适合读者理解与掌握。作者购书1000册。
本图谱积累了作者多年的丰富经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技术细节,对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相对于版,本书增加了关于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技术的全新章节。根据新出现的手术或辅助性技术对手术方法也做了全面修订。各类血管疾病相关的自然史、诊断、手术适应证等内容写在每章的简介中。
本书适用于每一位心血管麻醉和手术的医生,以及负责心血管手术病人重症监护的医护人员。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了治疗原则、器械、技术和方案等方面的基本指南。 本书中有关心血管外科与麻醉方面的许多*进展一目了然——从常温体外循环管理和非停跳技术到区域麻醉和快通道——集所有为一体,使查找和应用这些关键信息十分容易。 本书特点: 简洁全面的概括:突出了围心脏手术期和麻醉管理与技术中重要的问题,为您迅速地做出临床判断,避免围手术期潜在地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的工具。 新技术介绍:包括快通道、食道超声、区域麻醉、血液保护、非停跳心脏手术、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移植和冠状动脉与瓣膜病外治疗的新观点等。 循证医学基础:每个临床建议有循证医学的依据,指南来自大量专家文献的汇总处理。 本后指南:帮
本书为讨论颅脑重症及其并发症的专著,共分30章。全书行文力求深入浅出,论述严谨,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映近代神经科学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方法,10余年中多次修改充实,始付样问世。经过多位专家教授审阅,对21世纪从事神经外科、神经科、创伤科和颅脑重症监护医疗的中青年医师救治颅脑重症,处理复杂并发症,对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的继续教育,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本书的内容与特点为:1. 全书四十九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主动脉及周围血管影像诊断,下篇为主动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但以下篇为主。安排上篇的原因为,影像学诊断是介入治疗的依据与重要基础,作为治疗者必须掌握。2. 上篇的重点在于对于各种疾病而言,不同放射检查的优势与选择,各种影像学的表现与特征。3. 下篇按不同的疾病展开内容,以介入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材以及患者准备、介入治疗过程、并发症、疗效评价与随访等结构安排,强调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提炼。4. 重要与复杂疾病安排"特殊病例介入治疗"的内容,以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总结。故从整书而言,涵盖疾病全,强调临床,结构规整、对称,非常适合读者理解与掌握。作者购书1000册。
本书是胡涛教授从事冠脉介入治疗以来的临床感悟,主要是关于CTO PCI的治疗体会。从医师的角度阐述了手术技巧、手术病例、实战经验、术后思考、复盘学习等。将复杂的概念用自己的理解和通俗的语言加以介绍,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CTO开通指征、PCI的时机、关于新技术新器械、关于双侧造影、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TO开通的时机、关于造影剂用量、套路和基本功、关于退侧支导丝室需要MC保护、关于主动迎客技术、关于操控技巧、关于支架脱载、关于药物球囊、支架的适应证等,使低年资手术大夫也容易理解接收,旨在使CTO介入治疗再普及、再规范、再提高。
翟晓波、李晓蕾著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相关问题--病例与评析(精)》共收录了72个发生在心内科的案例,均为原发心血管疾病发生了变化,包括心脏破裂、肾功能不全加重、肝功能不全加重、严重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恶化、心衰加重、上消化道大出血、脑梗死、脑出血、洋地黄中毒、严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严重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严重低钙血症、突发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本书作者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其中存在的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的用药相关问题,如违反禁忌症、有害的相互作用、给药剂量、频率、疗程不恰当、适应症不适宜、配伍禁忌等。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手术技巧及围术期处 理(精)》是编者曲乐丰在总结自己3000余例颈动脉内 膜斑块切除术(CEA)经验的基础上,对颈动脉内膜斑 块切除术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处 理、常见问题、特殊病例处理六个部分,做了全面系 统地阐述,并围绕成功完成CEA的实用技术与理念,直 接、简要介绍了CEA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本书图片精 美,实用性强,可供各年资的外科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由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々家汀基尧、朱诚和罗其中教授组织旧内70多佗有关专家,在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同的具体旧情,引进和吸收了国外颅脑创伤临床牧治新慨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编写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神经外科医师在治疗颅脑创伤患者过程中具有全面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次修订冉版除吸收和增加近几年各专题*内容外,还对第2版原有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从向使全丰富的内容更加适应学科的新发展和旧内的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 读者对象:各级医院神经外科医lJ巾及医药院校冲经外科专业研究生。
提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要有效的领导,这种领导支持来自于医疗机构的许多方面,包括治理层领导们、临床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处于领导职位的人的支持;质量与安全更扎根于每位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当医生与护士评估患者的需要并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的内容毫无疑问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如何做到切实改进质量,以帮助患者并降低风险。同样,管理者、辅助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通过北京市《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的学习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与医疗安全的目的。
本书作者参考靠前外近期新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较系统地阐述了颅脑损伤基础与临床的近期新进展。全书分上篇概论和下篇各论,共16章,内容涉及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不但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当今靠前外有关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疗法,同时着重全面介绍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且适当地介绍了中医脑病临床诊治经验。本书注重理论科学性、优选性与临床实用性相结合,适于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14章,按照Wener和Suen的*方法,配合300余幅彩色插图,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从分类、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论述。可供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激光科、小儿外科等专业的中高级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修医师等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本书是关于介绍“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他中间性血管肿瘤、上皮样血管肉瘤、脉管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发病机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原因、脉管畸形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为推动我国颅脑损伤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邀请了国内几.十家医院的近百位作者,对《现代颅脑损伤学》第1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大幅度增加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新进展,包括警发性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的新见解、神经损伤分子生物学、药物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诊治新概念和新技术、神经干细胞技术、神经细胞凋亡、亚低温脑保护基础与临床、超深低温脑保护技术、脑损伤修复再生研究方法学等相关内容,使得书中内容更能反映出当今国内外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成果。 全书共60章,约110万字,内容涉及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不但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当今国内外有关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疗法,同时着重全面介绍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基
《Bailey & Love's Short Practice of Surgery》是一部经典外科学著作,为医学本科生和受培训外科医师的基本教材。该系列教材内容综合、全面,几乎覆盖了外科所有的领域;语言凝练、明快,布局层次分明、图文并茂,极富阅读性,书中配有大量(1000余幅)的临床彩色与黑白图片、临床精要、学习要点,使读者易于阅读、理解与掌握。该教材可供全国高等学校或医药院校八年制(或七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及青年外科医生使用。 本书有异于其他著名外科书籍之处,是其可读性很高。该书一直保持其优良传统,利用书页底部的空间简介外科重要人物,或讲述有趣和有历史价值的外科事件,以增加阅读时的趣味。每章节起始都注明学习目的,使读者更容易明白和掌握课本的内容。书内更有大量图表,帮助读者吸收课本中的知识。此外,更通过以普通字体印出材料,和以小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共分为六篇58章,分别是总论和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微创心脏外科,全面介绍了心血管外科常用诊断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原则、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各种疾病的概况、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以及心血管外科常用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治等,此外,还介绍了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新进展如机器人心脏手术,附录收入了与心血管外科疾病有关的多种检查正常参考值,可供各级医院心血管外科医师、进修生及研究生和医学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