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 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由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彭承祖(1871-1949,字子益)所著。彭先生一生精研医理,在游历京师任职清朝太医院期间,阅读了大量秘藏在宫廷中的典籍,逐渐形成了 圆运动 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学术体系源于《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先生晚年所强调的 古中医学 是指晋、唐以前的中医学。先生著书立说,开宗明义,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平衡。其历年多部著作成为太原、北平、成都、重庆等地的医学教材。在西学东渐、中医生死存废的历史关头,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后继人才。 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李可先生生前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评价极高,认为此书 找到了古中医传承断层的脉络 , 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 医医病书 。李可先生尊称彭子,认为他是 中医复兴之父 ,是 继医圣张仲景之后
胡希恕(1898-1984),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其学说贯穿大论诸条,于临床每多实效。本书是根据先生生平*后一次讲授《伤寒杂病论》(以明代赵开美本核校)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此时其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读文章著作,大意虽能知晓,但其细节处仍嫌模糊,现在闻其亲自讲解,自比看文章更进一步,特别是讲解中的一些 闲话 ,更多启发之处。书后附有讲方证的内涵和讲柴胡剂的应用两讲,并编制有条文索引、方剂索引。
郝万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论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在中医界享有很高声誉。首版《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于2008年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多次重印,成为学习《伤寒论》的之书。本书系在首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郝万山教授近十年来新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感悟,力求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本次修订还增加部分郝万山教授精彩讲课录音,以二维码形式随文标出,读者扫描二维码后即可聆听名师的讲课,了解名师的授课思路和语言风格,增加亲切感,对学习理解《伤寒论》大有裨益。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 《辅行诀》整订稿 (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精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 五味化生 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本书以明代顾从德刻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蓝本,参考清咸丰二年(1852年)金山钱氏守山阁本和其校勘记,以及相关典籍等,进行校勘。本次重刊仍按我社1963年本,书中保留王冰注和新校正语。本书可作为中医学者及爱好者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 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 病机方机解伤寒 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中医儿科学基础,完整介绍儿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儿童保健部分,系统介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知识。各论中医儿科学临床部分,介绍各类常见疾病,重点介绍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知识和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和诊治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每章节内容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对接,增加 执业考点 提示,以便学生重视和掌握。每个疾病都设有案例训练,每一个病案都列出了现代医学的处置方案,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教学需要,本教材制作了PPT教学辅助材料及习题答案,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随时进行浏览和学习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 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进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 小白 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列入胡希恕医学全集。本书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解《伤寒论》原文,下篇讲解《金匮要略》原文,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
《本能论新解》乃基于郭生白大师、大医授课实录和郭达成院长的临床和养生实践,阐明了郭老及嫡系传人郭达成院长的中医心悟,破解了《伤寒论》核心密码,并融会贯通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和本能系统医学养生实践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有很高的出版价值。分上篇生白《本能论》和下篇达成《本能论新解》篇。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经》组成,焉我国现存*早的中医典籍,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之渊薮,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之瑰宝,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不可动摇的科学地位。 《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所论内容十分广博,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养生防病、经络腧穴、针道按摩、运气学说等,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中医学内容,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 《灵枢经》共十二卷,八十一篇,是《素问》的姊妹篇,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特别是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记载和阐述更焉翔实和丰富,焉后世针灸学的
目前国家重视中医的发展,若要真正继承、发展中医,仍要遵循中医的基本原理,而中医所有防治疾病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原理之上的。本书分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医的发展渊源及行业现状,提出了中医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运用通约的语言揭示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各论部分展示了基于中医基本原理及现代医学、生物学等知识提出的新医学体系。针对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逐一分析其治疗现状,揭示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进而提出防治方法。全书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临床,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
本书是一部临床使用性较强的现代针灸单穴疗法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王氏平衡针疗法的作用机制,中篇是穴位部分,介绍了作者常用的特效穴位的名称、定位及取穴原则等,下篇是临床部分,重点介绍了平衡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
本书为唐人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女、伤寒、小儿等共三十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等方面尤为详悉。该书内容广搏,收载了我国唐代以前大量的珍贵材料,涉及到现代医学的药物学、传染病学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隋唐以前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和辉煌成就,对后世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为中医张大昌先生遗著的合集。张大昌先生的关门弟子陈志欣将其所藏遗稿,选择保存完好的做蓝本,校对出版,供大家研究、学习。遗著共有19个部分,基本囊括了全部著作。如《医统心法一册》医理部分论述;《医诀》诊断学的总结;《二十四神方》《处方正范》处方之总诀;《药性四言韵语》药物部分:《三十六脉》用表式文体,简而精的总结出了脉的宗旨。以上部分著作,具是理、法、方、药总诀式代表作,体现了先生的经家学术思想,义理深奥,语言精辟。这次再版,均是两种以上稿本,相互参照,相互校对,尽量保持原稿原貌,有变动或有不一致的均加注说明。
本书是刘力红教授继《思考中医》之后的另一部个人著作。 近年来,刘力红教授从不同角度倡导 做好健康责任人 ,并介绍了诸多具体践行方法。本书将刘力红教授的微博、微信及一些演讲,以《大学》的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次第纲领各文。希望大众能透过对生命的如实认知,通过内 (性、心、身)外(天、地、人) 三和 的调适与养护,使生命处于良好的状态。作者因著作《思考中医》、主编《中医名家绝学真传》、整理出版《黄帝内针》及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挖掘民间优秀中医流派、弘扬播传统文化及中医理念而蜚声海内外。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高度评价刘力红博士对中医的贡献,赞曰: 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本书是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赖梅生博士践行《黄帝内针》的临床案例与心得体会。其通过对运用 黄帝内针 诊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详尽分析,把诊治思路向读者娓娓道来、精细阐释,尤其对思考过程和细节进行辨析、展现,剖析了黄帝内针四总则等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在痛证、瘙痒、内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中,有助于学人从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内针的知识体系。
耳穴疗法是自然疗法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本书围绕耳穴的分布规律、机制、功能、操作方法等,通过一幅幅病例诊断照片、深入浅出的文字向读者直观地呈现了常见病症的耳穴诊疗反应,体现了耳穴治疗在健身、防病、治病中的应用,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