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是 董氏奇穴治疗学基础 ,首先复习了应用董氏奇穴治疗,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如:奇穴穴位定位及治疗原理、太极全息定位(太极对应)、体应针法、董氏奇穴手法等。下篇为 董氏奇穴各科治疗学析用 ,介绍了实际的各科治疗,共分七章,包括痛症、内科病变(脏腑疾病)、头面颈项、五官科、妇儿科病、皮肤外科、其他疾病。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治疗学,包括了杨维杰个人研究,以及应用十四经穴、奇穴的精华,并融入了董景昌教授及作者的临床经验,极具实用性。
郝万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论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在中医界享有很高声誉。首版《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于2008年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多次重印,成为学习《伤寒论》的之书。本书系在首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郝万山教授近十年来新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感悟,力求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本次修订还增加部分郝万山教授精彩讲课录音,以二维码形式随文标出,读者扫描二维码后即可聆听名师的讲课,了解名师的授课思路和语言风格,增加亲切感,对学习理解《伤寒论》大有裨益。
本书根据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其2014 2018年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开展的49场临床现场教学视频整理而成。全书共分49讲,涉及内科、儿科、妇科及肿瘤等十多个病类400余个病案。每一讲分两部分:*部分为现场诊疗讲析,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对患者的诊疗过程。第二部分为现场答疑,记录了现场学员的提问与熊教授的解答情况。
《本能论新解》乃基于郭生白大师、大医授课实录和郭达成院长的临床和养生实践,阐明了郭老及嫡系传人郭达成院长的中医心悟,破解了《伤寒论》核心密码,并融会贯通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和本能系统医学养生实践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有很高的出版价值。分上篇生白《本能论》和下篇达成《本能论新解》篇。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 病机方机解伤寒 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点穴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不用打针吃药,无痛苦无副作用,仅凭双手在患者体表的穴位上,揉压点打迎随补泻,就能够达到祛邪扶正、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添了新的章节,分为上、中、下篇。上篇为基本理论,即绪论、点穴的原理、手法及保健法、临证注意事项,十四经络循行、病候、常用腧穴、经外奇穴及点穴的处方配穴、手法的临证应用等章节。中篇为小儿脑病特辑,小儿脑病的认识、辨析、治疗案例等。下篇针对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杂病等疾病,按病因、症状、辨证施治、处方配穴论证治疗。本书的点穴内容简单实用、易掌握,安全、绿色、有效,是每个家庭不可多得的一种医疗预防保健方法。
本书是经方大家王付教授使用经方合方、 十八反 用方经验的专著,介绍了近200首经方在临床上的使用经验,其中方歌、功用、主治、解读、案例等突出新理念、新视野、新境界、新领域、新典范; 方药解读 突出王付教授在经方使用中的新思维, 案例导读 和 案例示范 则是经方合方、 十八反 用方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体现了王付教授娴熟的经方使用经验和高超的临床诊疗能力。本书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院校在校师生及临床医生学习、掌握、运用经方合方、 十八反 配伍用药辨治各科杂病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从研习经典、跟师笔记、临证验案精选三部分向读者分享笔者在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中研习中医,跟师临床的心路历程与收获,重点突出其 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 学术特点,以期帮助读者参悟经典著作和提高临证水平。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中医临床丛书自面市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本次是我们从106种古籍中选出30种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1、本次选出的古籍为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订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记和注释。4、在装祯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风格的基础上,以精装版面市,在版式上也为了方便读者而重新设计。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师,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被中医界视为之书。原书共分七期,为便于读者阅读,此次重订对其顺序作了调整,并根据文义拟定篇名,分别为药物篇、方剂篇、医论篇、伤寒论篇、医案篇。
为了继承和发扬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弘扬刘老博古通今的治学精神,更好地推动经方临床运用,我们精选了能反映刘老 治伤寒 用经方 妙用药 精临证 的医论文章、医话笔记,经撰次整理,辑而成帙,名为《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本书突出反映刘老提出的 方证相对论 辨证知机论 古今接轨论 水证论 火证论 湿证论 痰饮论 气机论 攻邪论 脾胃论 肝病论 等学术观点,以及善用经方,妙用时方,创制新方,精于用药的临证特色,汇集了刘老行医60余年的学术经验和心血结晶,贯彻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通过阅读刘老书稿,读者可窥其学术经验之一斑,并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刘老的临证特色和诊治经验。
四时脉法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脉法,在《黄帝内经》中只留下其名与简约的四时脉象描述,在《史记 扁鹊仓公传》中仓公的不少诊案都运用了四时脉法,甚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有提及此脉法,但是对于如何具体运用却已经失传。现在通过樊佳如和吕俊知两位作者的通力合作,在理论构建和临床验证的结合下,终于在复原四时脉法中走出关键的一步,找到了正确使用它的方法。此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案例的完美结合,让大家在学习中医时既有理论认识,又能有案例印证,学习理解四时脉法能让你理解古代中医的珍贵医案,也能使你更深入地理解 内难 论述,并且打开正确学习 内难 的门。
望诊是中医诊断*重要的方法之一,望诊中因舌象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因而形成了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舌诊。 本书结合《中医诊断学》本科规划教材内容,从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等方面,对望诊与舌诊的内容及所主病证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编者团队从多年的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300余幅具有典型特征的望诊和舌诊照片,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方便读者直观地学习运用望诊、舌诊的基本技能。 本书可作为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望诊、舌诊知识的参考用书。
《伤寒杂病论》开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和内伤疾病的先河,是中医学子必须深入学习的经典名著,其重要性无需赘述。应不断强化《伤寒论》的学习和反复验证,提高外感疾病的诊治水平。本书结合笔者的临床体验和学习心得进行深度讲解。本书系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之一,系医学博士、慈方中医馆创始人贾海忠主任医师根据平时授课录音整理而成。稿件内容丰富,对青年医生快速掌握临床实践有一定帮助。本书系统讲解了《伤寒论》原文、临床应用方药,以及作者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和临证感悟。形式新颖,主题明确,文字通俗,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实用性。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是我们历代中医临床学家认可的书籍之一。本书根据医学博士、慈方中医馆创始人贾海忠教授讲授的《金匮要略》掘藏课程整理而成的。全书分为二十二讲。按《金匮要略》的前二十二篇顺序排列,对《金匮要略》各篇原文从中西医结合临床角度,逐条讲解,每段原文分【串讲】和【要点延伸】两部分。本书紧密联系中西医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对学习经典,领会原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大有裨益。
本书系《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之一。对中医经典《温病条辨》做了全面的评注。书中针对每条原文采用 提要 、 注解 、 评注 形式,对某些重要方证条文,结合临床,后附笔者及吴鞠通等古代医家所治医案,并加按语剖析之。本书结合笔者学医四十年来的临证体会及学习之悟,对《温病条辨》条文内容的理论意义、方药使用及临床所治病症进行分析和阐发,详略结合,较全面的揭示了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启迪思维之用。广泛适用于中医学生、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生,或中医爱好者。
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系医学博士、慈方中医馆创始人贾海忠教授根据平时授课录音整理而成。丛书共5本,包括《脾胃论》临证解读、《医林改错》临证解读、《医贯》临证解读、《伤寒论》临证解读、《金匮要略》临证解读。本书为《医贯》临证解读分册。《医贯》以保养 命门真火 贯串外理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很大。作者赵献可在当时条件下还活到91岁,可见他的学术思想在指导他的养生方面,有显著效果。本次解读也是让中医古籍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医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廖厚泽承系峨眉临济医学之传承,毕生精研《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到见解与临证用药体系,指导临床,疗效显著。其后学弟子,在整理廖厚泽先生多次讲学资料的基础上,汇合临床带教指导,与先生口传心授内容,整理合集成书。本书上编以罗非集饬之先师北京医科大学讲座为蓝本,润以其随师临证指导、课徒入室见闻;下编以廖厚泽生前未刊之著述为主,汇集山东新汶王高银师叔、廖育群师兄等相关文章,以期展现峨眉丹道医学学术之全貌。此次新加入部分手稿,并结合读者反馈进行修订。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第1讲至第6讲为诊法篇,分别为问诊、望诊、舌诊、脉诊、闻诊、按诊技法;第7讲至第8讲为首席证篇,分别为辨证技法和综合运用技法。全书以中医诊法和辨证技法的实践操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及大量图片来阐述深奥的诊断技法,并从望、闻、问、切四诊操作、辨证技术、综合运用等方面,全面阐述诊断技法操作与注意事项、诊断技法内容、诊断技法训练及案例分析等,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诊断技法的意义与内涵,了解病证的病位、病因、病性,从而规范中医临床技能操作,有效地改善临床动手能力,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力求使学习者真正从中医入门再登堂入室到完全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