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大量彩图介绍了临床常用针灸镇痛的经络和穴位,包括针灸的方法、入针深度和要点,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后半部分以大量解剖示意图的形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全身扳机点的分布以及镇痛范围,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二。书后附录部分除了对扳机点、常用镇痛穴位等进行索引外,还介绍了针灸穴位定位方法等。
本书主要阐述了《黄帝内经》治神理论指导下针刺通小周天的方法。核心是以针御神,以神调气,或气聚丹田,以补元气,或通任督,疏经络,进一步达到气至病所,从而做到 气至有效 而治病;亦可以针演道,通周天,来养生延年。这是针灸学的灵魂,是*上乘的针刺方法。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飞龙针法的灵魂,本书介绍了中医养生法 真气运行法 以及与真气运行法相关的古代内丹术的练习方法;精选了飞龙针法中*为重要和常用的十八个穴位进行精讲,公布了作者发现的通小周天的两个重要的穴位公孙与阳池;精讲了八套针方以演示飞龙针法的应用。另外,介绍了古今流行的*常用的十二针方,公布了《黄帝内经》中人迎脉口脉法在针灸学中的应用,以及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本书适合针灸专业人士及有中医理论基础者研习使用。
书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心得,既有每个疾病之特效(单穴)用穴,也有特效对穴,这些皆为临床运用之精华,精穴疏针之典范,所用皆为作者之临床实践经验。而且每个疾病还有特效精典组方用穴,可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患者,是针灸临床非常实用的治疗用书,可作为针灸治疗之宝典,临证查阅,适合针灸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本书包括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慢性病选穴配方;外科常见病的选穴配方,内容涵盖诸运动系统常见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皮肤病的选穴配方;妇科(男科)临床常见疾病的选穴配方;儿科临床常见疾病的选穴配方;五官科系统疾病,涵盖了耳鼻喉科以及眼科临床常见疾病的选穴配方;诸脏腑疾病辨证分型后的选穴配方;常用针灸临床经络腧穴歌诀,此部分有助于辅助临床医生快速选穴配方。
圆利针疗法是根据古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具的特殊形态和其作用为基础,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理论为指导,对针具形态加以改进,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运动学知识来确立针刺点,运用针灸的合谷刺针法针刺,从而形成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本书是一部治疗软组织损伤浅筋膜松解的特效医疗方法的专著。作者通过分析引起患者疼痛的姿势或动作中的参与肌肉来确定其中受损的肌肉软组织,采用超微针刀松解,运用四大理论(杠杆理论、弓弦理论、拉杆理论、链条理论)将深层的病提到浅层松解,将危险部位的病症提到安全部位松解。进刀深度不超过1cm,一般常规深度为0?2~0?5cm,使针刀松解达到无风险。因其进刀深度浅,作者发明了超微针刀枪,使针刀医疗变得更加简单,极大地达到了减痛的目的。超微针刀疗法疗效立竿见影、当面见效,不用麻药和激素,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本书依据焦顺发手稿整理而成,主要讲述了焦老近50年在头针发明、研究、运用中对《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古典医籍的理解与分析。全书共五部分,先从中医的脑、中医的神、筋终针、破千古针局等维度进行了透彻阐释,然后列举了焦氏头针经典医案,其中既有国内医案又有国外医案。本书视角独特、推陈出新,论述通俗严谨、幽默风趣,给人以启发和点拨,适合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头针等专业的教师、医师、医学生参考研习亦可供中医药爱好者翻阅赏析。
本书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医学专著中最重要的著作,也是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书目。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灸论”,列叙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中篇为“灸赋”,以韵文形式阐述针和灸的关系,以及临床治疗的各项要点;下篇为“灸例”,是作者临床案例的总结,翔实描述病人的症状、艾灸的穴位及其选择该穴位配方的理由以及成效。
本书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升,认为《黄帝内经》刺皮方法至今仍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推广运用价值,值得借鉴、学习。现在我们一并整理成书,形成本书奉献给读者,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鸣、关注,共同学习、挖掘、研究、运用、提高。
针灸治疗不孕不育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佳、费用低等优势。本书系统总结了各种以西医命名的妇科不孕不育病症的中医针灸治疗特点,分门别类进行列举和归纳,通过再现病例全程治疗,将针灸的实际应用时机、不同病种的针灸治疗特色展示给读者。
本书是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赖梅生博士践行《黄帝内针》的临床案例与心得体会。其通过对运用“黄帝内针”诊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详尽分析,把诊治思路向读者娓娓道来、精细阐释,尤其对思考过程和细节进行辨析、展现,剖析了黄帝内针四总则等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在痛证、瘙痒、内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中,有助于学人从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内针的知识体系。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黄帝内针践行录》第一版中的部分医案进行了修订。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临证备查腧穴180多个,以及针灸治疗原则、针灸处方原则、针灸注意事项、常用针灸方法和常见病针灸治疗方法等内容。在各病种针灸治疗方法中又系统地介绍了中西医诊断要点、病因病机、辨证、针灸治法及取穴、方义、针法及其他针灸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西医治疗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还配有局部及全身经络腧穴图,在其他针灸治疗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电针、埋线、耳针、穴位注射、火针、浮针、小针刀、三棱针、皮肤针、温针灸、艾灸、拔罐、推拿、刺络放血、穴位贴敷、中频理疗等治疗方法。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实用性强,可供针灸专业医师、学生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基层医师参考阅读。
特定穴是针灸学的精华所在,约占全身十四经腧穴的62%,对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书的部分,以《灵枢经 经脉第十》这本针灸学祖本典籍为底本,分经络循行和经络病候两部分,解析经络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围绕各特定穴的穴位定位、功效、渊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法等展开。区分概念,辨明是非,既有学术性又具实用价值。书的第三部分,将标本、根结理论,气街、四海理论、十二经筋学说与特定穴相互比照,拓宽特定穴范畴,拓展临床治疗思路。书的第二、第三章还加入大量插图,读者可随书查看穴位图以加深印象。作者以经典医籍为据,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阐明要义,并加入临床病案说明,语言通俗易懂,医学从业者能从中获取丰富针灸知识,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普通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也可承国粹之衣钵、入针灸之堂奥。
为更好地规范应用天灸等常用灸法技术,便于对医务人员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本书收集、整理了常用的天灸方法和技术,尤其结合了三十余年开展天灸疗法的临床经验及案例分析来编写。本书在内容上除了详细介绍天灸疗法、用药特点、常用药物与使用方法、分系统辨证施灸的方法与病案分析等,还重点描述天灸选穴特色,一是包含治未病理念、阴阳五行理念、脏腑学说理念、经络学说理念、固先天之本理念与调后天之本理念;二是基础穴特色前后呼应,对应取穴;三是基础穴取穴数量与界定;四是治疗量以药量、时间来界定;五是配穴选择体现为脏腑辨证、体质辨证、以痛为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等特点。
本书共分为四章。*章主要将庄礼兴教授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来的调神针法学术观点,包括其渊源、传承、内容、操作方法以及临证应用变通加以论述;其次,借助近十年来科研工作的平台,将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形成较规范的方案;将针灸治疗癫痫、帕金森病等脑病的方法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第二章主要精选近年来庄礼兴教授团队发表的学术论文,选择治疗方法可行、临床疗效较好的部分内容加以分析讨论,使之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章为医案医话,是庄礼兴教授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学生将口述笔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还有临证过程中学生的跟师笔记,择其精华整理而成。第四章是学生将庄礼兴教授的临证经验和治疗方法,或进行验证,或加以发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论述。
针灸之法源自《灵枢》,其传承绵密久远,至今流派众多。作者深稽博考《灵枢》多年,从文字、历史、考古、临床等多方面考据其成书年代、针具演变、针刺手法的古今异同。同时借鉴二重证据法及Z新考古学成果,指出八千年前的跨湖桥人不仅发明了世界上Z早的原始机床,可以制造骨质针具,而且已经开始用针刺治疗疾病。作者结合自身习练内家拳法和禅宗修行实践,以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用考据思维解读《灵枢》,从驳杂的研究资料中剥茧抽丝,探寻出针灸理论的发展脉络。修正历史原因导致的《灵枢》理论瑕疵,勇于破除历代医家对经文的迷思和盲从,以朴素求实的精神还原《灵枢》的真意。全书分为上、中、下3篇。作者先对自己的学医经历做了回顾式分享,然后将二十多年来学习的心得笔记分类汇编,结合中《灵枢》网课内容,对《灵枢》各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