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 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教材的编写,为院校和基层的广大学习者及中医爱好者做了简要而系统的梳理,并附上常见病的诊治案例,意在引导大家洞明内针法理,树立内针思维,在实际运用中方能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王居易教授是著名经络医学专家,从事针灸临床、研究、教学工作50余载,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络医学诊疗思想,为经络医学理论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特别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在国内外经络医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由王居易教授亲自讲解其具有代表性的125例针灸医案,兼有其入室弟子的学习心得。每则医案按照不同诊次进行介绍,其中初诊以主诉、症候、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选穴的思路给予详细介绍,并在每个医案后加以解读。 在具有共性特点的一类疾病医案后附有诊后絮语,内容涉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某些特殊诊疗方法、某些穴位的特殊循摸方法、对主症症候结构的分析要点或诊疗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等。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医案记录翔实,解读精彩,内容丰富,适合针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内容。全书分为绪言,包括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包括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具体介绍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中篇,刺灸法,包括刺灸法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刺灸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下篇总论,包括针灸治疗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原则、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配穴处方和内科、妇儿科、皮外科、五官科、急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附篇参考资料,包括针灸现代研究概况、古代人体部位释义、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针灸歌赋选
本书主要阐述了《黄帝内经》治神理论指导下针刺通小周天的方法。核心是以针御神,以神调气,或气聚丹田,以补元气,或通任督,疏经络,进一步达到气至病所,从而做到 气至有效 而治病;亦可以针演道,通周天,来养生延年。这是针灸学的灵魂,是*上乘的针刺方法。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飞龙针法的灵魂,本书介绍了中医养生法 真气运行法 以及与真气运行法相关的古代内丹术的练习方法;精选了飞龙针法中*为重要和常用的十八个穴位进行精讲,公布了作者发现的通小周天的两个重要的穴位公孙与阳池;精讲了八套针方以演示飞龙针法的应用。另外,介绍了古今流行的*常用的十二针方,公布了《黄帝内经》中人迎脉口脉法在针灸学中的应用,以及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本书适合针灸专业人士及有中医理论基础者研习使用。
本书依据焦顺发手稿整理而成,主要讲述了焦老近50年在头针发明、研究、运用中对《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古典医籍的理解与分析。全书共五部分,先从中医的脑、中医的神、筋终针、破千古针局等维度进行了透彻阐释,然后列举了焦氏头针经典医案,其中既有国内医案又有国外医案。本书视角独特、推陈出新,论述通俗严谨、幽默风趣,给人以启发和点拨,适合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头针等专业的教师、医师、医学生参考研习亦可供中医药爱好者翻阅赏析。
本挂图绘制了董氏奇穴与经穴在人体的详细位置,采用奇穴与经穴左右对照的形式,且对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的穴位单独绘图。董氏奇穴虽不像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本挂图设计简洁明快,便于读者查找穴位。同时,董氏奇穴穴位的分布,在功效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本挂图配有说明书,对董氏奇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也进行了介绍,力图简单实用。 本挂图分为三个独立挂图,不易混淆,方便系统学习,且尺寸大,穴位清晰、准确,易于取穴。说明书中的解释说明文字基于临床,疗效肯定。
本书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升,认为《黄帝内经》刺皮方法至今仍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推广运用价值,值得借鉴、学习。现在我们一并整理成书,形成本书奉献给读者,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鸣、关注,共同学习、挖掘、研究、运用、提高。
本书是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赖梅生博士践行《黄帝内针》的临床案例与心得体会。其通过对运用“黄帝内针”诊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详尽分析,把诊治思路向读者娓娓道来、精细阐释,尤其对思考过程和细节进行辨析、展现,剖析了黄帝内针四总则等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在痛证、瘙痒、内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中,有助于学人从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内针的知识体系。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黄帝内针践行录》第一版中的部分医案进行了修订。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 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 为彰窦氏 灼灸 之法,传承黄帝、扁鹊、医经学派之术,柳少逸先生以《 扁鹊心书 灸法讲记》立题结集,以期 关中老医 之术得以传之。柳少逸先生解读《扁鹊心书》,亦 日夜勤求 , 洞贯其理 ,学研窦材之灸术,探讨其 当明经络 , 须识扶阳 , 大病宜灸 之奥蕴,验 黄帝灸法 、 扁鹊灸法 、 窦材灸法 于临床,并 触类引伸 之,亦 效如影响 ,并诚信诸法 非谬 。尽管其法 周身用穴 仅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临证备查腧穴180多个,以及针灸治疗原则、针灸处方原则、针灸注意事项、常用针灸方法和常见病针灸治疗方法等内容。在各病种针灸治疗方法中又系统地介绍了中西医诊断要点、病因病机、辨证、针灸治法及取穴、方义、针法及其他针灸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西医治疗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还配有局部及全身经络腧穴图,在其他针灸治疗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电针、埋线、耳针、穴位注射、火针、浮针、小针刀、三棱针、皮肤针、温针灸、艾灸、拔罐、推拿、刺络放血、穴位贴敷、中频理疗等治疗方法。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实用性强,可供针灸专业医师、学生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基层医师参考阅读。
特定穴是针灸学的精华所在,约占全身十四经腧穴的62%,对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书的部分,以《灵枢经 经脉第十》这本针灸学祖本典籍为底本,分经络循行和经络病候两部分,解析经络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围绕各特定穴的穴位定位、功效、渊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法等展开。区分概念,辨明是非,既有学术性又具实用价值。书的第三部分,将标本、根结理论,气街、四海理论、十二经筋学说与特定穴相互比照,拓宽特定穴范畴,拓展临床治疗思路。书的第二、第三章还加入大量插图,读者可随书查看穴位图以加深印象。作者以经典医籍为据,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阐明要义,并加入临床病案说明,语言通俗易懂,医学从业者能从中获取丰富针灸知识,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普通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也可承国粹之衣钵、入针灸之堂奥。
五味斋特色针法是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国家首席考官张智龙在博览群书、研习历代医家针刺手法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师承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的行之卓效的针法,包括意气进针法、意气行针法、意气热补法、意气凉泻法、深刺纳阳针法、动静针法、调理脾胃针法、养血柔肝针法等。此特色针法本着术随法出、法由理立的原则,力求将针刺手法简化明了,便于操作,提高手法的可重复性,突出大道至简。全书以针刺的进、行、留、出四个操作环节及五味斋特色针法为纲,以具体的针刺手法操作为目,详细论述针刺操作技巧与要点、特色针法的立论依据与针方思路,并辅以有效的临床案例,明晰辨治思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针刺手法均录制了清晰的教学视频,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本书内容着眼于肌肉功能评估,涉及功能神经学,并非传统的物理治疗中的肌力评定。应用肌动学(AK)肌肉测试技术是通过对特定肌肉或肌肉群施加轻柔的阻力,并结合识别各种减弱或加强反应。这些反应可用于揭示身体各系统的失衡,包括肌骨系统、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血管系统和脑脊系统。书中包含触发点技术、拮抗松弛技术等,将肌肉-内脏系统与器官-营养要素通过筋膜(也可认为是经络)联系起来。中医专业读者也可以参考学习,有助于将整骨与脊柱推拿疗法有机结合。书中包含大量的肌肉解剖图示和操作图,以及简洁清晰的肌肉测试过程。
经络、穴位是针灸学的基础,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这句针灸界的名言就说明经络的重要性。本书包括:①常见病针灸治疗取穴,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120种常见病的针灸和耳针治疗取穴。②十四经脉、穴位、常用奇穴:彩图的经脉循行遵照经典,有原文、译文;归纳各经穴位的主治概要、刺灸要点;详解每个穴位的定位和主治。③附赠耳穴图、足部反射区图:由于穴位在图上一目了然,尽在表格中介绍其功能主治。④穴位索引:表示每个穴位的彩图、文字所在页码,方便查询。
颊针疗法是在面颊部进针以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微针系统疗法,发明人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王永洲教授,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与改进,该疗法现已基本成熟,在针灸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疗法刺激轻、优势病种明确、见效快、理论根据明确,有较大的原创价值。本书系统介绍了颊针疗法的理论依据、颊针面部分区、颊针特有诊断方法、进针手法、进针方向、留针时间、颊针优势病种等关键内容,并附有50余则典型病案及操作视频(二维码),对针灸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