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初版问世于2009年,至今,畅销已经累计突破100万册!已经以八种语言销售到了十几个国家,这是让我们欣慰的。在出版后这四年时间里,我们结合读者反馈以及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改版更新,每一次改版都是更精进更准确更符合读者需求。本次修订堪称权威专家审订畅销版,综合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精华,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优化了一看就懂的图解式风格,真正达到让读者 一次就读懂的完整版白话读本,一次就能读懂《黄帝内经》的精华 的编辑理念。 不仅如此,本次改版我们还邀请了中医领域权威专家耗时一年之久全盘审订,*程度地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度。
《图解本草纲目》初版问世于2009年,时至今日,已经累计畅销突破100万册!已经以八种语言销售到十几个国家,这是让我们欣慰的。在出版后这四年时间里,我们先后不断改版更新,结合读者反馈意见以及适应市场需要,每一次改版都是更精进更准确更符合读者需求。本次修订堪称权威专家审订畅销版,综合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精华,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优化了一看就懂的图解式风格,真正达到让读者 一次就读懂的白话读本,一次就能读懂《本草纲目》的精华 的编辑理念。 不仅如此,本次改版我们还邀请了中医领域权威专家,耗时近一年之久全盘审订,*程度地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度。《本草纲目》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本书对《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精挑1300种品物、3000多条实用附方,将《本草纲目》中的适合现代人养生、治
《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名《衷中参西录》,近代医学家张锡纯著。原书自1918年至1931年分六期陆续刊行,一经出版,便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各期出版后曾多次印行,每次再版时,张氏均于 原书增补若干,又间有删改之处 。1933年,张锡纯因病逝世,其子应社会各界之邀,将其遗著《伤寒论讲义》作为第七期刊行。1957年,张氏传人又将遗稿献出,以成《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八期。 本次整理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将八期全部收录,以各期后修订版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为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本,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1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 相传共有十三稿 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 。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 桂林古本 名。 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 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 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 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 比长沙本就更进一层。再如虚
汤头 是中药汤剂的俗称。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汤头歌诀》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入了307幅药方实例图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绘草药图,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解读说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书中对每首方剂均说明出处,并分歌诀、注释、方析、组成、用法、功能、主治7个部分论述,将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胡希恕(1898-1984),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其学说贯穿大论诸条,于临床每多实效。本书是根据先生生平*后一次讲授《伤寒杂病论》(以明代赵开美本核校)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此时其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读文章著作,大意虽能知晓,但其细节处仍嫌模糊,现在闻其亲自讲解,自比看文章更进一步,特别是讲解中的一些 闲话 ,更多启发之处。书后附有讲方证的内涵和讲柴胡剂的应用两讲,并编制有条文索引、方剂索引。
本书选《玉函经》书中精要之方,重点选取常见病、急性病的简便治疗方药,编撰成书,以备临证急用。 *卷到第四卷为 内病 ,主治方包括中恶、心腹痛、伤寒、时气、中风、水病、黄疸、虚损、上气咳嗽等疾病,大约相当于内科疾病,第五卷到第六卷为 外发病 ,主治方包括痈疽、疮毒、癣疥、耳目等疾病,大约相当于外科类疾病,第七卷为 他犯病 ,主治方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疾病,第八卷为百病备急丸散及牲畜病等。
《图解遵生八笺》是明代养生经典《遵生八笺》的白话精华本,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侯学思历经两载反复翻译、整理而成的,以帮助更多读者通畅地阅读、全面地理解。 《遵生八笺》一直以来被奉为中国名仕养生的*经典,内容不仅包括卫生健康、健身锻炼、饮食起居等生理养生知识,逸游山川、四艺怡情、古玩养性等心理养生理论,更涵盖儒学、释典、道籍、经史杂著和传统医药理论等丰富的文献,调身养心、陶情养性的养生理念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依旧值得借鉴。书中文笔隽永,意趣高雅,读者阅读时不仅可以增长养生知识,还可以丰富文学艺术审美情趣。
《汤头歌诀》是清代医家汪昂编撰的方剂专著,全书选方三百余首,以韵文编纂,朗朗上口,便于诵记,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尊为 四小经典 之一。此次出版的是现代版的《汤头歌诀》。把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并在程度上对古文版《汤头歌诀》中的用药剂量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和换算,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早的药物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品,共载药物365种,是传统中医药工作者案头的工具书之一。本书精选《神农本草经》原著中300种草药植物物手绘图,并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解读说明,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此外,本书更是集各家之精华于一体,在阅读此书过程中,读者同时可以浏览到众多医学名著精华。
《千金方》是一部系统完善的临床诊疗全集,其中的方剂囊括了妇、幼、内、外、心、肝、脾、胃等各科室病症的治疗方法。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对古籍《千金要方》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其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简练、易懂,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书中同时收入了大量珍贵的金陵古图、草药手绘彩图以及实拍药材成品图,让阅读更为直观。并针对当代人的健康特点,甄选了460余种家庭实用方剂,以及近千种民间疗病验方。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其中运用六经辨证法对杂病进行了辨证施治,使杂病的辨治方法得以扩展,为后世进一步运用六经辨证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著者从六经辨证角度系统解读了《金匮要略》。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共 33 章。总论部分概述了六经辨证在《金匮要略》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方药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各论部分是每个病证六经辨证应用的具体内容,以方证为主,从 症 - 病 - 证 - 治则 - 主方 - 加减法 - 现代应用 等多层次,剖析了杂病治疗中六经辨证的整体性,详述了每个经方的方证循证依据,并附以经典名家案例。 本书立足临床实践,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杂病六经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体系,便于临床掌握与应用,可供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V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V敬节先生秉承 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 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大?V敬节受创元社编辑部长保坂富士夫氏的要求,写下了该书稿,既作为《伤寒论》入门讲义,也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深奥难解者居多。但大?V敬节先生认为 这本解说书,我可以自负地认为是至今刊行的《伤寒论》注解书籍中*平易的一本。 本书的前编是概论部分,后编是正文解说。在概论部分综合地论述了阅读《伤寒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正文解说部分则以《伤寒论》原文为中心对于认为在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各条文进行解说。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本书是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专题著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综合历代运气著作,去芜存菁,整理成章。先述运气学说的由来和产生的科学基础;次述干支甲子的基本知识和对运气学说的意义;再述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以及运气同化诸问题;*后列 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 专节,以《素问 藏气法时论》为范例,阐述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中运用的原则和大法,使理论密切结合实际;文后附有 六十年运气交司表 ,以便于读者学习和运用。全书解说明晰,体系清楚,可供学习和研究运气学说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