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临床药物类工具书,书中所收录药物以西药为主,共收载临床常用药物2228种,药物收载原则以国内外临床及常用药物为主。全书针对每种药物均列出其中英文通用名、药物别名,并对其药理作用与用途、体内过程、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制剂规格等内容进行详细收录记载。本书药物分类主要根据其药理作用进行划分,药物处方中常用拉丁文缩写、药物剂量单位、不同年龄药物用量计算法、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所含离子的摩尔数等内容则收录在附录中。书末附有药品中文索引,方便使用者检索。 本书可供临床医护人员、药剂师、患者等在用药时参考查阅。
你会用药、找药吗? 《家庭用药手册》是一部全世界使用广泛的家庭用药指南书,介绍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药信息。此书出版至今已有30多年,每两年更新一次内容,保证提供的用药知识是*的,准确的,被上千万的读者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誉为权威的家庭***药品查询书。 2010年第14版完整版:在第13版的基础上增加了20多种新药和12种品牌特效药。 三十多年以来,全球上千万读者为信赖的用药手册!《家庭用药手册》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誉为权威的、家庭***的用药指南:提供一千八百多种普通的处方药,每一种药都提供容易理解的药品详细说明。当你对某一种药物心存疑虑时,本书可为你提供权威的指导。
本书介绍了皮肤病临床常用的近110种中草药、40余种,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理论为基础,着重介绍药物在皮肤病中的辨证运用、作者对该味中药使用的临床心得,以及部分中医专家运用该药的经验;现代药理研究则偏重于介绍药物对皮肤的药理作用,力求为临床更合理地选用药物和恰当配伍提供帮助。总之,本书集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应用于一体,力求系统反映目前皮肤病临床中药的研究水平,以适应皮肤病医学发展的要求。本书可供皮肤科临床医师、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参考使用,亦可供皮肤病患者及患者家属阅读。
《药品说明书撰写指南》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组织,一线药审人员编写。本书共20章,详细介绍了药品说明书撰写的建议,并列举案例进行说明。前16章介绍说明书各相关项目的撰写建议;后4章介绍对4个不同类别药物的特殊撰写建议。在撰写上,各章首先介绍撰写要点,包括撰写的主要内容、格式和注意事项;然后列举说明书案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列举正确的撰写案例,使读者从正反两方面认识撰写要点; 介绍我国和欧美有关法规与指导原则,扩大读者视野,从而使读者获取 多的撰写灵感。 《药品说明书撰写指南》适用于医药企业药品说明书撰写、药品注册有关人员。
王淑玲主编的《药店品管圈管理与实务》介绍了药品零售概述,药店品管圈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态势,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基础;药店如何导入与推行品管圈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药店品管圈的工具与手法,如何利用传统的七大质量管理手法和工具、现代品管圈手法和工具以及质量管理的其他工具与手法;详细介绍了开展药店品管圈活动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注意事项,并对步骤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实例解析。通过对药店品管圈 案例的解读、评价与激励,彰显了药店品管圈使用过程中众多评价方法和不同的激励理论合理运用的组合效应。不仅可以指导药店品管圈的导人与推广,而且可以助推药店经营水平,快速提升药店品牌知名度。 本书重在提升药品零售领域从业者的科学管理思维和有效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适合于药店从业
《零售药店品管圈》一书介绍零售药店总体特征和不同业态,零售药店概述、品管圈导入和推行方法,提供了零售药店品管圈活动步骤和实施手法,药店品管圈激励与评价,以及药店品管圈示例解剖。该书填补了零售药店品管圈活动的空白,属于药学品管圈中国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是一本药店人可短期见效,易持续开展并可以改善药店经营管理绩效的工具书,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收益性的特点。该书不仅可以指导零售药店品管圈的导入与推广,而且可以快速提升零售连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
《麻醉科医生案头药物速查/医生案头药物速查丛书》编著者张树林。《医生案头药物速查丛书:麻醉科医生案头药物速查》尽可能全地收集了目前麻醉科临床上应用的众多药物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药,并根据本专业的临床规律和药物作用特点进行分章节编排,以突出本专业特点,力争做到本专业涉及的药物全,与本科关系不大的药物不再收录。并尽可能收齐药物的别名,以帮助临床医生解决一药多名的困扰。
本书主要以《广西临床常用中草药》等本草资料为参考,共收载广西临床较常用的鲜品中草药156种。所收药物按功效分为解表类、清热类、祛风湿类、利水渗湿类、消食类、止血类、活血化瘀类、化痰止咳类、补益类及其他类共10类。每味中草药前面均冠以“鲜”字,以突出本书专论鲜药的特点。本书着重突出三个特色:地方特色、鲜药特色及实用性。书中对每一味中药原植物配1~2幅照片,并对每味中草药的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来源、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临证参考做了详细阐述。此外还编制了相关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适合中草药栽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员,民间中医人士,中医药相关专业师生,及对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