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的中医教授编著,主要内容是分析阐述了经方中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经方方剂与证型之间的辨证关系。前者介绍了经方中主要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用量、注意事项,以及在临床上某药针对某症的具体运用和配伍特点;后者讲述经方中代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适用证型、临床运用、药物作用分析等。本书思路独特,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用,对临床医师正确选方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适于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十章,介绍中草药的性能、配伍宜忌、方剂组成和变化等知识。下编二十章,收载中草药(包括附药)522味,方剂(包括附方)N5首。在介绍每种药或每首方剂时,不仅以法统药、统方,把中医理法方药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详细阐明每种药和每首方的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而且还广泛收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为开展中药方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合高、中等医药院校的师生、医药卫生工作者和广大爱好中医药的群众应用、参考。
本套《中草药识别与应用》共分三册,将在2010年陆续出版。每册图书均收录较为常用、易于采收、功效确切的中草药140余种,按部位分为八章。全书采用一文多图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简练的文字阐述中草药的名称、别名、来源、生境产地、采收加工、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常用验方。配图精美,包括原植物图片和药材(饮片)图片。原植物图片注重展现原植物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叶、花、果实及与其他同属植物的区别;药材(饮片)图片均配有比例尺,以利于读者识别其大小。 通过此书,读者能感受到中草药的神奇与,可以学会如何正确的识别与灵活应用中草药。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此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要,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但由于四言韵语之限,文词偏于简约,读之难以深悟。 为便于读者学习,我社于60年代出版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一书。该书刊行后,深受读者欢迎,已先后修订4版,印行25次,印数近400万册,经久不衰。为了更加适应现代读者需求,原编者北京中医药中药教研室对该书进行了第五版修订。本次修订忠实保存原著歌雇在白话解方面更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进一步丰富了药性功效的论述;新增补了常用配伍方法和方、现代药理研究等内容;有的还加了按语,以阐述未尽之理;并对前版中的错误予以纠正,删去前版补入的“中草药”。使本书不仅保留了易记易诵的特点,而且读者一书在手,即可对400味常用中
本书编集了1991年及1997年2次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认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用的75味药物和56首方剂临床应用经验。资料来源于编者参与的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的全国名老中医调研课题,共有330位名老中医参加了本次调查,问卷由名老中医药专家亲自填写或由继承人协助填写完成,内容真实可信。
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具有扶阳作用的中药。按主要功效分为回阳救逆、温扶肾阳、温助中阳、宣阳通经、温阳理气、温阳理血、峻烈扶阳七类。内容包括:药物性味归经、加工炮制、临床应用(用药配伍)、用法用量、功效主治、注意事项,历代经典文献摘录及古今医家应用经验等内容。重点突出药物临床应用,重点中药在用法用量方面加入名家应用的经验,配伍尽可能全地收录一味药与他药的配合使用,对有毒药物也有详细介绍。
《卢火神扶阳医学文献菁华集成》之卷一《卢氏药物配合阐述》,是卢氏三代结合自身百余年丰富的临证实践经验,对所使用的《神农本草经》和其他《本草》中的一百八十余味药物之药性、功能的认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尤其是解释阐述了每种药物与其他多种药物配伍、相合之后的临症效用。卢氏三代对药性及配伍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其对于扶阳理论的深刻研究以及见解。它对当代中医药临证治疗、合理用药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由卢崇汉等主编。
本书是一部中药学专著,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系黄宫绣编著。 本书[开列药品]总以气味相类共为一处,如补火等药,则以补火为类;滋水等药,则以滋水为类将全书520种药分为补、涩、散、泻、血、杂,食物7类。除食物类外,其余6类又分若干子目,下列所录药物井作编号。分类系统明细,药物排列合理,为临床用药带来了极大方便。 本书不仅在药物编排体例上展示了功效系统,并在分论药物的主治中进一步细化了功效层次,从而粗线条地勾勒出了功效理论的立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