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率》之方,因其配伍,用药精深,疗效卓著,故称其方为经方。经方之所以能屡屡应期除疾,就在于组方用药能识药用真情,此又非浅闻寡见所能及。本书以仲景组方用药为基本点,深入而详尽地剖析中药用特长,分析药用不离方,以方治病为根据,就方而析药用,发掘并阐述药用功效,使仲景用药真谛能为众人所习用。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此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要,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但由于四言韵语之限,文词偏于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便于读者学习,我社于60年代出版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一书。该书刊行后,深受读者欢迎,已先后修订4版,印行25次,印数近400万册,经久不衰。为了更加适应现代读者需求,原编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对该书进行了第五版修订。本次修订忠实保存原著歌雇在白话解方面更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进一步丰富了药性功效的论述;新增补了常用配伍方法和方、现代药理研究等内容;有的还加了按语,以阐述未尽之理;并对前版中的错误予以纠正,删去前版补入的“中草药”。使本书不仅保留了易记易诵的特点,而且读者一书在手,即可对400味常用中
本《辞典》是一部查检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的综合性工具书,共收载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诊断、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含骨伤科学基础、筋伤学、正骨学、骨病学)、针炙学、推拿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症学等学科的常用名词术语共5701条。但涉及医史文献的人物、著作、事件不在收词之列。 释文一般先定性后解释,包括拼音、分类、出处、定义、释义。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酌情应用浅近的文言,力求风格统一。一般不引用文献,避免用原文代替释义。所用文字,以通用的规范的简化汉字为准,但个别字因中医学的学科特殊要求,则仍用繁体字。 释义采用叙述体,文内不另标题。一词多义且属不同范畴者,按①、②、③分别叙
《古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集萃》是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总论总论部分,主要从概念、古今剂量折算、历史沿革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有关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一些理论问题。下篇是各论部分,共介绍190种常用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情况,其中对66种中药作重点介绍,还着重介绍其古今与超大剂量应用和研究相关的内容。
日人渡边熙氏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中药的药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进行考虑的。由于使用的目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同一药物,因用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中药用量的决定,要从多方面来考虑,要它发挥新的作用或起到特定的疗效时,就必须突破常用剂量,打破顾虑,才能达到目的。如益母草用作“调经活血”时,其用量一般为9~15g,倘作“利水消肿”之用,则需大剂量,始能奏效,因为“矢虽中的”而“力不及彀”,即“药虽对证”而“用量不足”,往往不见效果。而利尿作用,一般每日用30~45g尚不见效,嗣后加至60~75g始奏明显之效;90~120g,其效更佳。孙台石在《简明医彀》说:“凡治法
本书汇集近15年来全国各期刊杂志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而疗效确切的验方近3000首,在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方剂学的风貌、发展和成果。所治病症广泛涉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疾病。本书衷中参西,以西医病名为纲,以当代验方为目,次列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科系统疾病验方,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查阅。同一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中医辨证学中不同的证,“同病异证”则当“异治”,加之各临床学者经验所得不同,故每一疾病之下选录有多少不等的验方若干首,既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特点,又汇集了各名家临证经验之长。每一验方一般列有处方、来源、功效、主治、用法、加减、现代研究和疗效诸项。其中“现代研究”项,主要选录了方中药物现代药理研究的内容,在中医理、法、方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中医防治疾病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就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选方和加减化裁。有关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然而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更仆难数的有效验方;如果方剂组成的药味较多,欲研究其配伍规律及临证主治等有关问题,颇有无从措手之叹,考历代名医临证处方,都十分注意精选药味,以发挥其的治疗效应。 对广大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来说,借助于《中医病证小方辞典》不但可以研讨中医小方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主治范畴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据中医病证选方用药,以有益于临证拓展思路。这就是本书一反通常方剂辞典按照笔画多少次编次的惯例而采取以病证分类编纂的缘由。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毒性中药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之一,应用得当,对于一些疑难重症,具有独特疗效。若对毒性中药缺乏科学的认识,使用不当,则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毒性中药学》系统介绍毒性中药概念、历史沿革等,并对54种常用毒性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文献溯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毒理、减毒方法、临床应用、中毒救治等进行全面介绍。
本套《中草药识别与应用》共分三册,每册图书均收录较为常用、易于采收、功效确切的中草药140余种,按药用部位分为八章。 全书采用一文多图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简练的文字阐述中草药的名称、别名、来源、生境产地、采收加工、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常用验方。配图精美,包括原植物图片和药材(饮片)图片。原植物图片注重展现原植物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叶、花、果及与其他同属植物的区别。药材图片均配有比例尺,以利于读者识别其大小。 通过此书,读者能感受到中草药的神奇与,可以学会如何正确的识别与灵活应用中草药。
《风湿病临床药理学》从风湿病学的角度,对常用的治疗药物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介绍了治疗风湿病的药物,从药物作用、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方面均作了精辟的描述。全书共分为八章,既介绍了细胞毒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磺胺药等治疗风湿病的常用药物,同时又介绍了新型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新进展。另外,还对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风湿病临床药理学》还附有典型病例介绍,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使得《风湿病临床药理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风湿病临床药理学》可供风湿科、老年科、骨科、妇产科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中医专病专效方(第2版)》版由于一病一方,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深受广大读者厚爱而多次重印,本次再版,对原稿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增补了许多新内容。书中内容涉及各类疾病,仍保持每病一方,每方下设加减化裁和外治法两栏,均保留了版的特色,而内容又更加丰富,更加切合临床实际。? 《中医专病专效方(第2版)》是临床中医师及普通百姓家庭保健的良师益友。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理论为基础,着重介绍药物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辨证运用,作者对该味中药使用的临床心得以及部分中医专家运用该药的经验。总之,本书集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应用于一体,力求系统反映目前心脑血管病临床中药的研究水平,以适应心脑血管病医学发展的要求。本书可供心脑血管病科临床医师、住院医师以及实习医师参考使用,亦可供心脑血管病患者及患者家属阅读。
本书在总结外处方点评或合理用药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原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及浙江省专项处方点评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专项处方点评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实施路径、常见专项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细则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提供翔实的工作案例辅以说明,以期为当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实施专项处方点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发掘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监管方面的工作品质与学术内涵。
《中国秘方全书》(精装)共搜集古今名家和民间的秘方3000多条,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每个秘方都有配方、制法、用途,以及医理、药理和疗效的说明。其中许多秘方,材料易得,配制简单,疗效显著。
本书试图通过广泛汇集古今中外有关中药的文献资料,对中药学进行初步的综合整理,为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和中西医药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和新药学,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成为一部切合实用的中药专业工具书。中草药历代文献和各地报道浩如烟海,由于品种复杂,历来存在名实混乱等情况,文献资料中有时众说纷纭,甚至互相矛盾。这些问题有待于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结合生产实践、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收载中药5767味。其中包括植物药4773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药82味,以及传统作为单位药使用的加工制成品(如升药、神)等172味。
抗炎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是药理学、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已形成特色,其研究内容涉及影响炎症和免疫功能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型抗炎免疫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建立新的体内外药物筛选模型和方法等。二十余年来,抗炎免疫药理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大,经历了起步到发展壮大的成长过程,现在已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一大批人才茁壮成长,同时也涌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该书从多个侧面系统的介绍了抗炎免疫药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抗炎免疫药理学概述、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病理机制、非甾体抗经和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调节剂、中药化学成分的抗炎免疫药理作用、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细胞因子及其调节剂等,并且对各系统的炎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本书是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辅导丛书之一。全书由10套模拟试题及12套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真题组成。其中10套模拟试题为全程仿真,听力录音完全按照考试标准录制,配有答案与解析和听力原文。12套真题为同类书中的版本,含2008—2019年考试真题,历年真题中的阅读理解附上了全文翻译,方便考生理解。读者可扫码下载外籍专家录制的配套音频,完全还原真实考场环境,同时超值赠送价值520~680元的网络视频课程。提供摘要范文也是本书一大亮点。本书试题精练、范文标准、内容,并附有真题参考答案。利用好本书,有助于考生短期内迅速提高应试能力。本书是一部的医学考博实战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