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分为上、下册,共五篇,包括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船舶耐波性的相关内容。下册包括船舶推进、船舶操纵和船舶耐波三个篇章。本书既继承上一版教材的优点,又贯彻教学内容更新改革的精神,增加近期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新兴技术与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实践性,适合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 《船舶原理(下册 第2版)》为下册,第三篇船舶推进以螺旋桨推进为主。除阐述螺旋桨的基本原理、几何特征、水动力性能、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影响、空泡现象及桨叶强度外,着重讨论螺旋桨的图谱设计及船一机一桨的配合问题。关于螺旋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及螺旋桨的激振力等问题也做必要的介绍,此外还概略介绍了普通螺旋桨以外的
经过笔者的初步思考,拟提出本书次教材大纲修订的主要任务如下:加强舰船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中主要传感元件与常规物理参数测量范围与内容作必要的浓缩,加强实际应用的内容;本书重点叙述舰船动力装置轴功率实船试验内容;舰船振动、噪声测量的预报及控制;机动工况性能试验。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及工程设计技术的论著。全书共10章,前4章讨论了喷水推进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的相关内容,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的理论、喷水推进装置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和喷水推进主要参数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技术。后6章介绍了喷水推进装置分系统,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轴流泵环量理论设计方法、喷水推进混流泵三元可控速度矩设计理论和方法,前瞻性地对两种新泵型 高比转速前置导叶喷水推进轴流泵及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进行了探讨。 有关喷水推进的专著国内外较为罕见,作者将四十余年专业从事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研究、技术设计、试验以及工程应用的积累和心得,总结归纳撰写成本书,提出了喷水推进的新思想与新技术,把握了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供舰船科研设计单位、船舶工业主管部门、舰船使
本书阐述船舶总体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船舶总体设计的概况,船舶设计阶段划分,船舶设计的方法及特点;第二章介绍船舶重量和容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章介绍船舶主尺度和排水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第四章介绍船舶型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六章介绍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航海类、航运管理类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从工程实践和物理概念方面做些探讨。其中,*部分包括螺旋桨的几何形状、桨叶剖面翼型的变化:在复杂运动状态(变速、调速和不同方位角时)中,螺旋桨的流体动力状况和相应工程技术对策;空泡现象和船后伴流场的模拟试验和评估等。为应对现代各种用途船舶对螺旋桨的要求(控制空泡、减振、降噪等),出现了现代径向变螺距、周向侧斜、轴向预置纵倾的翼形剖面桨叶船用螺旋桨。第二部分包含一些经过实验检验,证明可用的新的螺旋桨系列图谱,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类型船舶所需载荷系数各异的螺旋桨。 《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可供从事船用螺旋桨研发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
本书是作者近20 年来在大跨度斜拉桥抗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总结,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课题和国家973 计划项目的基础研究成果以及10 多座大跨度斜拉桥(包括4 座采用颤振气动控制措施的斜拉桥)的应用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斜拉桥跨度演变、斜拉桥抗风设计概念、非平稳随机风场特性、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斜拉索风载性能、斜拉索风雨激振及其控制、斜拉桥非平稳抖振分析、斜拉桥涡振特性与时域计算、斜拉桥颤振稳定及其控制、非完全相似模拟风洞试验、全过程风效应数值模拟、超大跨度斜拉桥抗风稳定性、总结与展望。本书可供桥梁科研、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桥梁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渔船动力装置概述、渔船柴油机、渔船动力系统、柴油机的运行管理及应急处理、轴系与推进装置。本系列教材作为海洋渔业船员适任考试培训教材,能够满足海洋渔业船员考试培训的需要,为船员的业务学习提供帮助,提高海洋渔业船员整体素质。本教材还可供海洋渔业管理机构和船员培训机构人员学习参考,促进考前培训质量的提高。
本书重点分析了船舶交流电力推进系统的相关技术及特种电力推进技术,同时也兼顾了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状况。第2章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中的螺旋桨基本理论、工作特性及螺旋桨对推进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要求。第3章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推进电动机,包括直流推进电动机、多相异步推进电动机、多相同步推进电动机和多相永磁推进电动机。第4章介绍了船舶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包括直流推进系统的主电路连接方式、简单的G-M系统、带蓄电池组的G-M系统、恒功率系统、恒电流系统以及带整流输出的交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推进系统。第5章介绍了交流电力推进系统中所采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其构成的交-交变频器、多电平变频器、H桥型变频器和电流源型变
本书作者在原铁道部科技开发重点科研课题和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工程理论和结构特点,调研收集了国内外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资料,结合相关拱桥的科研的理论研究、设计复核计算分析、钢桥的制造工艺过程了解、实桥的施工试验监测控制、养护维修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与总结提炼编写而成。 全书共由十一章组成,主要内容为:论述了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国内外的发展与技术特征、计算分析理论;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结构体系、设计流程、主要结构形式、构造特点、构造细节、结构特性、结构设计参数优化选择和静动力分析与结构效应;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制造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测控制
本书用问答的形式将看似枯燥、乏味的航运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拉近了普通读者与航运历史、航运建设以及航运发展的距离,聚焦航运文化,现代航运水上运输和服务管理所需的基础知识,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式语言风格,阐释了船舶、港口、货物、船员、航运组织与管理、航运市场、航运政策与法规、航运服务、航运新技术、航运安全等领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该书普及现代航运基础知识、中国航运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进一步帮助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朋友丰富航运知识,增强海洋意识,立志于投身国家航运事业,为现代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重点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方法与过程。根据交通运输的需求,分别对交通港站与枢纽总体布局规划、交通流线分析与设计、公路站场设计、铁路站场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港口规划设计、民用机场规划设计以及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特点是在编写公路、铁路、水运、民用航空和城市轨道等重点章节时采用了国家现行的*设计标准和相关规范,并选取具有代表性设计案例辅助讲解和说明,力求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快速理解和融会贯通。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和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交通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参考。
:《厦门航运百年》从历史的角度展现厦门港的兴衰和厦门航运业的起落,而这些无不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兴则港兴航运兴。厦门从当时的小渔港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的变化历程,我们可以从厦门港的变迁可以看到其缩影。因此“港兴城荣、港衰城弱”是厦门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 今日放眼厦门港,万顷碧涛上,船只川流不息、巨轮昂然进港。码头上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桥吊,不时将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货柜一只只地吊装上巨轮,运往世界各地。眺望这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如今的厦门港在续写她的辉煌。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四篇八章。篇为船用泵与空压机,内容包括往复泵、回转泵、离心泵、旋涡泵、喷射泵、空压机等;第二篇为液压元件与液压甲板机械,内容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舵机、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等;第三篇为船舶制冷装置与空调系统,主要内容为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和制冷系统;第四篇为船舶海水淡化与辅锅炉装置,主要内容为船用锅炉、海水淡化装置。 船舶辅机是高等航海院校轮机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书是轮机工程专业船舶辅机课程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海运类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轮机员、机务管理人员、水运院校学生,船检和港监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国际海事组织(IM0)2011—2015年发展战略确定了九大发展趋势:“持续的全球化趋势、海上安全、海上保安、更高环境意识、提高航运效率、重点关注人、海上人员、统一实施IMO公约、技术是改变海运的主要动力。”徐国毅等编著的《船舶安全管理与航海新技术》共分七章,主要内容为构成目前国际海事安全和防污染公约体系的四大公约及其*修正案、船旗国和港口国检查的*发展、与海上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内船员工作和管理规范、主要的航海新技术发展、影响海上安全和航运效率的海员职业道德规范、典型的海事案例等。本书特别强调了危险品运输、船舶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包括防海盗在内的海上应急反应体系。
本书以船舶结构强度与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将数学规划理论、智能优化算法等优化设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求解船舶结构设计中满足某种特定要求的结构*化设计问题。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传统结构优化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理论)、现代智能优化算法、型材剖面的优化设计、船体主要结构的优化设计、船体中剖面结构的优化设计。从解决结构优化问题的优化方法人手,结合船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问题,同时通过简单优化算例的求解过程,使读者了解船舶结构优化的思想和实现过程。 本书可作为船舶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材,亦可为研究船舶结构优化设计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1995年,出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专业词典的校阅工作,当时由于期限短,手头资料有限,又正值老伴病危,所以校阅很粗糙,内心一直感到很愧疚。由于工作参考,我浏览了部分有关的词典,发现市面上的词典出版时间虽然迟早不同,但因为几十年的闭关政策,根据的版本源却都是很久以前的,即20世纪60年代,甚或是50年代以前的,因此,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有: 1.近二三十年来本专业的新技术、设备、仪器以及管理方面的词汇不足。 2.国内外的词汇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不仅会出现新词汇,旧的也常被赋予新义,或者废除。正如季老(羡林)说的:词典要跟上时代,与时俱进。 3.有少grill,从50年代译错或译得不太妥帖,流传至今,甚至在国标中出现。其中还有的是我们自己再派生出的新词,以至错上加错,亟须改正。 4.许多专业名词
本书共分十六章,分别介绍了船舶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机件;配气、燃油、润滑、冷却、增压等系统和启动、换向、调速、操纵等装置;柴油机的循环、指标与特性:柴油机零件的缺陷检验与修复工艺;柴油机的应急处理等内容。本书以我国江船和海船的实际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柴油机各部分工作原理、结构和管理知识,并对各种常见的故障及检查与维修方法作了介绍。 本书为船舶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船舶内燃机及动力装置(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船舶轮机工作者及船舶机务部门和船舶修造厂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舰船航行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基于电子海图的舰船航线自动生成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电子海图平台下舰船航线自动生成的意义及现状,基于电子海图信息的碍航区自动提取,基于电子海图的短距离航线自动生成,海洋动态环境信息建模及碍航区动态提取,基于瞬时水深模型的航线可行性分析,基于瞬时水深模型的短时间航线自动生成方法。本书展示了基于电子海图的航线自动生成这一方面的新成果及其应用前景。 本岀可供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航海和海洋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