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理论发展为主线的结构方式,对民国时期的训育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具体内容包括训育含义、训育演变、西方思想对训育的影响、国内教育研究者对训育理论的建构及其历史意义等。该主题将丰富对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研究,拓展德育学学科史范围,充实现今德育理论资源。
《中国历史研究法》主要论述了史学研究的目的、范围和旧史的改造,历史的因果和动力,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等内容,强调既要继承“前清乾嘉诸老严格的考证法”,又要吸收“近代科学家之归纳研究法”,表达了作者在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中批判继承传统史学和吸收西方近代史学方法从而建构新史学的学术立场。
这虽是一本论文集,但全书仍构成体系。因为,除个别文章外,全书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问题。作者认为,以前作者讲的中国历史大多是按照某种公式编制出来的,而不是就中国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如实编写的,因而有必要重新据实探索这一重要课题。经过长期的,特别是近15年来的反复探索,作者对这个问题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新认识,形成了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框架。这个新体系的一些主要之点,大致可作如下表述: (一)洪荒时代。从中国这块土地上人类的降生起,直到一万年前的氏族社会为止,其间约数百万年。过去作者习惯地称这段历史为原始社会,然而原始社会实际上仅指氏族社会,是不能涵盖这段历史的全过程的。有些人也称之为蒙昧时代,但蒙昧时代和原始社会几乎是同义反复,至多不过可以追
在明代浙东的姚江之畔,有一数代与戏曲结缘的家族——余姚吕氏。其家族自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吕本崛起壮大,家族成员吕胤昌、吕天成、吕师著、吕师濂、吕洪烈,姻亲孙鑛、孙如法等,均在戏曲史上留有其名,可谓代有传人,吕天成的《曲品》更是与王骥德《曲律》一起被称作明代曲论的双壁。本书通过对这个富有鲜明特色的戏曲世家基本资料的收集、梳理,厘清其各代成员、婚姻、交游、创作等基本情况,挖掘其家族文化传统的成因及对明代戏曲界的独特贡献,并由此来呈现宁波这片古代文化沃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本书填补了宁波古代戏曲世家研究的空白,彰显了宁波文化家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