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流沙河先生讲解《诗经》的作品,由流沙河先生在成都的讲座整理而成。他从诗经305篇中择取81篇典型篇目,从诗歌的本质出发,对诗经进行了解读。与市面上其他“注解”《诗经》的书不同,流沙河先生在书中的讲解非常注重当时的社会场景,注重诗歌的感情,语言非常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其中还有不少四川方言的使用,让人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本书在修订的过程中,增加了历代诗评的部分,选取方玉润、王夫之、闻一多等人的评论,与流沙河的讲解相互映衬。增加了93幅插图,包括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的图片和中国古画,诗、画、评一体,全方位理解诗歌内容。增加了生僻字注音和地名标注,无障碍阅读。
在阡陌纵横的散文写作领地,立于讲台展开讲稿,面对台下许多双求知、乃至困惑的眼睛,于君知道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是—— 《散文讲稿》拟听课人抵达怎样的一种审美境地? 你能否避开那类失去激活力量的写作教科书套路而另辟蹊径? 你策划的这场书写游历能否给习作者撑开一点儿清新的审美视野、平添一种心智维度、鼓动起一些表达的自由? 当读者合上《散文讲稿》这个小册子的时候,也许你全然忘记了它曾絮叨过什么,但是,就像十余年的散文课堂反馈于笔者的,重要的是你感到自己的某个地方好像悄然洞开了,开始有了一些若隐若现的感受,有了一种若明若暗的表达冲动,那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是的。那正是本讲稿想种的一棵愿望树。
《石头记索隐》所收入的《石头记索隐》虽皆非鸿篇巨制,但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流派索隐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论著。虽然索隐派随着新红学的兴起而日渐式微,但正是此文引发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的诞生。
美国小说是以“哥特式”开始的,1798年出自美国位职业小说家查尔斯·布朗的《威兰》奠定了美国小说中的哥特传统,200多年来,哥特传统一直伴随着美国小说成长的每个阶段,并在美国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以美国小说中的哥特传统为研究对象,从对哥特传统的追根溯源开始,以纵、横双向展开研究,纵横双向并行,由点及面地铺开,立体地绘制了哥特传统自1798年至今两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小说嬗变的轨迹。
《石头记索隐》所收入的《石头记索隐》虽皆非鸿篇巨制,但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流派索隐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论著。虽然索隐派随着新红学的兴起而日渐式微,但正是此文引发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的诞生。
《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网络文学批评专题文集,由75篇论文组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网络文学批评原理(18篇),网络文学评价体系(21篇),网络文学批评标准(15篇)和网络文学批评实践(21篇)。这些文章均系重要学术期刊和主流报纸理论版公开发表的成果,它们基本反映了这些年来我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树和评论实践的基本面貌和水平。 《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文章作者大都是我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界的一线学人,有传统学院派资深学者,也有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学术新锐,他们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孜孜努力与贡献,对这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无疑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编者从网络文学发展20余年积淀的理论批评成果中撷英咀华,遴选精粹以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成果,对网络文学的理论构建和批
《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译诗力求忠实原作又不失其内蕴与风格。显然,有明白晓畅的阅读更有利于对东坡诗词的含英咀华的品味。中国古代文人中,备受后世喜欢的,最有人格魅力、人情味的,可敬、可爱、可亲的,是苏东坡。读东坡是人生一得,得而且乐,何乐不为!像这样把东坡的诗词与白话译诗左右对应地排列,能省却阅读时离开原作找注释、回过头来再读原作的折腾,顺畅多了。 所选诗词皆为东坡名篇,是按其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加以编排、解说的。阅读东坡,无异于穿越千年时空的心灵的追随,一路上尽可以倾听他吟咏出的如梅香如月华如江流如海雨般的一派真情心声。真可谓千年相随,不虚此行!
該書以蘇軾貶謫嶺南時期的文學作品爲主,著重探討了蘇軾、蘇轍以及門人秦觀、黃庭堅等對出處死生這一永恒的話題,夾敘夾議,言之有據,末附《蘇軾嶺南時期研究論著知見目錄》(1949—2002),可爲治蘇軾研究、宋代文學者參考。全書20萬字,大32開。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682-1702 时间范围以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为上限,康熙四十一年(1702)为下限,历时21年,收录《燕行录》作品39种,以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本事及创作时间为重点考察内容,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实况的系统考察,透视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本书所言 朝鲜 ,指朝鲜半岛自1392年由太祖李成桂建立,至1896年高宗李熙宣布独立这一段历史时期,史称朝鲜王朝,与古朝鲜、整个朝鲜时期及当今朝鲜国家相区别。本书所录朝鲜文士的诗歌、日记等皆为汉诗、汉文作品,非汉语创作(如以朝鲜谚文撰写的歌辞、时调等)的作品不在本书收录范围。
丛书的第7本《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和理论》为我社首次出版,从出版的角度上来说并不属于原版书,但是,该书不但与《当代北美批评与理论导读》《当代英国及爱尔兰批评与理论导读》《当代欧洲批评和理论导读》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的整体,而且作者多为国外学者,对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和理论颇有研究,因此,我们也收入本丛书,以飨读者。
该丛书为多方面、系统、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规律的学术著作,由八册组成。分别从中国古代小说构思、传播、结构、语言、史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有创见的研究探索。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十册中所载各篇导言而成,故名“新文学大系导论集”,内计总序一篇,导言九篇,是十年间中国新文学各部门综合的研究。
本书地介绍了历代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有关文体、作法、流派、词牌、曲牌和各类文学作品中习见的人物形象等内容。
多年前,缘于在美国布朗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机遇,使我对一些深谙“宁静无价”之道的美国和英国的自然文学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出版了介绍并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书《寻归荒野》之后,仿佛意犹未尽,又应邀在上海的《文景》月刊上主持了《重读自然》专栏,旨在对美国及英国自然文学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与评述。收入本书的,除了在《重读自然》专栏上发表的文章之外,还有在《外国文学》及《文艺报》上发表的类似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被分门别类,形成了主题分明的不同篇章,编辑成书。基于我对英美自然文学的感悟,本书命名为——《宁静无价》。
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一代之文学。《中华经典诵读:元曲三百首》在选目上兼顾元曲创作的历史实际,既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小令和带过曲,也附录了最富曲味的散套和剧套。导读和赏析除点明题旨和风格外,尤其偏重其形式体制、结构技巧等方面的疏解,以帮助读者进入历史语境,加深对元曲的理解和同情。所选作品以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为底本,并参校重要元、明刊本。
《发现小说》是中国作家次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探讨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文学内在规律及中国当代文学现状和出路的长篇文学随笔。阎连科有了这样10万字的小说理论,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作家了。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 《发现小说》是阎连科的长篇随笔文论,以独创的小说理论,发现小说得以传世的秘密。 本书是中国作家首次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探讨世界文学内在规律及中国当代文学现状和出路。
该丛书为多方面、系统、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规律的学术著作,由八册组成。分别从中国古代小说构思、传播、结构、语言、史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有创见的研究探索。
该丛书为多方面、系统、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规律的学术著作,由八册组成。分别从中国古代小说构思、传播、结构、语言、史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有创见的研究探索。
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不太像捷克的本国作家,捷克作家哈谢克与赫拉巴尔的文字都是在啤酒馆里写出的大众语言,而在昆德拉的作品里却充满了沉重的思想与法国式的哲学。 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解读。 名家眼中的昆德拉的世界。在仵从巨、余中先、周国平、王东亮、北野的引领下,穿越昆德拉经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