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写尽了人生百态、世间真情、人生真谛。全书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尔雅》,三卷,另音释三,晋郭璞注,宋刻本,顾广跋.
此书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集,共收录三百首词作,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延祐七年叶辰南阜书堂刻本,是今存*早的版本。
《四声猿》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包含四部杂剧,其一《狂鼓史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凰得凤》: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此为明末书坊大城斋刊本,内含版画四幅。
《五服图解》不分卷,元龚端礼撰,采用元泰定元年杭州路儒学刻本为底本。书中按五服的顺序,分别列出男、女以及已成年、未成年等类别,每类又分正、加、降、义四个等级。这部书在说明丧服制度时,既有图表的展示,又有文字的解释。书中的图示简明而实用,将复杂的礼制变为一望而知的使用指南,方便今人直接而形象地了解古代丧服制度。
《山海经》是一本地理书,还是一本游记? 《山海图》的作者是谁? 鱼鸟的图腾是否预示着古人不死? 当一个人没有读过《山海经》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听说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了。然而读的次数越多,《山海经》也变成一本越读越读不懂的古籍。 本书分为源头、方向、理想、改造四部分,分别从传说和历史、时间和空间、神话和理想、真实世界和改造世界四个角度追本溯源,解答了散落在《山海经》原典各角落里的未解之谜。书中辅以文物照片和古人绘制的《山海经》插图等图片资料,让《山海经》这部藏满神秘、屹立千年不倒的 神书 向普通读者打开了厚重的大门。 本书对《山海经》的性质、作者、成书时间等概论性问题进行讲解,并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并辅以文物照片和古人绘制的《山海经》插图等
《兰亭续考》,二卷,续《兰亭考》而作,作者俞松。所录内容均为两宋人物就《兰亭》诸本所作题跋,其书卷录俞松自藏及他人所藏《兰亭序》本,多为名人题跋本,并逐本具各家跋语,间或加按语;第二卷则全录俞氏自藏而经李心传题跋者。所录题跋与《兰亭考》基本不重出,特别是李心傅跋语多及史事,可补史缺。
《霞笺记》,全称《镌新编全相霞笺记》,共二卷三十出。未署撰人,仅题 秦淮墨客校,唐氏振吾刊行 。内有二联式版画八幅,是典型的明代金陵派风格。《霞笺记》出于小说《心坚金石传》,但情节改动较大。在原作中,书生李彦直与同窗就读于书院,诗词被隔壁院内张丽容捡到,张氏看到诗稿,恋慕李生的才华,就次韵和诗,写在白绫手帕上,等候书楼上只有李生一人,抛了过去。李生知张氏有情,就站在墙边的太湖石上隔墙相望,彼此相见,言语不尽。张氏问李生: 彦卿何以不婚? 李生回答说: 欲得才貌如卿者乃可。 由此演绎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康熙时期,清王朝正处于 康乾盛世 的*时刻,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因此,康熙帝祝寿盛典,无论从规制、规模以及官帑耗费上来说,均为历年之*。本书绘刻者王原祁、冷枚、朱圭等共历时四年多。图中所绘故宫神武门、景山西门、北海五龙亭、西安门以至西直门之盛景。沿途有各省所搭戏棚及披霞牌坊、游廊等。另银局、漂染坊、镖局、粮食店及茶饭房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画卷有仪仗、兵、射、骑队及戏班贩夫、王室贵胄、迎接官员,跑马护卫近千人。画面绘刻细致入微,建筑形象瑰丽宏伟,宫灯高悬,彩幡飘扬,体现了画工与刻工极高的艺术素养及对宏大场面的把握能力。此书系清康熙五十四年内府刊本。
《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按韵分编,每韵编有三首对子文,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从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进。内容包罗天文、地理、人物、景物、器物、典故、史实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意韵铿锵、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诵读,对启蒙儿童作对联、写作、积累文化常识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声律启蒙》对仗工整,极富声韵,用词精美,意味深长,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唱歌一样,十分适合孩子朗读背诵。
《盛世良图纪》清人广玉所编,张宝绘,道光五年(1825年)刊行,不仅图文内容丰富、雕版刻印精美,而且雅俗兼具、令人赏心悦目,像这类版画图册,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确实凤毛麟角。张宝被誉称为清代画坛上的 徐霞客 ,有自纪其十余年旅迹的图册《泛槎图》六集,影响深远。
近世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古文观止》以底本核校原文,进行明白晓畅的翻译,每个对开页的左边排文言、右边排译文,是方便读者阅读的《古文观止》版本。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根据自身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家训,全书共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不仅在宗族伦理、个人修养、道德观念方面对我们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一部研究南北朝时代社会文化风貌的著述。
《醒世恒言》是由明末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四十个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登场人物个性鲜明,题材丰富。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揭露吏治黑暗的,有讴歌行侠仗义的,有声讨忘恩负义的。这些故事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民的朴素愿望。
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淡、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突出的成就,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它涉及各类重要人物有数百人,包括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言谈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女红艺术是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快速发展,女红艺术与其它农耕文明的产物一样,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淡化,但是它作为商品、礼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却在不断强化,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意识和文化价值。以潜移默化的深植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意识轨迹当中。
《桐城耆旧传》,清马其昶撰。本书专门记述明清两代桐城(含今安徽省桐城市和枞阳县)乡邑的先正遗事。全书十二卷,正编十一卷,立目一百二十三,为专篇二百八十人、附见六百五十人;附编列女一卷,立目十三,为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