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历史理论,这些理论在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同时,又都围绕着如何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而提出各种构想。本书围绕这个主题全面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他们的思想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批判模式以及这三种批判模式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全球化使得世界更加复杂,那么,作者们也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使读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立即更为清晰,就像在一个信息流动中形成的图像定格。当然,世界变迁的速度也将使我们不停地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理解。本书设计成一种工具箱形式:采用对开双面结构,内容简洁、不仅是本图册,更是个真正的工具箱:由一位制图专家、一位地理学家和两位政治学学者集体构思,是巴黎政治学院15年专题教学的结晶,可谓“全球化百科全书”。由巴黎政治学院制图中心所制作的地图和图表无疑构成了本专业领域的性参考资料。
本书通过大量引用《诗经》、《尚书》、《史记》、《汉书》等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的具体事例,来探索德治传统的起源与传承,阐明德治传统对中国古代官德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政道”及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离不开德治等关键性问题,拓展了中国古代官德研究的话语路径和审思维度,为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60年前,它甫一发表就轰动重庆山城,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文件。60年来,“不做李自成”一直成为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历史警戒。党的十六大刚刚开过,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深入基层调研就是率书记处全体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当年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历史这样告诉我们》一书,揭示了作为一篇历史祭文的政治魅力,挖掘了它包含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牢记李自成
本书主要采用人类学田野作业和口述历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和探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农民(包括农村女性和老人)、农民工、城市失业下岗工人等群体的生活经历和实践活动。经由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和二者互动过程的分析,作为个人经历的微观事实与宏观的社会历史结构之间得以建立联系,我们也可从中获得作为一种文明及其转型过程、机制、逻辑和技术的洞察。
本书分为国际论坛、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国际史和地区研究、欧洲国际关系、美国对外关系、亚太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年度报告选载、国际关系史学与理论等辑,讨论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论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国际关系,探析了中国对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战略等内容。
本书是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中的《近代经学与政治》分册,全书共分八章,主要讲述了近代经学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论性及知识性,有助于读者对我国近代经学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两者的关系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采用托克维尔书信选集的英文本,翻译时则首先依据托克维尔的法文书信选集,全书选取了一百多封托克维尔的信件,这些信件以托克维尔一生的政治活动为中心,但它们也揭示了他的个人性格,通过这些信件能让我们清楚的了解托克维尔。
《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用书》系列侧重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的整体框架,理论阐述简洁精要,力求准确传递课程改革的精髓;从课程实施方面,精选课堂教学案例,案例评析独到细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为什么要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如何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等内容。
本书是2004年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论文24篇,主要围绕冷战以来东盟与大国关系、东盟与中国关系和东盟与地区安全等主题展开论述,集中审视了冷战以来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的东南亚国际关系研究进行了一次理性和全面的总结,这将对我国认识和理解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和各国的变化提供咨询参考,也将在一定意义上为探索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与东盟合作提供重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