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文献中爬梳史料,扼要叙述我国以传说中大禹治水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利事业发展概况。作者将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1)初步发展期,(2)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大发展期,(3)向江淮流域发展期,(4)北方水利盛衰起伏,南方持续发展期,(5)向东南沿海及珠江流域发展期,(6)全国水利从普遍开展到衰落期。每一时期又系防洪治河、农田水利、航运工程三大部分,其余如海圹、海堤、城市水利、水力利用、提水工具、治水人物与文献等亦多有涉及,读后可对我国四千年来的水利发展史获得一个系统清晰的概念。 本书比较注意工程之兴废,似工程技术史而又不完全是;稍有及政治经济与水利之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但远远不够,不能成为从经济发展看的水利史,仅能为关心这一问题的专家提供资料而已
浙江——字里行间流动的水,山河湖泊涌动的泉,一个爱水亲水恋水依水治水用水的地方。这里盘踞着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八条长龙,静卧着东钱湖、西湖、鉴湖、南湖湖泊,密布着杭嘉湖、姚慈、绍虞、温瑞、台州五大平原河网。浙江犹如一名清秀水灵的江南女子,密布的河网、八大水系便是让她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 水,赐给浙江物华天宝;水,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就钱塘江来说,几千年来,平均2.7年就有一年发生大洪涝灾害,3.4年就有一年大旱灾,7.3年就有一年大潮灾。特别是河口地区潮强流急,风潮洪涝,灾害不断。这足以说明钱塘江水患之严重。然而,尽管钱塘江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灾难,但历史不断证明,人们在遭受水虐,饱受水害和防灾抗灾,变害为利的过程中,努力地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书主要介绍了城市雨洪模型及其在济南市和广州市城市暴雨洪水模拟和预警中的应用。本书详细介绍了城市雨洪模型研究发展概况,分析了济南市城市化对暴雨洪水的影响,探讨了珠三角地区城市暴雨内涝成因。阐述了SWMM模型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计算方法,运用SWMM构建了济南市城市雨洪模型。针对济南市特殊地形,建立了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城市雨洪模型,该模型由流域水文模型、坡面汇流模型、洼地调蓄模型和河道洪水演算模型构成。运用MIKE 21 建立了济南市城市暴雨洪水模型,分析洪水在济南市城区淹没过程、淹没水深和流速等,构建各种设计暴雨情形下的防洪预案。研制基于GIS平台的济南城市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以各类城市雨洪模型为核心,可以实现济南市城市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基于InfoWorks开发广州市新河浦社区城市雨洪模型,并
本书以“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CWMP)”子项目“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的主要成果为基础,介绍了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典型实践模式,建立了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的系统框架,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前期规划、实施管理、后期完善动态过程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要点,并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实施的法律政策环境,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和技术支撑等给出了对策建议。 本书研究成果能够为从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