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是继承古印发展而来的,历来印文以“篆”为体,印制以“秦”“汉”为宗。汉印在风格上雄强、浑朴,形态上方正、平直,是篆刻入门的 印式。 学习篆刻,“识篆”和“习篆”尤为重要。只有在篆法娴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作出融刀笔于一炉的 作品。 汉印的印文中,有多种体式,其中包括小篆、缪篆、受篆、鸟虫篆等等。对初学者来说,入手时会感到有些茫然。我们尝试着对照许氏“说文部首”将其总结的と个汉字部首,从众多汉印印文中一一查出,归纳整理,以方便初学者学习之用。另将《说文解字》中的本字释义及相同部首字的多种写法或同字异形之字的不同写法附于其后。并将清代篆书大家杨沂孙所书的小篆“说文部首”及汉印“说文部首”的书写示范视频也附于其后,供学习者参考。
《弘扬民族文化·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篆刻》由蔡大礼著
孙过庭(活动於七世纪後期),一说名虔礼,字过庭,河南陈留人,一说名过庭,字虔礼,浙江富阳人。 根据本卷自题,为吴郡人,名过庭。出身寒微,迟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录事参军之职,以性高洁遭谗议而去官。之後,遂专注於书法研究。孙过庭专 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本卷纸墨精好,神彩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王澍书论》是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其一,图书的编撰,旨在为古代书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成果。从著者介绍、版本源流考述、原文注释、白话文翻译、书学思想评述等方面作立体的研究。尤其是版本源流考述,我们要求注评者尽力查考、明辨其源流与优劣,并在注释时,随正文附校勘记,对其各版本间的异同作出真伪、优劣之评议,并提出自己的明确判断。对于注释,则注出该词句的本义与引申义,联系上下文确定在本文中之准确词义,必要时以按语的形式对该词句表达之意的历史渊源与影响作出评述,以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与把握该文旨趣。白话文翻译则力求使该论著浅显易懂,使之便于普及流传,使年轻人不致感到阅读困难。而书学思想评述,则对该著所体现的书学思想,从其在历 的源流正变、独特之处、要点及精粹等详加阐发,帮助读
本书精选各类“写情”诗词,以唐人小楷(写经体)抄录,保证字迹的辨识度,又还原古意。参考古人真迹,力求呈现书法与诗词的 结合,让读者感受书法之美与诗词的魅力,并可增加书法修养,作为诗词字帖练习或填色。为自己收藏使用,亲朋好友相互馈赠佳礼。
《弘扬民族文化·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篆刻》由蔡大礼著
刘一虎,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法研究会理事、现代民族书法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大众书法社一级书法鉴赏家、东亚书法院高级书法师。本书稿收录刘一虎书写的小楷作品——唐诗三百首。所书字体融楷体与魏隶于一体,自成风格,且结构严谨,字字平稳,骨力遒劲,棱角峥嵘,书风清秀,凸显出一种其特有的独到且浑然去雕饰的朴实素雅之美。本书的出版,既可供广大读者诵读唐诗之用,亦可作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帖之用。
“长安印典丛书”是一套介绍、展示中国篆刻艺术的普及读物。丛书以大量精美的图片,通过对不同时代、流派、类型的印章进行展示与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够认识并喜爱中国篆刻艺术,推动中华文化代代相承、走向世界。 本书是其中一部介绍中外印章知识的分册。通过梳理中外印章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代、各类印章的形态以及印章背后的历史。
内容提要 元延祐三年(一三一六年),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一卷小楷《道德经》。卷首,赵氏绘老子像一幅,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道德经》。赵孟頫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有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秀丽,字势秀丽娟美,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赵孟頫写小字如同写大字一般,每个细微的笔画都一丝不苟,用笔精到,结体合乎法度,无轻浮、松散之感。这篇小楷《道德经》极大的特点就是平稳方正,没有太多出奇的变化。由于是小楷作品,为了在小空间内避免小气,有些字采用了横向舒展的结体安排,给人一种大气稳重的感觉。整幅字神采奕奕,富有晋唐小楷的意蕴
“长安印典丛书”是一套介绍、展示中国篆刻艺术的普及读物。丛书以大量精美的图片,通过对不同时代、流派、类型的印章进行展示与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够认识并喜爱中国篆刻艺术,推动中华文化代代相承、走向世界。 本书是其中一部介绍中外印章知识的分册。通过梳理中外印章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代、各类印章的形态以及印章背后的历史。
《郭居凯书刻》是郭居凯从开始创作玻璃书刻到成为书刻工艺大师的作品汇集。反映了作者不断求索,终于成为一代玻璃书刻的成功人士的发展轨迹,作品从粗线系列到细致入微表现了作者的书刻艺术的美仑美幻,《郭居凯书刻》为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保护价值。
本书为书法作品集。收集了湖南新化书协举办的 书道梅山 新化书法展 的书法作品近100幅,这些作者都有一定的书法造诣,有的为全国知名书法家。书写内容为赞美梅山的古典诗词,作品风格以继承传统为主,注重线条质量,不哗众取宠,作品以竖幅为主,兼有其他格式,充分展示了新化书法的整体实力。
本书是一部以散文笔法书写中国古印的书稿,涉及中国古代的印石、印人、印学、印史、印文化和篆刻流派(内含西泠八家的八节),如顾苓的白芙蓉印章、王矞生制寺坪田龟钮印章、林元珠制坑头田印章、徐三庚的橘皮黄田黄印章等,总共20节。印学,印学,系专门研究篆刻艺术之技法、发展历史及各流派艺术理论的学科。与书法学、文字学、金石学、考据学密切相关,因而不仅是一门刻石技艺,更是一门大学问,还可以多视角地观照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理想生活。
钱君匋先生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在文学写作、音乐创作、编辑出版和古书画鉴藏诸领域均有成就。本书编者沈建中先生搜罗钱君匋先生历年在报刊、图书上所发表的有关篆刻的文章,尽可能全面辑录钱先生关于篆刻学著述、篆刻创作回忆录和篆刻艺术鉴赏的文论,并精选钱先生具代表性的上百方篆刻作品和钱先生数幅篆刻时的旧影照片,以供鉴赏。另有 编前叙言 ,末附编者纪念文章。本书对篆刻收藏者和爱好者而言,具有相当的参考研究史料价值和鉴赏价值。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号称蘅塘退士的孙洙选编出一部家塾课本《唐诗三百首》。他从数以万计的唐诗中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撷取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汇编成书。这部诗集,有古诗、律诗、绝句,囊括了唐代诗歌诸多体裁。此书所选诗家七十余人,其中的诗人及其优秀诗篇基本在列。虽是家塾启蒙课本,却长幼皆宜,雅俗共赏。所以,面世不久,便风行海内。二百多年来,这本唐诗名著广为后人传诵。而今,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众多,其在海内外的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